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吳鐵城“以三寸不爛之舌”為蔣介石拉攏張學良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近代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導讀:1953年11月,臺灣“總統府秘書長”王世杰被蔣介石免職查辦,“總統府資政”吳鐵城心中頗為不平,連夜跑進“總統府”替王求情。比吳鐵城早一年出生的蔣介石向來不把他當“鐵老”看待,這會兒正值氣頭上,態度更不客氣,他指著吳鐵城的鼻梁拍桌打椅罵了一陣,還摔碎了一個茶杯,最后幾乎是把這位“總統府資政”趕出了“總統府”大門……

  三次出使東北,成功勸說張學良易幟

  1928年4月,蔣介石舉行第二次北伐。馮玉祥指揮第一、二集團軍進擊津浦線,閻錫山第三集團軍沿京綏線進攻,李宗仁第四集團軍負責京廣線戰斗,三路合力直指京津。此時,日本為確保在東北的“特殊利益”,逼張作霖退守東北。但關東軍因張作霖不能完全滿足他們的苛刻要求,于6月4日晨悍然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張作霖。

  東北能否易幟歸附,是國民黨政府能否統一全國的最后標志。蔣介石思量再三,決定派吳鐵城北上,游說張學良歸順南京國民政府。吳鐵城利用與許多東北將領的舊交,感以私誼,曉以大義,憑借出色的協調交際才華,幾經折沖,始排萬難,說服了東北地方當局,達成易幟協議。吳鐵城與張學良密定:7月21日,東北易幟。當蔣介石收到吳鐵城的電報后,非常高興,他為選中這樣一位善于交際的當世“張儀”而欣慰。但是,易幟之舉卻受到了日本方面的阻撓。日本對張學良施加壓力,迫使易幟兩次緩行。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沖破日本阻力,通電全國宣告“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終于使蔣介石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國統一。至此,南北“統一”實現。吳鐵城大功告成,初露鋒芒。

  1929年9月,蔣介石策動張學良挑起反蘇“中東路事件”。為了鼓動張學良的反蘇情緒,吳鐵城再赴東北勞軍,為第三次出使東北打下了基礎。1930年,閻、馮、桂、汪國民黨地方實力派聯合反蔣,中原大戰爆發。坐視關外的張學良,對時局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交戰雙方都不遺余力地去拉攏他,大批說客云集沈陽。蔣介石以吳鐵城與東北交往輕車熟路,故第三次派吳出關游說。吳鐵城至沈陽后,即憑他三寸不爛之舌,纏住張學良不放,向東北軍政當局展開了一場空前規模的“伐交”。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978295.html

相關閱讀: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
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