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矮、長短的認識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引導學生結合身邊的事物進行高矮、長短的比較,了解這些概念的含義,使學生能夠進行高矮、長短的比較。
過程與方法:
通過呈現身邊的事例及實踐活動,了解比較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情境引入:
1. 這節課,老師想和同學們比一比高矮,誰想?
2. 教師指一名同學與老師比高矮。
3. 提問:老師和這位同學比誰高誰矮?
學生觀察并進行判斷、交流。
師生比高矮這一活動,既貼進生活又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探究與體驗
1.師:剛才老師和一位同學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學比一比高矮嗎?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結果告訴老師。
2.請學生拿出自己的鉛筆與教師的粉筆比較一下,說說哪個長,哪個短。
3.提問:在生活中,我們還可以拿什么進行高矮長短的比較?
全班學生互相比高矮,然后匯報交流,比較結果。
學生自由發言。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讓學生親自比較,廣泛交流,認識高矮,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達到人人參與的目的。
結合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進行比較,認識長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事物進行比較,體現數學知識于生活。
三、實踐與應用
1.實踐活動
師:剛才,同學們學會了比較高矮,現在,我想請幾位學生進行從矮到高的排隊活動。
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發現高和矮都是相比較而言的。
2.完成“練一練”
第1題:出示第1題圖,提問:哪座房高?哪座房矮?還可以拿什么進行比較?
第2題:出示圖,提問:哪條繩長?哪條繩短?
第3題:
(1)出示圖,提問:哪條繩長?哪條繩短?
(2)教師拿出3根線繩,照圖的樣子演示一下,驗證學生的答案。
第4題:出示圖,提問:誰個子高?誰個子矮?為什么?
第5題:出示圖,提問:圖上的事物你可以怎樣進行比較?
幾名學生到前面進行排隊活動,然后大家一起交流和討論排隊的情況。
學生認真觀察畫面,全班交流。
學生自由回答。
持懷疑態度的學生可親自驗證。
學生直接回答。
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排隊的實踐活動,既能幫助學生體會高和矮都是相比較而言的,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xiaoxue/52034.html
相關閱讀:2013年一年級數學上冊期末復習計劃
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不退位)
猜數游戲---跳繩導學案(2012北師大)
認識人民幣(例3、例4)教案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的問題教案作業練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