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區域可持續發展復習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二 區域可持續發展
2.1 荒漠化的危害與治理
1、荒漠化:由于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等因素導致的土地退化。按動力分為風蝕荒漠化、水蝕荒漠化、凍融荒漠化和土壤鹽堿化等類型。
2、我國西北地區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氣候干旱,大風頻繁,植被稀疏,風蝕作用強烈。
人為原因:人口增長過快,環境生態壓力過大;不合理的生產活動:濫墾濫伐、過度放牧、過度樵采、水資利用不合理等,加劇了荒漠化趨勢。
3、危害:土地退化,農牧業減產甚至絕收;生態惡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破壞基礎設施建設;加劇沙塵暴等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率和強度。
4、治理措施:①營造防護林(三北防護林)②退耕還林還草③保護和恢復天然植被(封沙禁牧、禁樵禁采、生態移民等措施)④合理用水⑤控制人口增長。
2.2 濕地資的開發與保護
1、濕地:水位經常接近地表或為淺水覆蓋的土地,屬于陸地與水體之間的過渡帶。類型:河流、湖泊、沼澤、灘涂、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淺海、紅樹林、珊瑚礁、水庫、稻田等。
2、濕地的功能:涵養水、提供水資、調蓄洪水、調節氣候、美化環境、凈化水污染、保護生物多樣性、航運、旅游觀光、提供農副產品及礦產、能等。有“地球之腎”、“生命的搖籃”、“鳥類的樂園”等美稱。
3、濕地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突出問題治理措施
由于過度圍墾、泥沙淤積導致濕地減少,功能退化退田還湖、退田還沼澤,恢復和重建濕地;植樹造林,保持水土。
水質污染問題突出 防治水污染
濫捕濫獵、過度開發利用導致濕地生物多樣性銳減 保護野生動植物、禁止濫捕濫獵;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建立保護濕地的法規,增強保護濕地意識。
2.3 流域的綜合治理與開發
1、田納西河流域的地理環境:田納西河發于阿巴拉契亞脈西坡,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級支流。流域內上中游為地丘陵,下游為沖積平原。河流落差大,水力資豐富。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降水豐沛,冬春季降水較多,河流主汛期在12月到次年4月。
2、田納西河流域的開發治理措施:以水資綜合開發為核心,對全流域河道進行梯級開發,發揮防洪、航運、發電、灌溉等綜合效益;以電力工業為龍頭,建立起以高耗能工業為骨干的完整工業體系;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大力發展林業;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發展旅游業。
3、治理經驗:①設置全流域專門的開發機構,健全法規,完善管理②因地制宜選擇開發重點,形成各具特色的開發模式③不斷加大開發力度④提高流域的開放度。
2.4 區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美國農業生產的有利條
自然條:大部分屬溫帶和亞熱帶,降水適中,水熱條適于栽培多種農作物;地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有利于機械化耕作和大規模經營。
社會經濟條:商品經濟發達,經濟效益是影響農業生產的首要因素;交通運輸發達;先進的科技與發達工業為美國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力的保障。
2、美國的農業生產地區專門化
目的:根據不同地區自然和社會條特點以及農業生產的客觀要求,合理布局,規模生產,以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美國主要農業帶:
農業帶分布區位因素
乳畜帶東北部五大湖沿岸氣候冷濕,適于牧草生長;市場巨大(人口眾多、城市密集)
玉米帶中部地勢平坦、土質肥沃、年降水量多、熱量充足
小麥帶中部(冬小麥) 北部(春小麥)溫帶大陸性氣候;土壤肥沃、地勢低平
棉花帶 南部 土壤肥沃,光熱充足
3、美國農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問題:過度墾殖和破壞植被,導致水土流失和“黑風暴”的發生;能消耗大;化肥、農藥污染嚴重。
措施:發展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節水農業、精確農業、處方農業等多種農業生產方式;保護耕地和農業生態環境,推廣休耕、免耕、輪作等保護性耕作技術。
2.5 礦產資的合理開發
1、魯爾區興起的主要區位條:①煤炭資豐富②水陸交通便利③水充足④市場廣闊等。
2、魯爾區衰落的原因:①煤炭能地位的下降②新技術革命的沖擊③環境污染嚴重④工業結構單一。
3、魯爾區實施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措施:①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②對原有企業進行集中化改造③治理環境污染④完善基礎設施建設⑤發展科技和高等教育。
2.6 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
1、珠江三角洲發展的區位因素:①優越的地理位置:南部沿海,毗鄰港澳,靠近東南亞②水陸交通便利③對外開放政策④海外僑胞眾多,便于引進資金和技術⑤地勢低平,水充足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進程
階 段城市化進程形成原因城市化進程特點
改革開放初期 以發展小城鎮為主導,工業企業發展迅速,分布具有廣泛性,以勞動密集型為主導 城鄉融合,農業與非農產業相混雜的城鄉一體化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 區域中心城市(廣州、深圳)的輻射帶動作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 以核心城市(廣州)為中心的城市群體系
3、工業化對城市化的推動作用:工業化加速了非農產業向城市的集中;工業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工業化加速了人的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轉變。
4、珠江三角洲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問題與對策
問題:①產業結構層次偏低,以勞動密集型工業為主,高科技產業和服務業比重不高,科技實力和人才隊伍都處于劣勢②城市建設相對落后③城鎮和工業過度密集,大量占用耕地,生態環境問題日趨嚴重。
對策:①推動產業的整合和升級,加強地域分工②完善城鎮體系,優化城鄉空間結構③推動區域基礎設施網絡化發展④加強生態建設,改善城鄉環境⑤加強區域間經濟聯系與合作,發展泛珠三角經濟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53156.html

相關閱讀:中國的生物災害
旅游規劃學案
自然災害及其影響
正午太陽高度
非可再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對策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