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借助“參與性故事”的情節,感受不同樂器的聲音特點。
3.嘗試根據鼓聲的不同,改變腳步的速度和力度,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樂器(沙錘、鼓、碰鈴、響筒各一個)、樓房圖片、廚師圖片、小老鼠指偶一個
活動過程:
1.音高游戲——小老鼠滑滑梯
(1)請小朋友圍圈坐下,以談話激發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滑滑梯嗎?小老鼠也很喜歡滑滑梯,它是怎么玩得呢?
(2)老師示范手指游戲。
鏡面示范:左手五指張開,掌心向內,指尖向上;伸出右手食指做“小老鼠”。老師開始邊念兒歌,邊做動作,在游戲活動中讓幼兒初步感受音高的起伏。
師:小老鼠,滑滑梯,嗚——嗚——滑到草叢里。小老鼠是怎么滑滑梯的呀?(帶幼兒一起嗚——嗚——)從高的到低的,嗚——從低的到高的,嗚——,嗚——嗚——(帶幼兒來幾遍)讓我們配上兒歌來試一試。伸出你們的右手(拿勺子的那只手),伸出你們左手的食指,準備好了嗎?
(3)帶領小朋友一起玩游戲幾遍。到最后一遍時,教師有意識的將小老鼠指偶藏起來。
師:小老鼠,滑滑梯,嗚——嗚——滑到草叢里。再來一次好不好,這一次聲音響亮一點好不好?小老鼠,滑滑梯,嗚——嗚——滑到草叢里。我們換個手來試試好不好?把小老鼠也請過來。小老鼠,滑滑梯,嗚——嗚——滑到草叢里。
師:哎呀,我的小老鼠不見了!會去哪呢?(師故意找尋,引出廚師的家——兩層樓。
2.聽覺練習——聽辨音色
(1) 出示樂器。老師講述故事。
師:你看到了什么?是誰的家?這座房子有幾層樓?
師:有個廚師,他的家是兩層樓,樓上是堆放雜物的地方,一天,廚師正在一樓的廚房刷洗鍋子(演奏沙錘模仿刷洗鍋子的聲音),突然,廚師聽到二樓傳來奇怪的聲音(手指快速敲擊地板模仿老鼠跑來跑去)呀!是什么聲音?會不會是小老鼠?于是廚師放下手里的鍋子(做動作),擦干手(做動作),走上樓梯(敲鼓模仿走路聲),當廚師走到二樓的房間門口時,輕輕的推開門(做推門動作,演奏響筒模仿推門的聲音),打開燈(碰下鈴,同時做抬頭看燈的動作),但是房間里什么都沒有,廚師什么都沒有看見。于是廚師關掉燈(碰下鈴表示關燈),關上門(做關門動作,演奏響筒),然后下樓(演奏敲鼓),廚師回到廚房繼續刷洗鍋子(演奏沙錘)。突然二樓又傳來了奇怪的聲音,(用手指在地板上敲打)嗯?會不會是廚師聽錯了?于是廚師繼續刷洗鍋子(演奏沙錘),但是——(用手指在地板上敲打)奇怪的聲音又響起來。你們覺得要不要到樓上去看個明白?廚師決定要去看個明白,于是廚師放下手里的鍋子,擦干手,再一次走上樓梯——(然后反復一遍)。
(2) 老師請孩子聽不同樂器的演奏,認一認這些樂器,說一說這些樂器演奏的聲音在故事里代表什么?
老師拿起沙錘,提問:你們認識這個樂器寶寶嗎?見過沒有?它叫沙錘,沙錘發出的這個聲音在故事里是干什么呀?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這個動作。用點力氣鍋子才能刷干凈。(教師可以邊做動作,邊讓樂器發出聲音)等幼兒說出這種聲音代表的動作后,大家一起模仿一下。用同樣的辦法傾聽另外三種樂器的聲音,并模仿其在故事里所代表的動作。
(3) 師:那你們想不想拿這些樂器寶寶來表演一下啊?老師將樂器分給幾個孩子演奏(請到的幼兒自主上來挑選,選好后試一試演奏,并說出在故事里代表什么),其他小朋友我們來模仿小老鼠的聲音(帶其他幼兒做一遍動作),等一下表演的小朋友聽好咯,等我說完這個動作你們再表演出來好不好?教師邊念兒歌邊帶幼兒表演一遍。
(4) 換幾個幼兒演奏第一次上樓。
(5) 師:為什么廚師在廚房明明聽到奇怪的聲音,可走上樓以后卻什么也沒有看見呢?(幼兒回答)
(6) 在第二次上樓時,老師用眼睛提示演奏敲鼓、刷洗鍋子、開關燈的孩子可以輕輕的演奏。(根據演奏情況表演1~2次)(孩子在此可以學習區別音色和演奏簡單的樂器)
(7) 將樂器交還給老師。
師:現在請拿樂器寶寶的小朋友把樂器送回家吧!
3.聽覺練習——聽辨聲音
導入語:鼓寶寶說,今天和菠蘿寶寶們見面,你們個個都很聰明,都非常棒,它還想和你們玩一個游戲,你們愿意嗎?
(1)請幼兒分辨老師敲打的鼓聲有沒有什么變化?哪里不同?
師:鼓寶寶要說話咯,請你來聽一聽鼓寶寶說話的聲音有什么變化?(教師由慢到快擊打,再由重到輕擊打鼓面)
(2)請幼兒跟著鼓聲走路
師:鼓寶寶問你們會不會根據鼓聲的變化來走路?如果鼓寶寶說話的聲音是這樣的——你們怎么走?鼓聲快,走得快,鼓聲慢,走得慢,鼓聲響,走得重,鼓聲輕,走得輕。(教師變化敲鼓幼兒在座位上走一走),那接下來我們就要試一試走一走咯。如果你聽到敲鼓邊的這個聲音的話就請你們坐回位子上。
(3)根據鼓聲的輕重猜測可能是什么小動物的腳步聲并聽鼓聲表演一遍。
教師重重慢慢地敲鼓,師:這個聲音你覺得是哪個小動物來了?請個別幼兒模仿一下,再一起聽鼓聲走一走。教師輕輕快快地敲鼓,師:這個聲音你覺得是哪個小動物來了?請個別幼兒模仿一下,再一起聽鼓聲走一走。
(4)聽著鼓聲離開活動場地,跟客人老師說再見!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是上學期去蘇州新洲幼兒園“新智慧”觀摩活動中聽到的一個活動。聽下來覺得這個活動形式比較新穎,教師有效使用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通過有趣的故事導入活動,通過游戲、聽辨音色和力度等方式開展教學,讓孩子們充分地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更好地培養幼兒的音樂素養。說到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它是一種先進而獨特的音樂教學法。它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如說兒歌、拍手、做游戲、講故事、唱歌等,培養兒童的樂感,尤其是節奏感和聽力,使兒童能夠感受音樂帶來的快樂,熱愛音樂。奧爾夫教學法鼓勵兒童的創新精神。音樂活動中有大量機會讓孩子即興創作,創新求異。特制的奧爾夫樂器使兒童能迅速在樂器上表述音樂的構想,享受創作的樂趣。
自己在翻版這個活動的時候,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和師傅討論、交流后,略微做了一些修改。在用樂器表演廚師上下樓梯的時候,我適當縮減了廚師上下樓梯的次數,把廚師怎么做才不會被小老鼠發現(要求更高,即輕輕地刷洗鍋子、輕輕地走樓梯、輕輕地開門、輕輕地開燈 )整合在一次故事表演中,而不是反復一次又一次。
在活動最后離場的環節中,我不是直接讓幼兒和客人老師說再見就結束活動,而是讓他們延續剛才聽鼓聲模仿小動物走路的這一環節,聽著鼓聲離場場地。老師一邊提示說:“老虎回去咯!大象回去咯!小老鼠也回去咯……”更好地帶動幼兒,讓幼兒游戲著快樂地離開場地。
自己回想一下整個活動,我覺得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還是做得不夠到位。例如再讓幼兒起立根據鼓聲變化走路時,沒有強調讓幼兒找空一點的位置走一走,導致孩子們在走的時候由于興奮地都擠在一起了。在敲鼓得時候,我如果先從輕輕的鼓聲敲起,再轉換為重重地敲鼓,那孩子們在聽鼓聲走路時可能聽的會更清楚,腳步變換的會更好。
活動后,在座的老師們對我的這個翻版課進行了點評,老師們的想法、意見都非常合理、到位,讓我對活動有了新的認識,知道需要改進的方向。首先,活動的設計上存在一些問題,既然是音樂活動,活動中就應該有更多的音樂元素體現,而不是簡單的幾樣樂器而已?梢試L試選用奧爾夫的一些音樂片段合理地加入到故事情境中,如小老鼠發出聲音時用怎樣的音樂,廚師刷洗鍋子時可以是另外一段音樂。其次,活動中是老師一邊講述故事,一邊根據情節演奏相應的樂器。這樣幼兒的主動性就沒有很好地體現,可以嘗試讓幼兒自己為這幾個故事情節來選擇適宜的樂器演奏,讓他們自主選擇、自主發現,這樣整個活動的有效性和價值點就更高了。
這次的翻版課活動,讓我知道,拿到一個現成的活動,自己首先要認真的思考,這個活動是否是最佳的,活動的設計、安排是否合理、巧妙,是否適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要加入自己對活動的一些想法,不要照搬。這次的活動,讓我嘗試了與以往音樂活動不同的教學模式,雖然在活動的安排、設計上還不夠成熟、合理,但我相信,在老師們的幫助、引領下,我會更好、更快的成長起來,讓自身的專業素質不斷得到提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715060.html
相關閱讀:波爾卡二(音樂)
中班音樂游戲《身體小鼓》
捉老鼠(音樂)
熊和小孩??韻律活動
幼兒園音樂:一千零一個噴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