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宋美齡四大謎團:為什么堅決不與蔣介石合葬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近代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而今,宋美齡跨過三個世紀,走完了漫長的人生旅程,絕代風華隨著她的駕鶴西去 而成為永遠的回憶,但她身后留下的種種疑團卻無法煙消云散,讓人們久久猜測……

謎團一:為什么不回臺灣安葬?

在106歲生日之前,由于宋美齡的身體狀況已經非常不好,所以當時即有宋美齡身后事的種種傳聞向外發散。這些傳聞都沒能得到證實,但有一點卻是肯定的,那就是她希望自己死后不回臺灣安葬。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要求,外間有諸多的傳說。

一種說法是篤信基督教的宋美齡以前曾經表示,一切都將交給上帝,身后不會隨同蔣介石合葬在臺灣。沒有人知道她為什么執意不回臺灣,但有分析人士稱,蔣介石和蔣經國逝后一直沒有下葬,這可能跟蔣介石一直想葉落歸根回大陸有關。蔣緯國指出,蔣介石生前選定在南京紫金山、枋山、四明山三個地點,蔣經國則希望歸葬浙江奉化母親的墓旁。當時作為蔣家第三代惟一合法代言人的蔣孝勇,則坦白稱移靈是家務事,蔣家有蔣家的處理方式。

第二種說法是宋美齡希望葉落歸根。因為位于上海的宋氏墓園,除了有宋氏三姐妹的二姐宋慶齡的墓地,宋氏三姐妹的父母也都是安葬在這里。因為受限于兩岸的政治因素,宋美齡一直無法親自到墓園祭拜父母,所以幾年前她特?e委托別人代她獻花致意。因此有人推測,宋美齡可能在身后選擇和父母一起長眠在上海的宋氏墓園。

第三種說法是美國紐約僑界傳出的,聲稱宋美齡已經在當地買好一塊墓地,作為自己的安葬之地。由于宋美齡已表明死后想葬在紐約,紐約上州芬克里夫墓園已備好宋美齡的室內墓地。

盡管宋美齡的長眠之地眾說紛紜,但外界相信年事已高的她心中早已經做了妥當的安排。

謎團二:為何不留任何文字?

106歲的宋美齡生前沒有留下任何傳記或回憶錄,也沒有留下完整的音像資料。生前,也有人勸宋美齡寫點傳記留下點什么,但都被她委婉地拒絕了,聲稱一切都留給了歷史。她堅持認為,時間會讓歷史還原。

不過,日前,臺灣有心人卻根據支離破碎的記錄片在臺灣公共電視上播出了紀錄片《世紀宋美齡》。該片分為3集,第一集是《東方與西方》,以宋美齡一生的?p峰之作揭開序幕,回到1943年中國對日抗戰最艱困的時期,宋美齡以一口有美國南方口音的英文對美國國會發表演說。接受《世紀宋美齡》采訪的臺大政治系教授石之瑜分析當年風行美國的“宋美齡現象”,穿旗袍說英文的宋美齡留給美國無限的想像空間,對美國可說是“致命的誘惑”。

謎團三:晚年為何堅持在美?

1991年9月21日,宋美齡再度離開臺灣,到達紐約。本來不愿赴美的宋美齡,為何又改變了主意呢?據臺報分析,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宋美齡在臺灣的親族凋零,生活寂寞。宋美齡自1986年10月從美國返臺后,5年時間里,蔣家遭逢3次大的變故:一是蔣經國的去世,二是長孫蔣孝文的去世,三是她非常能干的孫子蔣孝武也突然去世。尤其是蔣孝武的去世,間接地向人們宣告:“掌控臺灣政局長達40年的蔣氏家族,正式退出政治舞臺了。”雖然宋美齡在蔣孝武病逝后表現得“相當堅強”,但蔣家第三代重要人物的死,對她肯定是個沉重的打擊。再有與“臺獨”的抬頭有密切關系。第三,與宋美齡的健康狀況有關。宋美齡自1978年以來,視力、聽力等嚴重衰退,醫生認為臺灣的氣候于她不相適宜,而紐約天氣較適合。

宋美齡曾被視為“蔣家最后一位精神象征”,她此去美等于為蔣氏家族在臺灣政壇的影響力劃上了句號。

謎團四:在美巨額支出靠誰?

臺灣《時報周刊》報道,宋美齡的名下沒有一點財產,也沒有任何收入,那么這些年她都是靠什么生活的,每年大約需要多少錢呢?

宋美齡淡出臺灣政壇后,與臺灣關系最密切的部門除了她一手創辦的學校和醫院外,就是“總統府”了。她雖然人在美國,2003年臺灣“總統府”還是為其編列了3位事務工作人員和兩名司機,共416萬元?新臺幣,下同?預算。而派駐美國的醫療人員,每人每月的薪水至少有5萬元,再加上節假日獎金,一年6個人至少得600萬元。所以為了照顧宋美齡,一年支出至少1000萬元。

如此禮遇宋美齡,自然有其依據。蔣介石去世后,臺灣當局在 1978年5月發布了“卸任總統禮遇條例實施辦法”,規定“卸任總統”配偶除可應邀參加大典外,還可以享有交通工具車輛2輛及司機2名;處理事項人員3人或4人及事務費;臺灣內外醫療包括私人醫生與健康檢查所需的一切費用以及視實際情況由“國安局”提供安全警衛。“總統府”根據這些規定,2003年編列了416萬元的預算。值得注意的是,按規定,宋美齡無論在臺灣還是在海外,所有醫療費用完全由臺灣當局支付,這方面都是實報實銷,沒有上限。

不過,也有傳聞說,宋美齡靠的并不全是臺灣方面提供的開支,更有蔣家人當年的“秘密資金”,至于真相如何也許只有宋美齡自己知道。

抗戰爆發后,宋美齡穿梭來往于國民黨和美國政府高層中間。1943年2月18日,宋美齡成為第一個在美國議會和國會的聯席會議上發表演說的外國人。

在美國時,宋美齡刻意在言行舉止上表露一番中國式的民主作派,但美國人很快看出了隱藏在其內心的獨裁專制,一次,在白宮的一次午宴上,正巧談起美國礦工工會正在罷工,羅斯福便問宋美齡,如果蔣介石遇上此事會如何處理。宋美齡沒有開口,卻用涂著指甲油的長指甲對著喉頭劃了一道弧線。羅斯福不覺心中一凜,慶幸自己幸虧是坐在她的對面,而沒有并排坐在沙發上。“這是一個像鐵一樣硬的女人。”羅斯福事后評價她道。

1949年蔣介石訣別大陸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什么

蔣介石最后離開大陸之謎

人心惶惶的成都市,一有風吹草動,就更加動蕩不安。街頭跑了一只兔子,傳到街西就會說成跑了一群牛。這天下午4時22分,金家壩街口上一家的5只羊,不知怎么地跑到房頂上去了,趕都趕不下來,成都市民的房屋在那時都房連著房,屋連著屋,5只羊在驅趕中,從這家房頂竄到那家房頂,人們越著急,越是趕不下來。羊在房子上還像哭一樣,咩咩咩地叫個不停,東跳西蹦,把房子上的瓦都踩碎了。這件事本來在平時算不了什么新聞,但在這特別時期卻具有特殊的新聞價值,被記者們搬上了報端。

大街上,人群雖仍成堆成片,亂哄哄的,但明顯比前幾日減少了以往兩種引人矚目的目標:一是軍車,許多車輛正開往川西,準備那里的“會戰”和“突圍”。原呆在城中能開車坐車的,這時該走并有辦法走的也都走了,車沒人坐也就沒人開,更主要的是汽油,因全部保證飛機的用油,許多燒油的車輛不得不趴窩等待解放;二是由于戰局的緊張,許多妙齡姑娘誰還敢再出門,太太小姐們坐藏在家中,開始欣賞起“父母”服裝,長的稍有姿色臨街膽小者,下至剛成年的少女,上自還自我感覺能引起濫兵游勇歹意的半老徐娘,萬不得已非得出門,也要在臉上涂抹上看上去讓人惡心的鍋灰油垢。有些報紙竟故作玄虛登載《尋人啟示》:“時裝女郎都到哪里去了?”

傳聞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離奇。但勵志社中傳出的片片哭聲卻是真的,原來昨日12時由成都起飛的空軍第226號運輸機,于當天晚上7時飛抵海南島三亞機場上空時,由于天氣惡化,汽油燃盡,被迫降落失事,機上所載國防部、中央社眷屬40多人遇難。這天上午,三亞的消息傳到成都后,還未離開成都的國防部、中央社的官員們哪有不痛哭失聲的。沒有眷屬遇難的人一方面慶幸沒搭那架航班,一方面更擔心自己是否能走得成。人心更加浮動。

成都市民再次得知蔣介石已離開成都的消息,是在今天中午過后,《新新新聞》報在該日的報紙頭版頭條以醒目大字寫道:“蔣總裁巡視蓉市區”,有的市民也的確在那天下午的城門口或街頭見到過乘車巡視的蔣介石。而現時仍戒備森嚴的北較場,更使市民們懷疑蔣介石是否是真的離開了成都,離開了北較場(檔案記載:北較場內執勤的學生兵,是在12月18日由軍校教育處副處長徐幼常率領最后一批離開北較場西移新津方向)。

1975年4月5日11時50分,蔣介石因心臟病突發病逝于臺灣,他趕緊了僅10分鐘,死在了這個清明節的晚上。蔣介石從成都一別,從此再沒有踏上大陸半步。

現在,蔣介石的靈柩,停放在臺灣“慈湖行館”正廳,其遺體經防腐處理。

蔣介石躺在黃色大理石的靈柩內,身著長袍馬褂,這是他在26年前的成都,最后離別大陸時的一身裝束,只不過死后,別人又在他胸前配戴了一串勛章。

與安放蔣介石靈柩正廳相連接的廂房,現保持著蔣介石生前臥室的樣子,臥室的茶幾上放著一張蔣介石生前手書的便條,上書“能屈能伸”四個大字。

這正是:

慈湖行館屈難伸,留身也難大陸游。

多少反攻豪言去,夢里依稀黃埔樓。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896269.html

相關閱讀: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
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