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素材:5個高三勵志故事
1.在北大跌倒,從清華爬起
1999年8月,咸寧市鄂南高級中學學生李亮亮以646分的高考總分被北京大學錄取,一年后,他在北大因考試zuobi被勸退。
第二次高考,他以1分之差被擋在中國人民大學門外。2001年,李亮亮破釜沉舟發起第三次沖刺,2002年8月,他終以全市第二名的高考成績被清華大學數學系錄取。記者通過電話采訪了在清華園學習的李亮亮,并赴咸寧采訪,了解到一個清華學子頗具傳奇色彩的奮斗經歷。
考試舞弊,北大驕子被勸退
咸寧市鄂南高級中學旁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70多歲的李茂炳老人從箱子里翻出一大摞榮譽證書,證書上都寫著兒子李亮亮的名字,這是他作為父親的驕傲。
李亮亮1982年出生于咸寧市嘉魚縣,9歲時,父母離異。1996年9月,他以優異成績被保送入省重點鄂南高級中學。為了兒子的學業,從一家小煤礦退休的父親在鄂南高中旁租了間房陪讀。在這所尖子云集的重點高中,李亮亮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是數學。
在老師、同學眼中,他就是清華、北大的人。1999年7月,李亮亮在高考中發揮失常,只考了636分,要填報自己喜愛的北大數學或經濟管理專業不可能了。在班主任熊正維老師的建議下,他填報了北京大學化學系。
這一年,他以總分646(曾獲全國數學競賽國家一等獎可有10分加分)被北京大學地質系錄取。名牌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反而讓李亮亮陷入兩難。父親李茂炳以他老礦工的親身體會,不同意兒子上地質系,要他復讀。
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這年9月,李亮亮還是踏進了北大校門。進入自由自在的大學校園,李亮亮漸漸放松了對學習的要求。他開始逃課、通宵上網、打游戲。結果第二學期的《大學物理》考得一團糟。
考試結束后,李亮亮突然感到恐慌:自己已有一門課不及格了,要是《大學物理》再不及格……考試結束后,李亮亮到物理系找老師,看到試卷就擺在老師的辦公桌上,他不禁靈機一動:何不找個機會偷偷把沒做的題目給補上。
第二天中午,他溜進辦公室偷改試卷時,被老師抓了個正著,這一嚴重的舞弊行為很快被通報到教務處。按北大的校紀校規,李亮亮將被開除學籍。他高中的班主任熊老師得知后又氣又急,他給北大打電話,請求學校從孩子的前途出發,以一種治病救人的態度酌情處理。
幾天后,北大作出決定:要么留校察看一年,要么自動退學。李亮亮大腦一片空白,在輔導員的安慰下,他選擇了自動退學。當天晚上,李亮亮給在咸寧的父親打了個電話:“我想回來復讀再考……”
接到兒子的電話,李茂炳心急火燎地趕到北京,一到北大,就被地質系的宋書記請到辦公室。從宋書記辦公室出來后,明白真相的李父突然蒼老了許多。看到父親滿臉的失望和滄桑,李亮亮突然特別恨自己,希望父親狠狠地罵他、打他一頓。
可父親只說了一句:“什么也別說了,明年再考回來!
重壓之下,第二次高考失利
2000年8月10日,李亮亮又翻出高中課本,回到鄂南高中,回到了他熟悉而又陌生的高三課堂。為了不影響李亮亮的學習,熊正維老師和李父隱瞞了李亮亮的退學真相,對外稱,李亮亮是因為不喜歡地質專業,主動從北大退學回來的。
從北大退學回到高三課堂復讀重考,使李亮亮成為整個鄂南高中乃至咸寧市的新聞人物。人們都在關注著:明年高考李亮亮還能考上北大這樣的名校嗎?2001年7月,由于背負巨大的心理壓力,加之北大退學留下的陰影,李亮亮在高考中再次遭遇滑鐵盧。
高考結束后,他悲觀地給自己估了640分。估完分,李亮亮不敢回家面對父親,也不敢面對自己,他只想逃避。傍晚時分,他心情沮喪地坐上了最后一趟回老家嘉魚縣城的汽車,一個人來到三湖連江的水庫邊呆坐了三天三夜!
他三次走進了水中,可三次都回到了岸邊。有一個聲音在反復地問他:“你這樣去死算個什么?你對得起老父親嗎?你對得起愛你如子的老師嗎?”“不!我能重返北大,我能考上清華!”
當太陽第三次升起的時候,李亮亮拖著快要虛脫的身體,回到了鄂南高中旁那間租住的小房。年邁的父親滿眼血絲,兒子失蹤的這三天,他未曾合過眼?吹絻鹤悠桨不丶遥闪艘豢跉,默默地做了一碗兒子愛吃的雞蛋面,放在他的床頭。
根據所估計的分數線,李亮亮第一志愿填報了“中國人民大學”。結果當年中國人民大學的錄取分數線是636分,李亮亮以一分之差被擋在門外。這時,鄭州大學給李亮亮發來了錄取通知書。是繼續復讀還是去鄭州大學?
又一個兩難選擇擺在李亮亮面前。父親跟他商量,希望他能再復讀一年,可李亮亮擔心的是:如果明年高考成績比今年還差怎么辦?父子倆拿不定主意,他們找到熊正維老師。熊老師推心置腹地對李父說:“現在最痛苦的人是你兒子。沒有人能幫他,沒人能理解他的感受。復讀還是上鄭州大學并不重要,關鍵是他自己能否走出陰影!
熊老師這番話一下子解開了李亮亮心中的死結,“從什么地方跌倒就應該從什么地方爬起!”他當即決定選擇再次復讀。
三上高考場終圓夢清華
2001年8月,鄂南高中以寬容的心態再次接納了李亮亮,巧的是,熊正維又成了李亮亮的班主任。
而此時,他原先在北大的同學卻即將進入大三階段的學習。在鄂南高中,“李亮亮”這個名字太響亮了。為了排除干擾,李亮亮曾改名李德星。高三第一學期,李亮亮狀態極不穩定,時而考年級第一,時而又排在十名開外。熊正維老師對此既著急又擔心,他的心理壓力絲毫不亞于自己的這名得意門生。
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李亮亮只考了650分,排在全年級第13名。分數公布的當天下午1點多,李亮亮躲到一個非常偏遠的游戲機室,瘋狂玩游戲。
晚上11點多,熊正維等三個老師和其父親找了幾家游戲機室才將他找到。看到自己傾注全部心血的弟子竟然如此自暴自棄,熊正維老師難掩心中的失望。他控制不住情緒,沖上去猛地踹了李亮亮一腳。接下來是長達3小時的訓誡,整個過程中,李亮亮一言不發,一直默默流淚。
新學期開學后,李亮亮像變了個人似的,他給自己制訂了一個殘酷的學習計劃:早上五點半起床跑步,然后背英語、語文,晚自習回家后學習到凌晨兩點,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李亮亮的成績開始直線上升,狀態也逐漸穩定。2002年7月8日,高考結束后,李亮亮自信地估出成績:680分。
這次,他終于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報考了自己最喜愛的專業??清華大學數學系。不久,成績揭曉了,總分678分。其中,他以自己親身經歷寫成的高考作文《心靈的選擇》獲得滿分。
如今,李亮亮在清華園學習已近一年。在學校,他再也沒逃過一節課。上學期的期末考試,他每門專業課成績都在80分以上。此外,他還是學校入黨極積分子,并選修日語和經濟學。
李亮亮說:“這段經歷是我人生的一筆財富,它教會了我如何面對挫折、壓力和榮辱!”
編后:有人把高考叫做“黑色七月”??當高考還在7月份舉行的時候,而今,高考在6月舉行了,有人就又把高考叫做“黑色六月”了。
高考確實是道坎,但就算是在這里絆倒了,天也不會塌下來。說到挫折,恐怕李亮亮所經歷的,是絕大多數學生所無法接受的,但他仍然挺了過來,而且,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成功考上了自己滿意的學校。
李亮亮他特殊的經歷以及他的故事,希望能給備戰高考的高三學生們一點鼓勵和啟示。
2.成功在于竭盡全力
在美國西雅圖的一所著名教堂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師??戴爾.泰勒。有一天,他向教會學校一個班的學生們先講了下面這個故事。
那年冬天,獵人帶著獵狗去打獵。獵人一槍擊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受傷的兔子拼命地逃生,獵狗在其后窮追不舍。可是追了一陣子,兔子跑得越來越遠了。獵狗知道實在是追不上了,只好悻悻地回到獵人身邊。獵人氣急敗壞地說:“你真沒用,連一只受傷的兔子都追不到!”
獵狗聽了很不服氣地辯解道:“我已經盡力而為了呀!”
再說兔子帶著槍傷成功地逃生回家了,兄弟們都圍過來驚訝地問它:“那只獵狗很兇呀,你又帶了傷,是怎么甩掉它的呢?”
兔子說:“它是盡力而為,我是竭盡全力呀!它沒追上我,最多挨一頓罵,而我若不竭盡全力地跑,可就沒命了呀!”
泰勒牧師講完故事之后,又向全班鄭重其事地承諾:誰要是能背出《圣經.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內容,他就邀請誰去西雅圖的“太空針”高塔餐廳參加免費聚餐會。
《圣經.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內容有幾萬字,而且不押韻,要背誦其全文無疑有相當大的難度。盡管參加免費聚餐會是許多學生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淺嘗則止,望而卻步了。
幾天后,班中一個11歲的男孩,胸有成竹地站在泰勒牧師的面前,從頭到尾地按要求背誦下來,竟然一字不漏,沒出一點差錯,而且到了最后,簡直成了聲情并茂的朗誦。
泰勒牧師比別人更清楚,就是在成年的信徒中,能背誦這些篇幅的人也是罕見的,何況是一個孩子。泰勒牧師在贊嘆男孩那驚人記憶力的同時,不禁好奇地問:“你為什么能背下這么長的文字呢?”
這個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竭盡全力。”
16年后,這個男孩成了世界著名軟件公司的老板。他就是比爾.蓋茨。
泰勒牧師講的故事和比爾.蓋茨的成功背誦對人很有啟示:每個人都有極大的潛能。正如心理學家所指出的,一般人的潛能只開發了2%-8%左右,像愛因斯坦那樣偉大的大科學家,也只開發了12%左右。
一個人如果開發了50%的潛能,就可以背誦400本教科書,可以學完十幾所大學的課程,還可以掌握二十來種不同國家的語言。這就是說,我們還有90%的潛能還處于沉睡狀態。誰要想出類拔萃、創造奇跡,僅僅做到盡力而為還遠遠不夠,必須竭盡全力才行。
3.奇跡是自己創造的
到了高考后招生的日子,我不禁又想到十六年前,自己考大學時那段艱苦時光。
那是1989年的8月,我由于過度緊張,高考的三天里幾乎徹夜未眠,以至在考場上精神萎靡,其結果可想而知:班上52名同學,考取的42名,僅有10人落榜,其中就包括我。
看著同學們都相繼領到各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興高采烈地準備著奔赴大學校園,我的心里如同刀扎,那年8月的盛夏對于我來說是灰色的。
在悲傷之余,一種不服輸的情緒也不斷在我心里涌動,我不相信大學對于我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我決定復讀。
父母知道我的想法后,便開始忙活為我報補習班,可我在經過一番深入的思考后,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不上任何補習班,一個人在家自修!
這的確是個大膽的決定,因為歷屆的落榜生,都要在補習班進行復讀,而我的做法幾乎聞所未聞,父母堅決反對。我卻有自己的道理:因為我原先就讀的高中,是我所在城市最好的學校,但我卻感到對那里的學習方式很不適應,而其他的高中,教學水平都不會比它更強。我覺得自己的基礎還算不錯,資質也不差,高考失利的原因一是精神過度緊張,二是學習方法不當。我是個愛獨立思考和鉆研的人,個性有些孤僻不太合群,對學校的那一套制度存在很強烈的抵觸情緒,勉強去迎合,很難會有好的效果。
在父母的反對聲中,我在家里專門開辟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小屋,把被褥、參考書搬進去,我便躲進小屋成一統,開始了一個人的“自修”,我稱之為念“高四”。
我先是花了很長時間分析那年的高考試卷,弄清楚自己究竟差在哪里,再針對性地制定了詳細的復習計劃,并嚴格實施。
在我的計劃中,規定每天學習的時間不得少于12小時。也就是說,除了吃飯睡覺,我幾乎每天都獨自沉迷于書山題海,沒人交流,幾乎沒有娛樂,那種枯燥和孤獨的滋味可想而知。我在痛苦中不斷鼓勵自己,要堅持下去,要戰勝寂寞。就這樣,我每天早上天剛蒙蒙亮便爬起來背單詞,上午是看書里理清概念,下午是翻參考書研究解題方法,晚上就自己進行模擬考試,自己判卷,每晚都學到十一、二點。實在厭倦了,就翻翻小說。
偶然間我看到了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它立刻吸引了我,小說的主人公也是被單獨關在一個暗無天日的小屋內,寂寞得快要發瘋。他偷到一本書,是本枯燥的象棋棋譜,雖然以前他對象棋毫無興趣,可在百無聊賴中,他便靠研究象棋打發日子,并從中發現了無窮的樂趣,使他羈押時原本枯燥的日子變得生動起來。他竟靠著自己的鉆研,成為一個象棋高手。在被釋放后,他的棋力竟可以與世界上最強的棋手平分秋色。這個故事極大地鼓勵了我。我想我就是那個猶太人。我刻意把興趣投入到各科的學習中,用心去發掘中它們蘊藏的樂趣,果真發現原先令我煩感的數理化竟蘊涵著無窮的妙趣,那一個個定理,和由定理推廣的公式,竟可以完成對我們這個世界的高度概括,我們還可以借助它們來解決很多難題,這令我學習的興趣大增。此時,讀書算題對我來說,竟成了一種樂事。我一個人自學,遇到難題后沒人可以幫助,只有靠自己冥思苦想。由于產生了學習的興趣,每當在經過一番艱苦的思索,把難題解開時,那喜悅真是無法形容。
我真的著迷了,僅管當時對于年僅18歲的我來說,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引起我的興趣,但那時我的興致卻全部投入到了學習中,真做到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高考書。長期的“閉關”,我漸漸地胖了,終日躲在小屋里不見天日,我的臉色變得蒼白,但我精神頭兒卻出奇的飽滿。
當然那時還是有干擾,它來自家父母,他們還在勸說我去讀復讀班。春節后他們竟瞞著我,給我報了一個重點高中的補習班,被我斷然拒絕,父親與我大吵一架,但最后尊重了我的選擇?吹礁改改菓n慮的眼神,我不知道怎么去安慰他們,只有投入到學習中,我才會忘卻煩惱。高考的失利使我變得堅強,在孤獨中一個人苦修,使我練就了對困境的忍耐力,勤奮的學習使我嘗到了奮斗的樂趣。此時的我已經非常自信,我已經漸漸感到通過近半年的自修,各科的知識點在我的腦海里已經脈絡清晰,對于知識的理解比上次高考時明顯深入到一個更高的層次,更重要的是我對自身能力的肯定。這時,上大學的愿望已經不那么迫切,即使是上不了大學,我相信靠著自己的自學能力,也能掌握某種技藝,成為某行業的行家里手。
臨近高考前的兩個月,我已經完成了從初中到高中課程的整體復習。為了適應考試,剩下了日子我就每天在家里自己模擬高考,訓練實戰能力。我按高考規定的時間,做了一套又一套的卷子。漸漸又摸索出一套屬于自己的考試方法,比如對于數學,一定要控制好答題的速度和填空選擇題的準確性,這樣就可以保證分數不至于太低。對于化學,在答題前應先在草紙上默寫出元素周期表,這樣對答題會有很大幫助。經過幾十次的模擬后,分析著自己作為判卷老師,按嚴格得甚至有些苛刻的標準批下了的分數,我的信心更足了。
7月6日,高考前一天,我和往常一樣,躺下便睡了,睡得很香。第二天果然精神煥發,正常發揮。
高考后的第2天,我就開始收拾書籍,準備去賣。父母說等發分數后再說吧,我卻說我肯定能考上。收拾停當后我才發現,一年來我看過的參考書落起來有一人多高,而我做的試卷也是同樣的高度。坐在它們中間,我不禁感到一陣酸楚,直到此時我才感到“高四”的一年自己實在是付出的太多太苦。
后來,我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學。在街道辦事處接到錄取通知書那天,辦事員們聽說我是在家自學后考上大學的,都頗感詫異,因為我的分數是我們這里復讀生中最高的。而我的父母也向我傳遞著他們的同事在聽到我沒讀補習班,靠自學考上大學的傳奇后,流露出的佩服之情。我已不再是他們指責和擔心的不孝子孫,成了家里人的驕傲。躲到小屋,我哭了,沒有人知道我為此付出的艱苦努力和承受的巨大壓力。
事實證明,我當初頂著巨大的壓力,堅持著自己的選擇的做法是正確的。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方法,不要生搬硬套別人的東西,要對自己有信心。這就是我用實際行動證明的經驗。
以后,每當遇到困難時,我都會不自覺地想到自己18歲那段難忘的“高四”歲月,并激勵自己,戰勝苦難。那段時光,將是我一輩子的美好回憶。
暫時在高考中失利的朋友們,在看過我的故事后,我想你們也一定會對重新開始的未來充滿信心,那就去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重頭再來吧。我相信,只要自信、自強,每個人都會成功地走出屬于自己的路,書寫出一份獨特的人生答卷。
4.中專生征服沃頓商學院
聽人說,90年代,沃頓商學院連續8年在全美排名第一,它每年只在中國招收20名學生等等。能被沃頓錄取,我想這樣的成功,離普通中國人太遠。
中專生名叫喬惠存,一個來自東北齊齊哈爾的男青年。喬惠存大致經歷是:15歲考上遼寧輕工學校,中專畢業,到齊齊哈爾明月啤酒集團當技術員;24歲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讀經濟學研究生;26歲在幾千名求職者中被中信總部錄用;29歲辭職當老板,創辦咨詢公司;32歲,經過兩年的考試和申請,被沃頓商學院MBA錄取,現在美國念書。“我最大的優勢就是我的執著”, 我見到剛剛回國的喬惠存。印象中他對我說了這樣一段話:“我最大的優勢就是我的執著:做一件事,一定要做到底,一定要做成功!我相信這句話: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發生的!如果我們能有這樣的理念,成功實際上離我們并不遙遠! 不錯,這一特點早在上中專時就顯現出來,現象是跑步。喬惠存中專時堅持天天跑步,晨跑4年,從沒間斷過,他永遠比同室人早起兩小時。“開始我也起不來,我們寢室8個人,早晨都不吃早飯,8點爬起來直接去上課。我想要自己改變這種習慣,每天早晨6點起床跑步。
可第一天起不來呵,一屋人都睡著,東北冬天多冷呵,零下二十幾度,一出被窩凍得要命,我堅持早起4天,好了,不再覺得不舒服。“有種理論說,人用三周時間就能改變一種習慣,我只用了4天。再比如說我練字,我母親說我字寫得不好,將來簽個字什么的多難看,我就開始練,每天值曰生掃教室的時候,在一片灰塵飛揚中我練半小時書法。到后來,跑步呵,練字呵,我不覺得有多痛苦,反倒能從中找出很多樂趣。” 喬惠存的好學和自律,讓人覺得近乎殘酷,一些成年人都做不到的事,他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卻做到了。像練吹口琴,他直練得嘴唇都磨破了。中專4年,幾乎沒看過電視、沒讀過小說!斑@個社會倒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我會按這個標準來塑造自己。這個過程會很痛苦、很枯燥,但我能忍受。因為每成功一步,我都會受到鼓勵,有成就感 16歲時,他寫了一篇曰記,總結了10個必須學英語的理由。他們中專的校長常說:懂技術、能管理,會一門外語,是復合型人才的標志!拔蚁胛冶仨毘蔀閺秃闲腿瞬牛仨殞W好英語。英語自學我堅持了11年,從中專第二年一直到畢業,每晚我站在走廊里,用小收音機聽大連外國語學院的美國英語講座,11點聽完了再睡。上英語課,每次大家都答不上來的問題,老師才會叫我答,他說我是班里的‘英語王牌’。 “我的動力和毅力于我的夢想----成功。我有成功的欲望,而且非常強烈,越強烈我越想實現它!
英語帶給他新的機會, 研究生畢業后,喬惠存去了他最想去的公司中信總部!八械娜硕疾恍,像我這樣的經歷,會被中信錄用,他們還不信我沒走后門。在中信,我不認識一個人,只遞了份簡歷,據說往中信扔的簡歷有4500份,最后只錄取了9個人。“我也好奇為什么選中了我,后來聽說是因為我的經歷特殊,中專畢業,又在工廠工作那么多年,還有亞冬會給我寫了兩頁紙的推薦函……”19歲,喬惠存的同齡人剛上大學,而他已經回齊齊哈爾,到啤酒廠上班。在工廠5年,給了他很大空間,包括各種學習!肮S的學習環境和氣氛很差,大家只喜歡喝酒和賭博。我對他們說;第一我不會打牌,第二也不會喝酒,就坐門口給大伙兒把門吧。我申請了這樣一個看門的角色,坐門口看我的《新概念英語》。利用這5年時間,我把一至四冊老老實實看了5遍!
有次,喬惠存去北京參加一個國際啤酒研討會,會上,只他一個人能用英語跟外賓對話,所以受到矚目,拿到了所有的演講稿。他用半年時間把這幾萬字的演講稿、專業論文翻譯出來,并寄給當時的中國啤酒協會會長齊志道。
“老先生居然當天給我回了信,5篇譯文全部發表。這事在我們啤酒集團很轟動,因為有史以來沒人在國家一級啤酒雜志上發表過。”
在喬惠存看來,工廠的機制不是按人的能力來評價、選拔人的,于是決定先讀兩年研究生,充實一下自己,然后再做新的決擇。
考研究生,對他這個中專畢業的人來講是極大的挑戰。在啤酒廠開報考證明時,別人根本不信他喬惠存,還能考上哈工大經濟學研究生。
考研前,他挨個兒去見導師,都不愿要,原因是沒錄取過中專生,怕他即使考上了也跟不上。但考試時,喬惠存的英語成績排名第一,復試也是第一。33人報考,最后錄取了3個人。
他的導師開始也不想要,但后來說:“我不在乎他只有中專學歷,就看中他英語比較好!
“現在看來,在這樣一個大型國企、這樣一種機械化大生產的管理模式下工作5年,對我是極寶貴的經驗,對我后來的學習和發展都大有幫助。比如讀書時,我的很多同學,包括現在的外國同學,都沒有這種工作和管理經驗,我能講出的東西,他們根本不知道。
“實戰”中的危機讓喬惠存選擇了留學
“念研究生是我人生最大的轉折點,當時我有‘轉正’的感覺,我終于能進正規、名牌大學讀書了。哈工大是黑龍江最好的學校,對我來講是殿堂。入學前半年,我瘋狂地學習,英語提前過關,后半年免修,這使我的研究生生活豐富多彩,否則我會被困在學習里。
第三屆亞洲冬季運動會是1996年在哈爾濱召開,1994年底開始前期籌備。導師把自己帶的5個研究生都推薦去了亞冬會,面試后,喬惠存和另一個同學留下來。
喬惠存認為他在亞冬會組委會受到的“實戰鍛煉”,比MBA的案例教學還管用,尤其是談判。
“組委會剛成立時,我們什么通訊設備都沒有,領導讓我出去談幾臺尋呼機回來,我就去了哈爾濱最大的一家尋呼臺,這是我談的第一個項目。
“人家問我贊助了尋呼機,我們能有什么好處?我說可以替你們做廣告,開通一條‘亞冬會熱線尋呼’專線,結果我一次拎回5臺尋呼機。
“因為不夠分,第二天我又去了,這次想簽約它為‘亞冬會指定尋呼臺’,老板說你得答應我個條件,我就簽。他說你畢業后,就到我這工作,我給你一個公司做經理。我說我才25歲,他說沒關系,我說行呵,結果他就簽了。我又拎了幾臺尋呼機回去,受到領導表揚。第二天,我為這家尋呼臺策劃的宣傳儀式轟動全市!
當喬惠存10分鐘內簽下“韓國大米”為“亞冬會指定大米”的贊助合同后,當即被投資老板任命為組委會洽談部主任。后來他們連續為亞冬會簽了方便面、礦泉水、可口可樂等一系列贊助合同。
“從1994年干到1995年底,整一年,我們這個部一共談成了1500萬元的贊助。亞冬會這份工作,讓我全方位地進入商業領域。在拉贊助的同時,我要幫助企業策劃,它怎樣利用亞冬會賺錢。到最后,我能在30分鐘內,策劃出一個客戶滿意的建議書,我曰后從事咨詢業的許多理念,就是那時建立的!
“我就是喜歡干有挑戰性的工作。中信公司是我工作過的最好的公司,我在中信學到的東西,是我一生不能忘的。但在中信干到第3年,我想更自由地發揮自己的能量,而它給我的空間和我想要的有一定差距,我就決定離開了!
1999年,喬惠存注冊了自己的咨詢公司“京城信達”。他說干公司這3年,最大的感受是特別痛快!拔覀兏蛻粽勁,幫企業出主意,創造了很多價值,我能看到自己幫別人賺了很多錢,當然我自己也掙錢了,否則,我就沒能力支撐連續兩年的留學申請,包括各種考試費用。因為我底子差,所以我考的次數比較多,光是GMAT就考了6次、雅思3次、托福一次。
“我決定留學是在我的公司鼎盛時,我們剛接下一個展覽中心咨詢項目的單子。這個單子是與世界知名的M國際咨詢公司和財政部下屬的一家有背景的國有公司艱苦競爭后得到的。這次成功的挑戰給我帶來了成就感,更帶來了危機感。
“據說M公司在這個單子上花了兩年時間,開始我根本沒想和它競爭,我只是家小公司,它是國際--流的咨詢集團,只招清華、北大這類名牌學校的畢業生,或是畢業于美國、歐洲名校的畢業生!
他想與M公司合作,直接把電話打到了項目經理的辦公室,但遭到了拒絕,人家說:“我們從來不跟小咨詢公司合作!
“那咱們見個面聊聊,行嗎?”他又問。
“我們沒有時間。”電話被掛斷了
“我有這樣的心理:當別人蔑視我、嘲笑我、嫉妒我、排擠我時,我只有一種方式來回應:我要做得更好!放下電話后我默默地想,我一定要成功!我什么怨恨都沒有,既然拒絕跟我合作,那我就跟你競爭,別看我小,但我有我的優勢。”
在爭來生意連同自尊的同時,喬惠存也認清了去路:“我知道自己已有的知識不夠用了,憑我的實力和學歷,是很難跟國際知名企業競爭的,可能偶爾我會贏,但最終還是競爭不過人家。而且我的公司很難做大,很難超越。我要留學,我得充電!
2002年7月,喬惠存奔向了他夢中的美國。
“美國沒有我想像得好,但沃頓比我想像得要棒。從外邊看,它新建的大樓,設施是全美國、也是全世界最先進的;從里邊看,我所接觸的同學,個個不僅聰明,而且非常優秀。半年讀下來,解釋了許多我以前的困惑,糾正了我很多錯誤的理念,在這里學到的金融知識,是我以前從未聽說過的。在沃頓,有幾十個國家的人,這里交融著世界各種文化……,到沃頓讀書,我想我來對了!”
5.不冒險怎能成功
在非洲的塞倫蓋蒂大草原度假時,我曾一連3小時坐在河邊,看一小群角馬如何鼓起勇氣下河飲水。每年夏天,上百萬只角馬從干旱的塞倫蓋蒂北上遷徙到馬賽馬拉的濕地,這群角馬正是大遷徙的一部分成員。
在這艱辛的長途跋涉中,格魯美地河是唯一的水源。這條河與遷徙路線相交,對角馬群來說既是生命的希望,又是死亡的象征。因為角馬必須靠喝河水維持生命,但是河水還滋養著其他生命,例如灌木、大樹和兩岸的青草,而灌木叢還是猛獸藏身的理想場所。冒著炎炎烈日,焦渴的角馬群終于來到了河邊,獅子突然從河邊沖出,將角馬撲倒在地。涌動的角馬群揚起遮天的塵土,擋住了離獅子最近的那些角馬的視線,一場殺戮在所難免。
在河流緩慢的地方,又有許多鱷魚藏在水下,靜等角馬到來。一天我看到28條鱷魚一同享用一頭不幸的角馬。另一天,一頭角馬跛著一條腿,遍體鱗傷地從鱷魚口中逃生。有時湍急的河水本身就是一種危險。角馬群巨大的沖擊力將領頭的角馬擠入激流,它們若不是淹死,就是喪生于鱷魚之口。這天,角馬們來到一處適于飲水的河邊,它們似乎對這些可怕的危險了如指掌。領頭的角馬磨磨蹭蹭地走向河岸,每頭角馬都猶猶豫豫地走幾步,嗅一嗅,嘶叫一聲,不約而同地又退回
來,進進退退像跳舞一般。它們身后的角馬群聞到了水的氣息,一齊向前擠來,慢慢將“頭馬”們向水中擠去,不管它們是否情愿。如果角馬群已經有很長時間沒飲過水,你甚至能感覺到它們的絕望,然而舞蹈仍然繼續著。
那天我看了3個小時,終于有一只小角馬“脫群而出”,開始痛飲河水。為什么它敢于走入水中,是因為年幼無知,還是因為渴得受不了?那些大角馬仍然驚恐地止步不前,直到角馬群將它們擠到水里,才有一些角馬喝起水來。不久,洶涌的角馬群將一頭角馬擠到了深水處,它恐慌起來,進而引發了角馬群的一陣騷亂。然后它們迅速地從河中退出,回到遷徙的路上。只有那些勇敢地站在最前面的角馬才喝到了水,大部分角馬或是由于害怕,或是無法擠出重圍,只得繼續忍受干渴。每天兩次,角馬群來到河邊,一遍又一遍重復著這一儀式。一天下午,我看到一小群角馬站在懸崖上俯視著下面的河水,向上游走出100米就是平地,它們從那里很容易到達河邊。但是它們寧可站在懸崖上痛苦地鳴叫,卻不肯向著目標前進。生活中的你是否也像角馬一樣?是什么讓你藏在人群之中,忍受著對成功之水的渴望?是對未知的恐懼,害怕潛藏的危險?還是你安于庸常的生活,放棄了追求?大多數人只肯遠遠地看著別人痛飲成功之水,自己卻忍受干渴的煎熬。不要讓恐懼阻擋你的前進,不要等待別人推動你前進,你必須起而行動。只有勇于冒險的人才可能成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1248278.html
相關閱讀:高三開學班主任寄語
高考倒計時:送給考生六句話
高三學生必讀:高三復習貴在勤奮和堅持
致那些在高考中拼搏努力的日子
高三考生最后幾天:可以發泄但不要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