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2.9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學習目標
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圍、主要國家和主要城市、主要區域特征。
2.理解并掌握非洲地形、氣候、河流特征及相互關系。
3.了解非洲主要物產分布及民族經濟的發展。
★學習重點
1.非洲氣候類型成帶狀南北對稱分布的成因;東非高原和馬達加斯加島東側非地帶性現象的形成;非洲干燥性地區廣闊的原因。
2.熱帶農產品及礦產品分布。
3.中非合作論談、非洲聯盟、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糧食和環境問題

◆圖表落實

讀非洲地區圖,完成下列問題。

(1)把下列地理事物的代號填在圖中正確的位置:
A阿特拉斯山 B德拉肯斯山 C乞力馬扎羅山 D尼羅河 E剛果河 F尼日爾河 G贊比西河 H維多利亞湖 I坦噶尼喀湖 J莫桑比克海峽 K直布羅陀海峽 L曼德海峽 M馬達加斯加島 N索馬里半島 O幾內亞灣 P地中海 Q紅海 R大西洋 S印度洋 T好望角 U厄加勒斯角 V剛果盆地 W東非高原 X東非大裂谷 Y撒哈拉沙漠
(2)東非大裂谷南起____河口,向____延伸,經____海沿岸,一直延伸到西亞的____海附近,地質構造屬____。非洲最高峰是____,是一座____火山。世界最長的河是____。本區最大與最深的湖分別是____、____。世界最大的盆地和沙漠分別是____、____。非洲地形、地勢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數字所代表的國家: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⑦____。
(4)在氣候上非洲有“熱帶大陸”之稱,其熱帶類型的氣候有: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在各大洲中面積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圖中下面4種重要物產的主要分布國家分別是:棉花:____,花生:____;煤:____;石油:________________。
(6)圖中2處為____角,由印度洋繞此處至大西洋的航線被西方國家稱之為“海上生命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略
(2)贊比西 北 紅 死 斷層 乞力馬扎羅山 死 尼羅河 維多利亞湖 坦噶尼喀湖 剛果盆地 撒哈拉沙漠 地形以高原為主,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
(3)埃塞俄比亞 南非 利比里亞 坦桑尼亞 贊比亞 尼日利亞 納米比亞
(4)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薩瓦納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
(5)埃及和藶丹 塞內加爾 南非 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尼日利亞
(6)好望 西歐一些國家和美國需要大量從中東進口石油,但大噸位的油輪無法通過蘇伊士運河,必須繞道好望角進入大西洋

考點一 ◆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理特征

[讀圖識記]
1.開普敦(氣候);2.赤道穿過,好望角;3.高原、盆地、島嶼、海峽、湖泊、東非大裂谷、剛果河
1.地理位置
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
2.范圍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的地區
[識記以下內容]

(1)0經線和0緯線均穿過非洲。0經線穿過非洲幾內亞灣、阿爾及利亞、阿特拉斯山脈,0緯線穿過非洲大陸的中部。
(2)開普敦(氣候)、好望角、高原、盆地、島嶼、海峽、湖泊、東非大裂谷、剛果河
(3)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分別穿過非洲大陸的北部和南部。20E從非洲南端向北穿過非洲大陸。
3.地形
非洲大陸的地形以高原為主,南部是南非高原,東部是埃塞俄比亞高原和東非高原,中部偏西處是剛果盆地。在東部高原上有著名的東非大裂谷,在其附近有內力作用形成的東非湖群。
(1)特點:以高原為主,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
(2)高原為主:埃塞俄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南非高原。東部高原上有非洲最大湖泊維多利亞湖??盆地凹陷形成。
(3)東非大裂谷
范圍:南起贊比西河口,北經紅海,一直延伸到死海附近
特點:兩岸懸崖壁立、附近火山很多,谷底湖泊連串。有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有非洲最深而狹長的湖泊坦噶尼喀湖
形成:地殼在運動過程中斷裂下陷形成的。在地質構造上屬于地塹構造。處于板塊的張裂地帶,幾億年后索馬里半島可能成為一個島嶼。
(4)最高的山峰:乞力馬扎羅山(5895)
(5)剛果盆地:內流湖地殼上升,剛果河下切,湖水外泄而成為世界最大盆地,剛果河是世界水力資源最豐富的河流
(6)河流
水力資源最豐富的河流:剛果河;最長的河流:尼羅河;其它:尼日爾河、贊比西河
最大的湖泊:維多利亞湖;最深的湖泊:坦噶尼喀湖
(7)海岸線:平直,海灣、半島、島嶼少。最大海灣幾內亞灣;最大島嶼馬達加斯加島,南端有好望角
4.氣候
(1)特點:炎熱多雨
(2)主要氣候類型及其分布
本區處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炎熱”是本區氣候的共同特點。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為主,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在大陸西南部南回歸線附近;地中海氣候局限在最南部的沿海地區。陸地輪廓北寬南窄。寬處恰好是熱帶草原區,加上東非高原地勢較高,即使處于赤道地區部分也因海拔高而熱量、降水較少,成為熱帶草原氣候區,所以熱帶草原氣候是本區最主要的氣候類型。南部陸地狹窄,因而本區熱帶沙漠氣候和地中海氣候分布有限。
3.熱帶草原自然景觀的形成
大致在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由于受風帶、氣壓帶南北移動的影響,處在赤道低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之下,干季濕季明顯交替。4?10月,北半球的熱帶草原區在赤道低壓帶的控制之下形成悶熱多雨的濕季。而此時,南半球的熱帶草原區則被南半球的副熱帶高壓和信風控制,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10月至第二年的4月,則是北半球的熱帶草原區在北半球的副熱帶高壓和信風控制下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南半球的熱帶草原區在赤道低壓帶的控制之下形成悶熱多雨的濕季。
(4)非洲氣候及影響
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季節終年濕季干季終年
風向
性質上升氣流
濕西南風多海吹向陸
濕風東北風從陸吹向海
干風下沉氣流

降水豐富(2000mm)降水豐富干燥少雨,無雨少雨、無雨
植物常綠茂盛樹枝嫩綠,高草茂盛焦黃枯萎,低矮草叢少數耐旱
動物皮厚、耐熱動物活躍成群遷往有水草的地方耐饑耐渴
影響農業隨種隨收風調雨順收成好有的年份出現災荒綠洲農業
(5)圖解非洲氣候特征及成因

(6)非洲氣候類型非地帶現象分布及成因
東非高原由于海拔高、氣溫低,赤道附近大氣對流較弱,降水較少,所以形成熱帶草原氣候。馬達加斯加島附近的厄加勒斯暖流對其有增溫增濕作用,又有來自印度洋的東南信風從暖流上空帶來的暖濕氣流在山地迎風坡形成豐沛的降水,所以島的東部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區。
(7)非洲干燥地區廣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非洲大陸北寬南狹,北回歸線穿過的地區特別廣闊,非洲北部大部分地區被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受干熱的熱帶大陸氣團影響;東北部緊鄰西亞,來自亞洲大陸干燥的東北風,又加劇了非洲北部氣候的干熱程度。南非高原的廣大地區被高氣壓帶控制,雖然在夏季,受來自印度洋的東南風的影響,在高原的東南邊緣地區,又受到本格拉寒流的影響,降水稀少而多霧。非洲海岸線平直,缺少深入內陸的海灣,受海洋的影響較小,這也是非洲干燥地區廣的原因。
【例1】讀圖,并按下列要求回答問題。
(1)填出圖中下列氣候類型的名稱:A____,B____,C____,D____。
(2)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的氣候特點是____。
(3)E島東側氣候類型是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
(4)赤道穿過的肯尼亞山的氣候類型是____氣候,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
(5)B種氣候類型在非洲北部廣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解析】
非洲的氣候類型,大致以赤道為軸,呈南北對稱分布。
【答案】
(1)地中海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雨林氣候
(2)①氣溫高:絕大部分地方的氣溫在20℃以上,為熱帶氣候。②降水豐富:大部分地區的年降水在1000毫米以上。③大部分地區以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為主,熱帶草原氣候的南北兩側為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僅局限在最南部的沿海地區
(3)熱帶雨林氣候馬達加斯加島東面有來自海洋濕潤的東南風,并隨中部縱貫南北的山地的抬升,產生大量降水,加之東岸有馬達加斯加暖流經過,起了增溫增濕的作用,因而形成終年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
(4)高山肯尼亞山雖然被赤道穿過,但因其海拔高(5199米),氣溫低,垂直氣候顯著,缺乏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的水熱條件,因而形成高山氣候
(5)由于非洲大陸的輪廓呈倒置三角形,北寬南窄。北部非洲大部分地區常年在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之下,北回歸線穿過北部非洲中部,東北信風從亞洲大陸吹來,是干燥的,西岸有加那利寒流經過,降溫減濕,因而形成面積廣大的熱帶沙漠氣候
【例2】(2008年高考全國卷)讀下圖,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斷G河自N點至M點流經地區的地形類型,并說明判斷的理由。
(2)說明G河水量豐富的原因。
(3)指出G河沒有形成明顯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識圖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首先從經緯度判定這是赤道穿過的中部非洲,從地形上看屬剛果盆地,從氣候看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森林茂密。
【答案】
(1)盆地從(向心狀)水系或河流分布狀況判斷,該地形區北、東、南三面高,再從(500米)等高線判斷,該地形為盆地。
(2)流域位于赤道地區,終年(受赤道低氣壓控制,盛行上升氣流)降水豐富,流域大部分為盆地,支流多。集水區域面積廣。
(3)①人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積。因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②人海泥沙數量少。因為G河在M點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小,易于泥沙沉積;且從緯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內熱帶雨林廣布(植被覆蓋率高),水土流失較輕。
5.人口和經濟
(1)黑種人的故鄉:以黑色人種為主的地區,有“黑非洲”之稱。外來的移民有阿拉伯人、歐洲人和亞洲人。印度人、中國人、東南亞人到非洲,主要在非洲的東南部登陸,因為冬季東北季風使印度洋海水向西流動,船只可以順風順水到達非洲東海岸,再隨莫桑比克暖流或馬達加斯加暖流到達非洲東南部沿海登陸。
(2)政治地位的變化:15世紀初,西方殖民者開始入侵非洲,到19世紀70年代殖民主義占領非洲大陸部分沿海地區,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亞、利比里亞三個獨立國家。其它各地分屬英、法、葡、比、西等國強占和瓜分。非洲被歐洲列強強占和瓜分的歷史及非洲黑人被奴役和販賣的歷史。這些慘痛的歷史也是造成非洲目前經濟落后的主要原因。1990年3月非洲大陸上由白人統治的最后一個殖民地??納米比亞宣告獨立。非洲黑人政治斗爭的勝利是非洲社會進步的表現,也為非洲經濟的迅速發展和擺脫貧困創造了有利條件。
(3)礦產
南非:黃金產量第一;幾內亞:鋁土產量第一;贊比亞:世界重要產銅國;剛果(金):金剛石世界產量第一;尼日利亞:重要的石油輸出國
(4)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糧食、環境問題

非洲熱帶沙漠氣候、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面積廣,氣候惡劣,土壤貧瘠,加上自然災害頻繁,糧食的單位面積產量低,大部分地區生態脆弱。
長時間的殖民統治導致非洲經濟畸形發展,科學技術、農牧業的生產方式、耕作制度落后,人口素質低,導致糧食單產低;非洲各國獨立后,經濟得到發展,由于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在保持人口高出生率的同時,死亡率卻大幅下降,人口自然增長率很高,使人口增長過快,超過糧食及經濟增長的速度,導致糧食供給不足;舊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存在,使非洲各國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導致各國貧窮落后,無力購買大量糧食。因此,非洲缺糧嚴重。
為了解決生存問題,當地居民只有大量開墾草原,砍伐森林,來擴大耕地面積和獲得燃料,最終破壞了環境。因此,要解決當地的環境問題,就必須消除殖民統治造成的影響,控制人口增長速度,使人口的增長與糧食的增長相適應,與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環境保護相協調。
(5)初級產品為主的經濟
許多國家發揮各自在礦產、森林、畜產品和熱帶經濟作物方面的優勢,生產一、二種工業發達國家需要的原料、半成品等初級產品,用于出口、作為本國經濟的支柱。首先,豐富的自然資源是本區大量出口初級產品的基礎。本區的主要出口產品有:礦產、森林、畜產品和熱帶經濟作物。其次,不發達的工業使本區的產品難以有效地轉化為工業制成品,是本區出口產品停留在“初級”狀態的主要原因。初級產品因技術含量低,一般價格低廉;工業制成品則因技術含量高而價格較高。本區各國以出口初級產品而購買工業制成品,所以在國際貿易中吃大虧,影響了本區經濟的發展。
6.南非
(1)非洲大陸最南端的國家:首都比勒陀利亞,繞著好望角的航線是世界最為繁忙的航線之一,臨近好望角的開普敦,是南非最大的港口。
(2)礦產豐富,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世界最大的黃金生產國和出口國,也是金剛石、鈾、銻的重要產地,約翰內斯堡是金礦開采和機構制造中心。
【例3】非洲薩赫勒地區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緣東西延伸的干旱與半干旱、熱帶沙漠與熱帶草原的過度地帶。根據下面的圖文資料回答:
材料l:20世紀60年代末70年初,薩赫勒地區遭受罕見大旱,并引發了嚴重的荒漠化,致使經濟受到沉重打擊,前后有20多萬人因饑餓而死亡,千百萬人流離失所。這場慘劇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從而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世界荒漠化防治運動。

材料2:氣候的嚴酷性決定了薩赫勒地區的傳統經濟以自給性質的游牧業為主。20世紀以來,隨著沿岸國家人口和經濟的發展及本區交通條件的改善,這里的傳統游牧經濟向商品性的定居牧業經濟轉化。

自給性游牧與商業性定居牧業對草場的不同影響
材料3: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對糧食需求迅速增加。這一因素促使薩赫勒以南的旱作農業不斷向北推進,農牧之爭加劇。

農作侵入牧區帶來的影響
(1)分析薩赫勒地區荒漠化的形成因素有哪些?
(2)繪制示意圖說明你對薩赫勒地區人口、荒漠化與貧困問題三者關系的理解并試著提出一種解決非洲貧困問題的可行的措施。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運用圖文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非洲薩赫勒地區荒漠化的形成既有氣候干旱的自然因素,又有過牧過墾的人為因素。從本區荒漠化的形成引導學生思考人口、環境、貧困和發展問題的內在聯系。
【答案】
(1)自然因素:薩赫勒地區‘干旱的自然特征包含著荒漠化的潛在威脅,氣候異常引發了嚴重的荒漠化;人為因素:傳統游牧經濟向商品性定居牧業經濟的轉化和人口的急劇增加,必然導致過度放牧和過度農墾,草場生態環境破壞,荒漠化加劇。
(2)人口增長過快,造成貧困饑荒與荒漠化加劇的惡性循環(如圖)。如果控制人口增長,發展經濟與實行環境整治同時進行,惡性循環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熱點追蹤
材料l:“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第三屆部長級會議”于2006年11月4日在北京召開,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同48個非洲國家的元首、政府首腦或代表等出席了開幕式。本次峰會通過了《中非合作論壇北京行動計劃(2007~2009年)》,雙方承諾將進一步互相開放市場,擴大貿易往來。加強能源、資源領域內的合作;加強在共同感興趣的農業生物等科技領域的貿易和合作。
材料2: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2007年1月30日至2月11日對非洲8國進行了國事訪問。這是胡錦濤出任國家主席以來,第三次踏訪非洲大陸,也是今年中國國家元首的第一次重大外交舉措。
特別關注以下問題:
1.以區域地圖為背景,考查地球、地圖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以及對經緯網地圖的分析、判斷、推理能力,包括地理位置確定、方向判斷、時間推算、距離測量等等。
2.從區域差異著手,考查區域內重要的或特殊的地理要素和地理事物。以及對地理要素和地理事物的識記、觀察、判斷、分析能力,包括地形、氣候、植被、土壤、水文、人口等。
3.結合統計圖表,考查區域內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通過對統計圖表的分析,考查學生綜合、概括、比較區域地理特征的能力。
4.從區域合作著手,考查區域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和人類改造自然的主要地理活動,這里突出考查學生的評價能力、應用能力。
【例4】2007年1月30日至2月10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對非洲八國進行了友好訪問,譜寫了中非友誼的新篇章。
根據圖1、圖2和材料回答問題。

(1)訪問首日,八國首都中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的是____________。甲、乙兩湖為世界著名深水湖,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圖2中A、B區域年降水量特別豐沛的主要原因。
(3)說出北非地區主要的礦產資源,并分析礦產資源開發的有利與不利區位因素。
【解析】
12月22日太陽直射23.5°S,3月21日太陽直射0°,直射緯度差為23.5°,所需時間為3個月,每月太陽直射點約移動8°,所以2007年1月30日太陽直射點大約在15°S,故盧薩卡正午太陽高度最大。甲乙兩湖位于東非裂谷帶上,斷裂陷落而成。AB兩地地處赤道低壓帶控制,西南風迎風坡,沿岸有暖流經過,降水多。北非地區多磷礦和石油資源,其開發的有利條件是資源豐富,海運便利,國際市場大;不利條件為技術落后,勞動力素質低,氣候干旱,水源短缺。
【答案】
(1)盧薩卡地殼斷裂下陷(或地處東非大裂谷帶內)
(2)地處赤道低壓帶;受西南暖濕氣流影響,西南風與海岸線垂直;沿岸(幾內亞)暖流經過;高原山地抬升。
(3)石油和磷礦 有利因素:石油和磷礦資源豐富;靠近世界重要航線,與世界主要市場聯系方便;國際市場需求量大。不利因素:技術落后,勞動力素質低,氣候干旱。

A級 雙基過關

一、選擇題
1.有關非洲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地跨南、北、西半球,赤道橫貫中部,降水豐沛,是濕熱的大陸
B.剛果河位于赤道雨林地區,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水力資源最豐富的河流魏
C.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亞、利比里亞三個獨立國家,其余都淪為殖民地
D.是黑人的故鄉,土著居民都是黑人,白人都是殖民者
2.非洲自然帶南北對稱分布明顯的原因是( )
①沙漠面積大②地形單一、海岸平直③赤道橫貫中部,非洲大陸在氣壓帶和風帶位置對稱④非洲原始自然環境保護良好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3.關于下圖中①、②兩地氣候異同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兩地氣候特征相似,且都是干(旱)季氣溫較濕(雨)季偏低
B.兩地所屬氣候類型在南北半球都有大面積分布
C.①地干(旱)季時降水比②地干(旱)季時多
D.②地濕(雨)季時降水比①地濕(雨)季時多
4.有關東非大裂谷帶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東非裂谷帶目前還在繼續擴大
B.西亞的死海是它的一部分
C.是由地殼凹陷作用形成的
D.是由風化侵蝕作用形成的
5.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資源優勢主要表現在( )
A.糧食、棉花、礦產和森林
B.森林、畜產、糧食和棉花
C.礦產、畜產、糧食和森林
D.礦產、森林、畜產和熱帶經濟作物
6.據研究,5000年前撒哈拉地區主要為草原環境,現在則成為世界最大的沙漠。近50多年來撒哈拉沙漠擴大了10×106平方千米,目前沙漠面積每年仍以6千米的速度向南部草原擴展,其直接原因是( )
①人口問題②對植被的破壞③政治動蕩④旱災頻繁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二、綜合題
7.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A附近受____氣壓帶控制,盛行____氣流,降水____,因而形成①____氣候類型區;該氣候類型相應的“氣溫一降水曲線”為____(a或b)。
(2)圖中②為____氣候區,這一地區分為明顯的____兩季;從降水柱狀圖中判斷____月到____月是濕季。
(3)圖中③代表____氣候,由于受____控制,炎熱干燥。
(4)圖中④代表____氣候,冬季吹____風,來自____,因而降水較____;夏季受____控制,降水____;圖中⑤代表____氣候。
(5)與①同緯度的大陸東部并未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08年華中師大附中)讀下圖,回答有關問題。

(1)圖中回歸線附近降水量分布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中25°C等溫線,在沿海與內陸分布有什么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氣溫高低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圖中25℃等溫線,在大陸西岸與東岸有何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氣溫高低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洲大陸最突出的氣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B級 能力躍遷

一、選擇題
1.某天然野生動物園鄰近赤道,有斑馬、長頸鹿等大型哺乳動物,該園所在地位于( )
A.剛果盆地B.馬來群島
C.亞馬孫平原D.東非高原
2.在世界地形圖上,于流兩次穿過赤道的世界大河是( )
A.剛果河B.尼羅河
C.亞馬孫菏D.密西西比河
右圖是世界某地區一月等溫線圖,其中①是25℃等溫線,②是20℃等溫線,回答3~5題。

3.②等溫線明顯與海岸線平行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影響B.洋流影響
C.降水影響D.人類活動影響
4.①②兩條等溫線溫度不同;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 )
A.太陽輻射B.海陸分布
C.大氣環流D.地面狀況
5.④⑤⑥⑦等溫線都呈閉合狀,主要影響因素是( )
A.太陽輻射B.大氣環流
C.海陸分布D.地形
二、綜合題
6.閱讀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l:非洲大陸已探明的石油儲量超過774億桶,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儲量的7.4%,原油日產量占世界的10.6%,日均消.費石油占世界石.油消費量的3.4%。專家預測,至2010年,非洲國家石油產量在世界總產量中的比例。有望上升到20%。
材料2。:非洲曾、是美國外交政策中備受冷落的角色。布什4年前在競選時曾輕描談寫地說,非洲“不屬于美國的戰略利益范圍”,但在2003年發表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卻強化與非洲能源生產國合作,確定非洲為“加強美國自身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徑。
材料3:2004年5月20日,我國與尼日利亞簽署一份協議:我國石油化工集團將與尼日利亞國家石油公司合作,在尼日利亞兩個海上區域投資5億美元開采石油。同時,從2004年7月起,這個西非國家每天將有5萬桶原油流進我國。

(1)材料l中的國家與圖中陰影區對應正確的是( )
A.a?利比亞、b?_阿爾及利亞‘
B.c?埃及、d?尼日利亞
C.d?安哥拉、e?利比亞
D.a?安哥拉、d一埃及
(2)為了便于導航和定位現代遠洋油船一般裝有____。
(3)圖中的虛線甲、乙航線是連接我國與非洲西海岸海上航線的一部分。甲、乙航線中,航程較短的是____,我們發現甲航線上的油船的裝備往往不如乙航線上的先進,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艘開往我國的油輪,航行于乙航線經過的印度洋上,為了保持正確的航向,駕駛員需要不斷將方向舵向____________(左、右)轉,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簡要說明甲航線與乙航線貨輪船上的貨物有什么差異。
(6)說明西方專家把尼日利亞稱為中東石油最佳替補的原因。
(7)除了非洲,中亞地區也是保障我國石油安全的重要區域,與非洲相比,我國從中亞進口石油具有哪些優勢?
7.(2008年青島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國家主席胡錦濤于2007年1月30日至2月10日對非洲八國喀麥隆、利比里亞、蘇丹、贊比亞、納米比亞、南非、莫桑比克、塞舌爾進行“友誼之旅,合作之旅”的訪問。
材料2:非洲略圖及相關氣候資料圖


(1)某國面積約250.6萬平方千米,境內南高北低,中部為盆地;北部為沙漠臺地,南部邊境的墓涅提山海拔3187米,為全國最高峰。全國氣候差異很大,自北向南由熱帶沙漠氣候向熱帶雨林氣候過渡。盛產阿拉伯樹膠,其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之首,因此也被譽為“樹膠王國”。該國是八國中的____(國家)。
(2)試描述甲地的氣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3)某探險隊發現,乙地沙漠、丙地沿海地帶常出現能見度較小的天氣狀況。一試利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分別分析其原因。

8.讀非洲氣候分布略圖,回答下列問題:

(1)A地區為____氣候,1月份受____控制,為____季。7月前后受____控制,為____季。
(2)B地區位于赤道附近,但卻未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島東側是____氣候,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D地區氣候成因,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其西部延伸到大西洋沿岸,還因為受________________的影響。
(5)非洲氣候分布特點表現為________,在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中以____規律居主導地位。其成因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答案

A級 雙基過關
1.C 2.C 3.D 4.D 5.D 6.D
7.(1)赤道低 上升 多 熱帶雨林 a
(2)熱帶草原 干濕 7,9
(3)熱帶沙漠 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信風帶、
(4)地中海 西 大西洋 多 副熱帶高氣壓帶 少高山
(5)該處為東非高原,地勢高、氣溫低、對流較弱、降水少,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8.(1)由東岸向西岸遞減 東岸受暖流和來自海洋信風的共同影響,降水較多;西岸為離岸風,且沿岸有寒流經過,降水較東岸少
(2)東、西兩岸均向低緯彎曲,內陸向高緯彎曲 內陸氣溫高于同緯度沿海 海陸熱力差異所致
(3)大陸東岸較西岸向低緯彎曲小 東岸氣溫較西岸高洋流影響不同(東岸受暖流影響,而西岸卻受寒流影響)
(4)氣溫高,干燥地區廣,氣候帶以赤道為軸呈南北對稱分布

B級 能力躍遷

1.D 2.A 3.B 4.A 5.D
6.(1)B
(2)GPS信號接收系統
(3)乙甲航線靠近非洲大陸,一旦出現海上事故,便于救援;東南信風受馬達加斯加島的阻擋,在莫桑比克海峽處風浪較。
(4)右 該海區位于東南信風帶,受東南信風的影響,航向會偏離
(5)甲航線貨船上的貨物以工業制成品為主;乙航線貨船上的貨物以礦產品為主
(6)尼日利亞石油儲量大,日開采量多,且本國消費少,有較多的石油供出口
(7)距離中亞比非洲近;可通過管道輸送,這樣更安全、更可靠;我國與中亞各國關系友善
7.(1)蘇丹
(2)全年高溫;旱雨季分明,降水季節變化大。緯度低,太陽輻射強;夏半年,多來自海洋的西南風,降水多;冬半年,多來自大陸的東北風,干燥少雨
(3)乙地沙漠,多大風、沙塵暴天氣,能見度較低。丙地沿海受襄流影響易成霧,使能見度降低
8.(1)熱帶草原 赤道低壓帶 濕 東南信風 干
(2)高原地形,降水較少
(3)熱帶雨林 處在來自海洋的東南信風迎風坡上,加上有馬達加斯加暖流的影響
(4)副熱帶高壓和信風帶的影響 信風 來自干旱的荒漠地帶加那利寒流
(5)呈帶狀,南北對稱分布 從赤道向兩極 赤道經過非洲中部,所處緯度和氣壓帶、風帶南北對稱分布地形起伏不大海岸較為平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73423.html

相關閱讀:自然災害及其影響
旅游規劃學案
非可再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對策
正午太陽高度
中國的生物災害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