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示范課“小鳥小鳥”教材分析與設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幼兒園音樂教案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教材分析:歌曲《小鳥小鳥》是電影《苗苗》的插曲,它是一首經典老歌,因為它的歌詞(由著名作家,《狐貍爸爸鴨兒子》的譯者金波作詞)、旋律非常優美,所以雖然是一首老歌,但卻受到一代代人的喜愛。

仔細分析這首歌,我們會發現,無論是歌詞還是旋律都不是很適合大班孩子的學習,歌詞比較抽象,旋律的音域跨度也比較大。那么,拿到這樣一個教材,我們該如何來組織教學活動呢?

設計意圖:

1. 節拍。

歌曲《小鳥小鳥》是一首三拍子歌曲,對于此類歌曲,孩子們的學習經驗很少。我們可以從唱唱《柳樹姑娘》開始,通過對比、匹配,幫助孩子進一步積累三拍子的相關經驗,并運用已有經驗開展學習。

2. 歌詞。

歌曲的歌詞有難度,那么我們就不必糾纏于此。把歌詞改一改,把原來的“春天里 有陽光 樹林里 有花香”改為“在哪里 有陽光 在哪里 有花香”,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運用已有的關于春天的經驗,圍繞歌曲中的提問想一想、畫一畫、編一編、唱一唱。這樣既忽略掉了歌詞的難度,又可以調動起了幼兒的經驗,激發幼兒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可謂一舉多得。

3. 歌唱。

我們知道,歌唱活動的目的絕不僅僅是學會唱某一首歌,通過歌唱活動,積累歌唱的技能、發展綜合音樂能力,才是歌唱活動、音樂活動的目的。仔細傾聽歌曲我們會發現,在這一首歌曲的第二段里,每一句的第5、6小節是跳躍的。而跳躍地演唱對大班幼兒來說完全可以表現好,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圖譜的演示,幫助幼兒了解第二段演唱“啦“字時的歌聲變化,并通過學唱進一步內化這一技能。

本次活動的設計得益于多年前許卓雅老師組織的音樂觀摩研討活動,結合目前我們大班的一些情況,做了一些修改,但整體感覺還是創新不夠,比較模式化,幼兒的主動參與也不夠。歌唱活動如何淡化“教”的痕跡,讓幼兒既學得扎實有效,又學得輕松快樂,期待大家的研討。
設計意圖:為了讓孩子更多的感受春天帶來的美好,從觀察春天、感受春天到歌唱春天,體驗合作演奏、表演的樂趣,體驗不同的表現節奏的方式及創編歌詞的樂趣。

活動目標:

一、引導泳兒了解三拍子歌曲強弱弱的節奏特點并用多種方式表征。

二、引導幼兒用連貫、優美和活潑輕快的歌聲演唱。

三、嘗試在前四句歌詞的結尾處添加襯詞,感受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體驗多種方式表現三拍子歌曲的節奏特點。

活動難點:嘗試在前四句歌詞的結尾處添加襯詞。

活動準備:

1、 教師帶領幼兒事先學習歌曲,到戶外觀察春天,尋找春天。

2、 歌曲光盤、柳樹姑娘頭飾、三角鐵、沙錘、響板。

活動過程:

一、 教師在《小鳥落落》的音樂聲中帶領幼兒模仿小鳥飛到活動室。

二、 教師談話激發幼兒思考春天的各種變化,進而復習歌曲。

1、 春天來了,你發現了什么?(天氣變暖了,小草發芽了,人們穿上毛衣。花開了,有桃花、梨花、杏花、迎春花,蝴蝶、蜜蜂、螞蟻、青蛙都出來了。柳樹也發芽了,長出了一片片的葉子)

2、 柳樹發芽了,我們學過一首唱柳樹的歌,是《柳樹姑娘》。一起來唱一遍。

三、幼兒觀察圖譜發現三拍子的節奏特點并用不同的方式變現節奏。

1、1棵大樹2棵小樹,這就是三拍子歌曲的節奏,第一拍是大樹,第二拍和第三拍是小樹,也就是第一拍的聲音重,強,第二拍、第三拍的聲音要弱一些,就是強弱弱。

2、用動作表現節奏。(拍手、跺腳、拍肩)。教師清唱幼兒用動作配伴奏,然后放音樂《柳樹姑娘》幼兒用動作配伴奏。

4、用樂器打節奏(1)教師示范樂器的使用方法(2)教師清唱分組演奏樂器(3)播放音樂《柳樹姑娘》幼兒分組演奏樂器。

四、引導幼兒表現柳樹姑娘的美和高興地心情

我們在唱歌的時候怎樣表現出柳樹姑娘的美呢?(微笑的唱歌,加上優美的動作)。怎樣表現柳樹姑娘洗頭發高興地心情呢?(高興地去唱,跳起來)

四、嘗試創編襯詞,感受音樂活動的樂趣。

在這首歌曲中有很多特別的地方,我們可以加入自然界的聲音幫襯一下,讓這首歌曲更好聽。微風吹來,樹葉發出什么聲音?沙沙沙。我們把沙沙沙加在歌曲的前四句的后面。分組唱,二聲部合唱。同樣引導幼兒創編流水嘩啦啦、滴答答的聲音加入歌詞。

五、自由表演,充分體現藝術活動的愉悅功能

老師準備了頭飾,每個孩子一個頭飾,隨音樂自由表演。

到戶外看柳葉又長大了沒有,帶出活動室。
活動目標:1.在繪畫過程中傾聽歌曲,熟悉旋律,感受歌曲的優美,并初步學唱歌曲。

2.通過圖譜、繪畫等形式,理解并創編部分歌詞。

活動準備:

紙 筆 音樂 圖譜

活動過程:

一、導入,初步熟悉歌曲旋律。

1. 復習歌曲:1)柳樹姑娘;2)顛倒歌。

2. 引導幼兒簡單討論以上兩首歌曲的不同。

3. 彈奏《小鳥小鳥》旋律,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經驗發現歌曲的節拍特點。

4. 傾聽旋律,用不同的方式為歌曲伴奏。

節奏型:× × ×? ; × ×× ×?

二、進一步熟悉歌曲,并通過繪畫創編歌詞完善圖譜,初步學唱歌曲。

1. T:“這首好聽的歌曲唱的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 老師范唱歌曲。(歌詞:在哪里有陽光?在哪里有花香……)

3. T:“原來老師唱的歌曲里有問題呢,問了什么?你聽清了嗎?”(出示歌曲圖譜)

4. 老師繼續唱,并讓幼兒自由畫出自己的答案。

5. 先畫好的幼兒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畫和想法。

6. 請個別幼兒嘗試用歌曲里的話介紹自己的畫,如“草地上有花香”“花園里有花香”。

7. 老師結合幼兒的繪畫完善歌曲的圖譜。(替換圖譜中的問號部分)

8. 老師引導看圖譜幼兒學唱歌曲。

9. 繼續替換問號部分,并演唱。

10. 多形式演唱。

三、繼續學唱歌曲,提升演唱技巧。

1.引導觀察圖片,了解歌曲的結構。

2.討論“哪一句學唱有困難?”

3.討論第二段跳躍部分的唱法:“第二段這里為什么要畫兩個小水滴?”

4.老師重點范唱第二段,引導幼兒發現不同“小水滴表示什么?”并學唱。

5.完整演唱歌曲。

6.老師介紹歌曲,并欣賞歌曲錄音。

7.結束活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712433.html

相關閱讀:中班音樂游戲《身體小鼓》
捉老鼠(音樂)
幼兒園音樂:一千零一個噴嚏
熊和小孩??韻律活動
波爾卡二(音樂)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