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韻律活動<獅王進行曲>給我的啟示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幼兒園音樂教案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韻律活動是幼兒非常喜愛的一種集體音樂活動,但韻律活動動作多、難度大,幼兒較難掌握。我給孩子們執教的活動《獅王進行曲》該課的設計主要通過 (聽聽說說玩玩 演演幾個環節)緊緊圍繞興趣是學習的基本動力,讓幼兒感受、熟悉、理解、表現音樂。針對幼兒愛聽故事的特點,我嘗試利用故事和音樂匹配,讓幼兒對音樂的內容和結構有初步的印象。并根據音樂設計了一份圖譜,讓幼兒聽音樂,看圖譜,做身勢,讓幼兒在動動玩玩中感受、理解音樂,享受音樂活動的快樂,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本此活動的目標我定位在:1是感受音樂性質的基礎上,學習用富有個性的動作表現作品的故事情節、角色和音樂變化。2是能隨音樂合拍地表演,體驗神氣、高興、害怕三種情緒,享受情節表演帶來的樂趣.

由于整個活動在構思、設計、教學程序、組織形式上都打破了原有韻律活動的模式,幼兒一貫的模仿學習變為創造性學習,提供給幼兒主動活動的空間,讓幼兒在匹配的音樂刺激下,產生激情,又在激情的驅動下調動自身已有的生活經驗,創新出與同伴不一樣的身體動作,讓幼兒在主動探索中學習和發展,從而使孩子在活動中更感興趣、更富有成就感。

活動后,我進行了反思,覺得在活動中有幾個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

如(1)教師只有一個如何更好更細致地關注到幼兒的表現,讓幼兒富有個性的藝術表現為教師利用,為同伴所學習?

(2)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表演栩栩如生,很好地表現了音樂形象,但教師在整堂課中一直處于高亢狀態,幼兒一直處于興奮狀態,好不好?

(3)利用故事和音樂匹配,該方法是否也適合小班中班幼兒?
《小烏龜上山坡》這首歌曲的旋律生動活潑、節奏感強,內容淺顯易懂,講述了小烏龜不怕疲勞、堅持到底爬上山坡的故事。在這個活動里我制定了兩條目標,第一是學唱歌曲,嘗試用不同的表情和力度演唱歌曲。第二是在游戲情境中體驗小烏龜克服疲勞、堅持到底的意志行為。

在活動過程中,我運用了圖譜教學法。通過圖示,一方面能幫助幼兒記憶歌詞,理解歌詞內容;另一方面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保持對活動的積極性。通過學唱歌曲,大部分幼兒能看著圖譜跟著琴唱歌。在最后的游戲環節,我引導孩子們親身去扮演小烏龜,體驗小烏龜爬山坡的艱辛。孩子們能積極地投入到游戲情境中。但孩子們雖然爬得很累,明白小烏龜爬山坡的艱辛,卻沒有將小烏龜堅持到底的這種意志品質遷移到自己身上。

在活動中,存在這樣幾個問題。首先是教師自身的。對于音樂活動,需要教師有較好的音樂素質。教師必須要對歌曲吃透,從范唱開始,就要表現得優美,使幼兒喜歡聽、愿意學。在學唱歌曲時,不論教師的回應、清唱、一舉一動都應該與歌曲相符,是課前精心設計和熟記的。這樣,幼兒才能在一個有節奏感的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學會歌曲。那么,我在這方面做得是欠佳、不到位的。

評課時,眾老師給的意見對我有所啟發。其中,俞老師提到:音樂活動注重欣賞,首先要讓孩子有美的感覺,他們喜歡了才愿意學。俞老師將我的兩次音樂活動做了對比,發現了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欣賞不足。孩子們都沒怎么聽歌曲,就已經要求孩子學了,這是有違孩子學習特點的。

我反思后認為,一個較完整的音樂活動應該欣賞在前,學習在后,從而挖深價值,促進幼兒發展。而如何使幼兒欣賞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和美,導入則很重要。我們教師應該結合具體的歌曲,創設情境,引導幼兒欣賞。并且我們教師要苦練基本功,這樣才能駕馭一個音樂活動,從而提高孩子的音樂能力。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韻律活動《小象與蚊子》。

一、設計意圖:我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及興趣特點,結合他們已有經驗和發展水平,選擇了小象和蚊子這兩種幼兒在生活中熟悉的并在形態上反差大的動物,將生動有趣的故事人物與音樂動作結合在一起,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在整個活動中,我利用整體欣賞,分段欣賞,圖譜動作模仿,完整表演的方式,使整個律動游戲更具有互動性和趣味性。這樣才能讓孩子真正融入到音樂中,喜歡音樂、享受音樂。

二、說活動目標:師幼互動是本活動的教法學法的最大特點,一方面,幼兒是韻律活動的探索者、學習者和創造者。另一方面,教師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引導者、支持者與促進者,也是幼兒韻律表現和藝術創造活動的發現者、欣賞者、學習者。教師自覺不自覺地把暗含的期望傳遞給幼兒,從而有效地激發幼兒韻律學習的動機和探索的興趣,實現韻律教育對幼兒情感、個性、社會性的發展作用。為此,我為本活動確定了以下目標:

1、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幫助幼兒理解音樂,感受音樂旋律。

2、結合圖譜進一步體驗游戲中蚊子“叮”與小象“趕”有趣的逗樂情趣。

3、大膽嘗試用肢體動作來體驗及表現故事情節,激發幼兒參與韻律活動的快樂及愉快心情。

三、說活動重點、難點: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于:激發幼兒參與韻律活動的興趣,能夠完

整表演整個活動。

活動的難點是:體驗游戲中的逗樂情趣,大膽用肢體嘗試表現動作。

四、說活動準備:

為了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更好地服務于本次的活動目標,我作了

以下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1、《小象與蚊子》的音樂。

2、《小象與蚊子》圖譜。

五、說教法:

本次活動中我除了以可愛、活潑的形象,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我運用了傾聽法、圖譜教學法、提問法、模仿法等教學方法。

其中,模仿法在幼兒學習中起著重要的動力作用。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則不會使幼兒感到枯燥無味,同時讓幼兒體驗在集體活動中的樂趣。

從幼兒認識事物和語言本身的特點來看,在幼兒園韻律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圖譜教學法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它以看形象的圖案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由難變易,活動開展更生動活潑,使幼兒學習的興趣更加濃厚。

另外提問法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已有經驗和傾聽故事的內容結合在一起,幫助幼兒理解。

六、說學法:

幼兒在唱唱、聽聽、看看、想想、說說、動動的輕松氣氛中運用體驗法、觀察法、討論談話法等更容易激發幼兒參與性。

其中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通過觀看歌曲圖譜了解歌曲內容,掌握了相應的節奏。

討論談話法:在此次活動中我提供許多機會和充足的時間讓幼兒在活動中自由、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七、說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傾聽音樂故事內容 :以《小象與蚊子》的故事形式引入,讓幼兒了解音樂內容。引發興趣,為以下的學習提供良好的基礎。

2、欣賞音樂:教師分段表演音樂內容后提問:小象是怎么樣走路的?蚊子又是怎么樣飛的呢?等問題,幫助幼兒理解、熟悉音樂。同時老師要鼓勵幼兒表述完整,并給予積極的肯定。

3、觀看圖譜:根據圖譜學習理解歌曲內容,體驗音樂旋律,知道音樂結構ABCABC。同時模仿學習動作。

4、完整表演:集體練習,完整表演這個故事。

八、評析:

這次,我選用的《小象與蚊子》律動活動,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及興趣特點,結合他們已有經驗和發展水平,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在表演中可以讓孩子知道,只要相信自己。就是最棒的。

在這個活動中,我把它分為四個過程來完成。

一、傾聽:幫助孩子理解音樂樂趣。(此環節是為了達到我的第一個活動目標)。

二、第二個環節是為了欣賞,幫助幼兒加強理解音樂,通過分段欣賞的方式,讓孩子們再一次體驗音樂旋律與結構:ABCABC。同時利用提問模仿,音樂結合,幫助幼兒熟悉音樂。

三、利用圖普法,幫助幼兒再一次熟悉音樂,讓孩子再一次用肢體動作來體驗及表現故事情節,再一次感受音樂結構。同時完整表演這個故事。(此環節是為了達到我的第二個活動目標)。

四、結束部分:播放歌曲,更改律動動作,激發幼兒參與韻律活動的快樂及愉快心情。再一次感受韻律活動的樂趣。為以后的韻律活動打下基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463354.html

相關閱讀:中班音樂游戲《身體小鼓》
捉老鼠(音樂)
熊和小孩??韻律活動
波爾卡二(音樂)
幼兒園音樂:一千零一個噴嚏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