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森林資的合理利用與保護 教案
目的:
1.了解東北林業開發的現狀和林業開發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理解東北林區加強森林資培育與保護的必要性。
2.了解東北林區森林合理開發與保護的具體措施,理解該區林業發展的重點是加強森林資綜合開發和充分利用森林資的綜合效益。
重點:
森林資的合理利用與保護及森林資的綜合開發。
教學難點:
東北森林資的綜合開發,充分發揮森林資的綜合效益。
教學準備:
1.東北林區分布圖,東北平原西部的防護林分布圖
2.東北林區森林、東北三寶等景觀圖片,兩幅漫畫
3.東北森林工業分布圖
時安排: 一時
教學過程:
一、林業開發現狀與問題
我國有林地面積和蓄積量均居于世界的第七位,但仍屬于少林國家。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只有14%左右,相當于世界平均數的50%左右,而且分布不均,特別是森林資的各項人均擁有量,都在世界各國的后列。因此我國森林資的形勢是相當嚴峻的。
1.我國最大的天然林區與最大的木材供應基地、最大的木材調出省──東北林區。
東北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地,西南橫斷區、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和喜馬拉雅南坡,東南臺灣、福建、江西等省區。其中東北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地林區是我國最大的天然林區。
大、小興安嶺和長白林區通稱東北林區。東北林區是我國主要的森林分布地帶和重點林區,蘊藏著豐富的森林資,位居、全國三大林區之首。森林樹種從南到北依次是溫帶落葉闊葉林、溫帶針闊葉混交林和寒溫帶針葉林,其中大興安嶺林區的優勢樹種為興安落葉松,小興安嶺和長白林區優勢樹種是紅松等,它們都是優質用材林區。
林 區 自然條及森林類型 優勢樹種
大興安嶺林區緯度高、氣溫低。只適宜耐寒樹種生長,
屬寒溫帶針葉林區興安落葉松等
小興安嶺林區氣候溫和,林土肥沃,適于針闊葉混交
林生長,屬溫帶針闊葉混交林區紅松、水曲柳等
長白林區 紅松、紫椴等
2、東北林區森林資的分布
除了以上區分布的天然林以外,東北地區還有人工防護林分布。東北地區的西北部,即東北平原西部地區。因為那里為風沙干旱區,林木稀少,風沙危害較重,其能起到防風固沙、保護農田的作用。這也是我國三北防護林的一部分。
據統計,東北林區:
有林面積3408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54%,占全國有林地面積的28.5%;
人均林地超過o.5公頃,是全國人均林地的8倍;
森林覆蓋率36%,是全國平均數的3倍;
活立木總蓄積量31.32億立方米,占全國活立木總蓄積量的32.9%;
新中國成立以共為國家生產木材7.“億立方米,上調量占全國木材上調量的90%左右。
由此可見,東北林區在我國首屈一指的重要地位。
3、.我國最大的林區和最大的木材基地
東北林區的森林采伐和制材工業發達,黑龍江省成為我國最大的木材基地,產量占全國的18.6%,同時也是我國最大的木材調出省份,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但是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長期以,東北區林業開發中也存在著很多問題,東北的森林資和森林生態正受到嚴重的破壞。
4、主要問題表現
A.采育失調→采伐大于更新,森林資銳減,林質下降。
B.森林覆蓋率下降,生態環境惡化。
過去100年森林覆蓋率由70%下降到36%。
用材林、成熟林從解放初的1200萬公頃,減少到1989年底的590萬公頃。
產生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
①風沙、旱澇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
1998年嫩江、松花江流域發生的特大洪水災害
②珍稀動植物瀕臨滅絕、物種減少。
東北虎、梅花鹿、黑熊、野豬、野參
C.采伐方式不合理──“皆伐”(不分樹齡全部伐掉)
好處少:便于機械化作業,省工。
壞處多:對森林資造成嚴重浪費及森林的更新。
由于東北林區林木超采嚴重,林木的更新跟不上采伐,有林地面積逐年減少,森林質量也在下降,尚未開發的原始林僅呈零星分布,如小興安嶺幾乎都是經過幾次采伐或嚴重破壞后生長起的次生林,徑能小,材質差。
整個東北國有用材林、成熟林已比新中國成立初減少了51%,由于毀林大于造林,森林覆蓋率大大減小,導致了生態環境惡化,風沙、旱澇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如1998年嫩江、松花江流域發生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災害。野生的東北虎、梅花鹿、黑熊、野豬等已不多見,東北三寶之一的野參也已罕見。
為了能機械化作業,降低生產成本,東北采伐的林地不分樹齡全部伐掉,對森林資造成嚴重的浪費,也不利于森林的天然更新。;
二、森林的合理利用與保護
1.目的:培育和恢復森林資,使之成為木材生產基地、綠色屏障、實現東北林業可持續發展。實行保護、恢復、發展并重的方針,既充分發揮本區森林系統對全區生態環境的保護作用,又不斷提高林地的經濟產值,持久地發揮全國林業基地的作用。
2.林業產業轉移:從以原木生產為中心轉移到以營林為基礎,綜合利用為重點,既充分發揮本區森林系統對全區生態環境的保護作用,又不斷提高林地的經濟產值及附加值。
3.主要措施
A.針對“采育失調”,提出要“合理采伐”,嚴格控制采伐量,對過伐林區堅持只育不采,使其休養生息。
B.針對森林覆蓋率下降,森林生態環境惡化的問題,提出要積極營造人工林和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
積極營造人工林—發展以落葉松和楊樹為主的速生豐產林(生長速度是其它木材5倍)。
C.東北西北部營造人工林(三北防護林一部分)的生態意義:防風固沙,涵養水、保護農牧業生產。
D.促進珍貴樹種的更新。
E.提高木材的綜合利用率。(提高木材加工水平)
剩余物(木屑):纖維板、刨花板、紙漿、建筑材料和家具。
F.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和防止生態惡化。
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大興安嶺自然生態環境,長白與小興安嶺的原生與次生相結合的自然生態環境,保護野生動植物資。
“三北”防護林帶: “三北”(西北、華北、東北)防護林體系工程,始于1979年,1985年完成第一期工程,造林保存面積605萬公頃,從而使三北地區森林覆蓋率由4%提高到5.9%。該地區的風沙危害,沙化速度和水土流失已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約有800萬公頃農田得到林網保護,第二期工程到1990年基本完成區域性防護體系,使森林覆蓋率提高到7.2%,使周圍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作為“三北”防護林的組成部分,東北人民在平原西部營造了長達800千米的防護林,防護著幾百萬公頃的農田免受風沙威脅,對提高農業產量起了重要作用。生態環境的保護重點是大興安嶺自然生態環境、長白地與小興安嶺的原生與次生相結合的生態環境,保護野生動植物資。
在對森林資合理利用與保護的同時,目前看,對森林資的綜合開發,充分發揮森林資的綜合效益,將是東北林業基地發展的重點。
三、森林資的綜合開發
1.森林工業:木材采運業(低層次、比重大,)和木材加工業(低層次的鋸木加工)。導致森林資利用率較低。
2.森林工業發展潛力的關鍵:森林資的綜合開發和深加工(紙漿、紙制品、人造板、林產化學品的生產。)
3.東北林業基地發展的重點:通過多層次的林產品深加工,最大限度地增加林產品的附加值。
4.森林工業中心:佳木斯,牡丹江、哈爾濱、伊春、吉林等地。
工業類型:資密集型工業
工業指向類型:原料指向型
工業部門:鋸材、膠合板、纖維板、碎木刨花板、林木化學
5.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利于發展林副業:東北三寶──人參、鹿茸、貂皮
從事采集(野生植物:參、木耳、蘑菇、葡萄、橡子、榛子、蕨菜、藥材)
養殖、栽培(梅花鹿、貂、熊、人參)
6.遼東半島和遼西丘陵的果園業發展迅速,是溫帶水果的重要產地。
遼寧東部和吉林東南部的丘陵柞林地區:柞蠶占全國2/3──絹紡織工業
(堂討論)我國是一個森林資匱乏的國家,保護森林就是保護我們的家園。我們有理由譴責那些砍樹的刀斧,但更有理由反省自己。保護森林,從我做起。請談談你可以用哪些實際行動保護森林?
(如:做保護森林方面的宣傳、教育工作;參加義務植樹活動;為植樹造林捐款或募集資金;不使用和制止身邊人使用一次性筷子;少寄或不寄賀卡;節約紙張;……)
本單元結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35490.html
相關閱讀:非可再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對策
自然災害及其影響
旅游規劃學案
正午太陽高度
中國的生物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