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3.1《能源資源開發―以我國山西省為例》學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能源資源開發―以我國山西省為例》學案
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源分類。
2、山西煤炭資源有哪些優越的開發條件。
3、我國怎樣加強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設。
(二)過程與方法
1、閱讀相關地圖,理解山西省煤炭資源的分布特點,掌握重要煤田和煤礦。
2、閱讀相關圖表,了解我國如何加強山西能源基地建設的。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充分認識能源對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性,讓學生了解我國能源結構的特點,并自覺養成節約用能的習慣。
(四)重點、難點
1、重點:能源基地的建設
難點: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的特點
【自學探究】
一、能源分類:按照不同的標準,可有多種分類方法。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可再生能源:可持續利用的能源。如: 、 、 、 等.
非可再生能源:是經過漫長的地質時期形成的,主要指: 、 、 等礦物能源.
常規能源:水能、風能、生物能等 一次能源: 煤炭、風能、等可直接被人利用的
新能源:太陽能、核能 二次能源:最具代表――電能,經過人類一次開發的能源
二 、山西資源開發條件:
區域能源資源的開發要 ,不僅要考慮區域的資源狀況,
而且要考慮 和 條件
山西省煤炭資源的開發條件:
1、 ――2700億噸,可開采560年
(1) ――40?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2) ――10大煤種
(3) ,具有低灰、低硫、低磷、發熱量高的特點
(4) ,煤田多為中厚煤層,埋藏淺,適于露天開采和大規模機械化開采。
2、 ――我國的能源消費以煤炭為主,且在很長時間內不會改變。
這為山西煤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3、
( )能源消費結構:煤炭>石油> 水電> 天然氣>核能
( )能源消費結構:石油> 煤炭> 天然氣> 核能>水電
在我國有“煤都”之稱的是――大同
大同煤田:優質動力煤 河東煤田――優質主焦煤
我國最大的露天煤礦――平朔 最大的無煙煤產地――陽泉和晉城
面臨的挑戰:①人均資源量少 ②人均能源消費量低 ③單位產值的能耗高
④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 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脅
三、能源基地的建設:(1982年國家加快了山西能源重化工業的步伐)
1、 ―目的:滿足全國對煤炭的需求 措施:擴大規模,增加產煤量
結果:形成了大同、平朔、西山、沁水、霍西、河東等大型煤炭生產基地
2、 ―目的:為了緩解交通壓力 措施:加強交通設施的建設
結果:形成 了以鐵路為主、公路為輔的煤炭外運路網體系
由北到南: 、 、 等線。
3、 ――目的:提高能源工業的經濟效益和推動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的調整
措施:①建設坑口電站,變輸出煤為輸出電力
②發展煉焦業為冶金工業提供能源,并向外輸出焦炭
結果:提高了能源輸出結構水平和能源工業的經濟效益
四、能源的綜合利用及結果:
改革開放初期:山西省產業結構 。經濟的核心部門是――煤炭工業
經濟結構效益低下,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
“六五”時期: 開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在煤碳、鐵礦、鋁土礦資源的基礎上構建了煤――電――鋁、煤――焦――化、煤――鐵――鋼三條產業鏈,延長了生產鏈,提高了能源的綜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價值。
結果:①單一的經濟結構變為多元結構 ②原料工業超過采掘業而占到主體地位
引水工程建設:原因:重化工業發展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資源,而山西省年降水量少,抵消水缺乏。
缺水嚴重的地區: 最大的引水工程------- (引黃入晉)
作用:緩解了 、 、 三個中心城嚴重缺水的局面。
五、環境的保護與治理:
1、山西省能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① ②
因此:能源開發利用必須與生態環境治理同步
2、保護與治理:
(1) :推動以潔凈煤為代表的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建立一個具有多品種、多層次的清潔能源生產體系。減少環境污染,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統一 。
(2) :環境問題的根源――以重化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
措施:①對原有重化工業進行調整,使其產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發展
②大力發展農業、輕紡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旅游業,降低重化工業的比重。
3、“三廢”的治理:廢渣
廢渣煤矸石――
煤泥――
廢氣

廢水
答案:

一、能源分類:按照不同的標準,可有多種分類方法。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可再生能源:可持續利用的能源。如:水能、風能、生物能、潮汐能等.
非可再生能源:是經過漫長的地質時期形成的,主要指: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物能源.
常規能源:水能、風能、生物能等 一次能源: 煤炭、風能、等可直接被人利用的
新能源:太陽能、核能 二次能源:最具代表――電能,經過人類一次開發的能源
二 、山西資源開發條件:
區域能源資源的開發要因地制宜,不僅要考慮區域的資源狀況,而且要考慮市場和交通條件
山西省煤炭資源的開發條件:
1、煤炭資源豐富,開采條件好――2700億噸,可開采560年
(1)分布范圍廣――40?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2)煤種齊全――10大煤種
(3)煤質優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發熱量高的特點
(4)開采條件好,煤田多為中厚煤層,埋藏淺,適于露天開采和大規模機械化開采。
2、市場廣闊――我國的能源消費以煤炭為主,且在很長時間內不會改變。
這為山西煤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3、位置適中,交通比較便利
中國能源消費結構:煤炭>石油> 水電> 天然氣>核能
世界能源消費結構:石油> 煤炭> 天然氣> 核能>水電
在我國有“煤都”之稱的是――大同
大同煤田:優質動力煤 河東煤田――優質主焦煤
我國最大的露天煤礦――平朔 最大的無煙煤產地――陽泉和晉城
面臨的挑戰:①人均資源量少 ②人均能源消費量低 ③單位產值的能耗高
④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 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脅
三、能源基地的建設:(1982年國家加快了山西能源重化工業的步伐)
1、擴大煤炭開采量―目的:滿足全國對煤炭的需求 措施:擴大規模,增加產煤量
結果:形成了大同、平朔、西山、沁水、霍西、河東等大型煤炭生產基地
2、提高晉煤的外運能力―目的:為了緩解交通壓力 措施:加強交通設施的建設
結果:形成 了以鐵路為主、公路為輔的煤炭外運路網體系
由北到南:大同-秦皇島線 神木-黃驊港線 焦作-兗州-日照鐵路線
3、加強煤炭的加工轉換――目的:提高能源工業的經濟效益和推動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的調整
措施:①建設坑口電站,變輸出煤為輸出電力
②發展煉焦業為冶金工業提供能源,并向外輸出焦炭
結果:提高了能源輸出結構水平和能源工業的經濟效益
四、能源的綜合利用及結果:
改革開放初期:山西省產業結構十分單一。經濟的核心部門是――煤炭工業
經濟結構效益低下,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
“六五”時期: 開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在煤碳、鐵礦、鋁土礦資源的基礎上構建了煤――電――鋁、煤――焦――化、煤――鐵――鋼三條產業鏈,延長了生產鏈,提高了能源的綜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價值。
結果:①單一的經濟結構變為多元結構 ②原料工業超過采掘業而占到主體地位
引水工程建設:原因:重化工業發展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資源,而山西省年降水量少,抵消水缺乏。
缺水嚴重的地區:晉北和晉中
最大的引水工程-------萬家寨引水工程 (引黃入晉)
作用:緩解了太原、大同、朔州三個中心城嚴重缺水的局面。
五、環境的保護與治理:
3、山西省能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①生態問題 ②環境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
因此:能源開發利用必須與生態環境治理同步
4、保護與治理:
(1)提高煤的利用技術 :推動以潔凈煤為代表的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建立一個具有多品種、多層次的清潔能源生產體系。減少環境污染,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統一 。
(2)調整產業結構:環境問題的根源――以重化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
措施:①對原有重化工業進行調整,使其產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發展
②大力發展農業、輕紡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旅游業,降低重化工業的比重。
3、“三廢”的治理:廢渣
廢渣煤矸石――主要用于發電、供熱和充填露天礦坑及塌陷區
煤泥――經干燥后再利用
廢氣做好銷煙除塵工作,例如:灑水降塵、阻氧滅火
營造防風林帶,開展復墾綠化工作
廢水采取沉淀的辦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77649.html

相關閱讀:中國的生物災害
旅游規劃學案
非可再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對策
自然災害及其影響
正午太陽高度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