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城市空間形態及變化 學案(人教版選修4)
學習目標 1.理解城市空間形態的概念和類型。2.了解城市形態特點,掌握影響城市空間形態形成的因素。3.理解城市空間形態的演化規律。4.理解如何通過調控城市空間形態緩解城市問題。5.了解城市空間形態的發展趨勢。6.通過本節的學習,學會理論聯系實際,調查自己所在的城市屬于何種空間形態,了解其變化趨勢,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對本區域城鎮的合理布局提出建議。
一、城市空間形態及其形成
1.概念:城市一經產生,就占據著一定的地表空間,并在各種自然、人為因素的制約和影響下,形成一定的①________________。
2.城市空間形態類型② 型帶型③ 型組團型④ 型散點型
二、城市空間形態的變化及其調控
1.城市空間形態的變化
(1)演變規律:⑤________________。
(2)演變過程:最初的居民點→呈⑥______________→更大的塊狀→更復雜的形態。
2.城市空間形態的調控方法
(1)合理地規劃和控制⑦__________的用地規模,以郊區環狀綠化帶限制其無序蔓延。
(2)保持強大的⑧________________功能,同時建立城市的次級中心,引導城市向多方向擴展,形成更大的⑨______________形態。
(3)適當分散城市功能,在郊區綠色環帶外圈,培育一系列新開發區和⑩____________。
3.理想的城市空間形態模式:⑪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城市空間形態的差異
城市空間形態形態特點成因優點缺點主要解決措施圖示舉例
集中團塊型呈同心圓向外延展平原地區或規模不大的城市城市布局緊湊,利于生產部門的協作和管理,節省用地,使基礎設施建設更加經濟城市封閉,不利于改善居住環境,當城市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就會加大工作地與居住地的距離,易造成交通堵塞控制城市規模,建設衛星城或開發新區
成都合肥華盛頓
帶型呈明顯單向或雙向發展谷地形,沿河、湖等水面一側或兩岸延伸,沿鐵路、公路干線擴展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條和經濟條不利于協作管理發展多個中心及發展交通
蘭州西寧宜昌筑波
放射型建成區主體部分有3個以上明確的發展方向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地區,城市以原城區為中心沿交通干線向外呈放射狀發展綠地或農業用地嵌入各放射軸,能改善城市環境;便利的交通利于新老城區聯系容易將過境交通引入城市中心,增加道路交通壓力,擴大運輸距離市區周圍建設環形道路
武漢大連秦皇島
組團型建成區由兩個以上相對獨立的單元組成受地形、河流等自然條的影響城市比較接近大自然,可相對減少市內的綠地建設用地,比較容易處理城市近期和遠期發展之間的關系增加城市建設投資和經營管理費用發展交通,加強各單元之間的聯系
淄博重慶
星座型由一個規模相當大的主體部分和三個以上規模小的部分組成一些首都或特大型地區中心城市,為疏散中心城市的部分人口和工業,在遠郊人為規劃新區或衛星城利于控制城市規模,調整工業布局,改善環境質量等不能完全改善城區住房、交通及公共服務設施緊張的狀況完善衛星城服務功能
上海紐約
散點型沒有明顯的主體城區,各基本單元呈散點狀分布資分散的礦業城市,地形復雜的地丘陵或廣闊的平原資豐富、地形相對平坦交通聯系不便,難以組織較合理的城市功能和生活服務設施因地制宜地規劃布局
大慶
【思維拓展】 組團型與帶型或放射型的區別是一個易錯點,兩者有其形成的共同因素——地形、河流、交通,具有共同的特征,即都分為不同的、相對獨立的多個生產生活組合,但其形態上辨認比較容易,組團型的幾片生產和生活組合區之間不相連且有一定距離,而帶型和放射型雖然幾片生產和生活組合區間有一定距離,但各片之間是相連的,因此抓住各自形態即能容易區分。
典例1 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我國A城市示意圖
(1)圖A城市為________,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
(2)A城市的空間形態為________,形成這種形態的因素是________。
(3)該城市在今后發展中的優缺點分別是什么?
答案 (1)重慶 地處長江與嘉陵江交匯處
(2)組團型 地理環境
(3)優點:城市接近大自然,可相對減少市內的綠地建設用地,且較容易處理城市近期和遠期發展的關系。
缺點:由于各部分城區需采用統一的道路、供水、供電系統,將大大增加各種管線和道路長度,從而增加城市的建設投資及經營管理費用。
解析 重慶地處長江和嘉陵江的交匯處,又是丘陵區,地形的崎嶇不平使城市的發展在地域上失去了完整性。城市用地被分割為幾個有一定規模的部分,各部分有相互獨立的活動中心和道路系統,相互之間有一定的空間距離,但由較便捷的通道組合成一個整體。
【變式訓練1】 讀“我國某城市空間形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城市名稱為________,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該城市在今后發展中的優缺點分別是什么?
(3)該市空間形態發展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城市空間形態的變化與調控
1.城市空間形態的變化
演變過程最初的居民點呈放射狀拓展作內向填充成為更大的塊狀并繼續發展
圖示
經濟實力
弱 強
人口、用地規模
小 大
演變規律從簡單到復雜
2.城市空間形態的調控
城市空間形態的調控內容
原因為了緩解工業化、城市化伴生的嚴重的城市交通、人口、設施、環境等問題
方法分析城市形態布局現狀的利弊
從實際出發,運用城市空間形態發展的一般規律,規劃引導城市空間形態合理發展
措施合理地規劃和控制大城市的用地規模,以郊區環狀綠化帶限制其無序蔓延
保持強大的城市中心服務功能,同時建立城市的次級中心,引導城市向多方向擴展,形成更大的放射型形態
適當分散城市功能,在郊區綠化環帶外圍,培育一系列新開發區和衛星城鎮
3.較為理想的城市空間形態模式——開放式多核心結構
(1)多核心的發展模式示意圖
(2)優點
這種結構將原單中心的一些功能,合理分散到其他分中心,以實現城市地域功能結構的合理化。
可以緩解和消除由于高度集中給中心城區帶的城市問題,使城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思維拓展】 憧憬美好的未城市
從古到今,人們都憧憬著美好的未,對未城市當然也就存在種種設想。
(1)“阿基格拉姆”式城市。阿基格拉姆于1964年設計了一種插入式城市,可在有交通設施和其他各種市政設施的網狀構架上插入類似插座的房屋,它們的壽命一般為40年。
后,又有建筑師提出空間城市的方案,即在大地上構建一個柱間距為60米的空間結構網絡,在這個網格上安裝活動式的各種房屋,創造各種生活與工作環境。
(2)田園城市。英國一名學者針對工業革命所帶的城市與居住條之間的矛盾,提出“田園模式”。
他所設計的田園城市有一定的規模限制。人口約3.2萬人,占地400公頃,位于2 400公頃土地的中央,外圍2 000公頃土地為永久性綠地,供農業耕作用。城市內部由一系列同心圓組成,有6條大道自圓心輻射出,中心是一個20公頃的公園。沿公園可布置公共建筑物,如市政廳、音樂廳、會堂、醫院、圖書館和劇院等。其外圈是占地58公頃的公園。公園的外圈是商店、展覽館等。商店街的外圈是寬達128米的林蔭道,大道當中是學校、兒童游戲場、教堂等。大道的外圈是一圈花園式住宅。當城市擴大到規定的人口規模時,可在離它不遠的地方另建一個相同的城市,但是外圍也要保留一定的綠化帶。
典例2 讀“我國某城市空間形態的變化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字母代表的城市空間形態變化階段分別是: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2)由該城市空間形態的變化總結城市空間形態變化的一般規律是______________。
(3)如何對該城市空間形態的發展進行調控?
答案 (1)最初的居民點 呈放射狀拓展 作內向填充
(2)由簡單到復雜
(3)①合理規劃和控制大城市的用地規模,以郊區環狀綠化帶限制其無序蔓延;②保持強大的城市中心服務功能,同時建立城市的次級中心,引導城市向多方向擴展,形成更大的放射型形態;③適當分散城市功能,在郊區綠色環帶外圍,培育一系列新開發區和衛星城鎮。
解析 城市空間形態的變化一般由簡單到復雜,其演化過程一般為由a最初的居民點沿交通干線逐步向外作帶狀擴展,形成b放射狀為主的空間形態,當放射狀發展的經濟效益逐步降低,并趨于相對穩定時,城市開始c作向內填充,城市空間形態成為更大的塊狀。對城市空間形態發展的調控,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分析:①合理規劃和控制大城市規模;②建立多個中心服務功能區;③分散城市職能,建設衛星城鎮。
【變式訓練2】 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便利的河流交通,使武昌和漢陽在東漢就已成為軍事城堡,并逐漸發展為武昌、漢陽、漢口三鎮鼎立的格局。早期的武漢,城市空間形態為組團型。
20世紀上半葉,隨著京漢鐵路的建成,漢口逐漸成為客貨運轉樞紐,成為城市空間結構的重要核心,車站附近形成新的建設區,并以若干個車站為中心向外擴展,在更大范圍內將城市用地連成一片,對城市空間形態的變化起著直接的推動作用。三鎮放射性交通軸間的非建筑用地不斷被填充。20世紀60年代,漢(口)丹(江口)、武(漢)黃(石)等鐵路的運營,使城市空間形態突破前一時期的集中團塊模式,再次呈現沿軸發展趨勢。城市主干道的延伸,使周邊農業用地逐漸向工業或居住用地轉變。目前,城市空間形態已基本形成“環形+放射”的格局。
(1)武漢市空間形態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2)解釋導致武漢市空間形態變化的主要原因。
(3)推測武漢市空間形態今后的發展趨向。
(4)對如何調控武漢城市空間形態的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圖2.3 城市空間形態的主要類型,據圖分析:
(1)城市空間形態的類型主要有哪些?
(2)集中團塊型與組團型有什么區別?
(3)放射型的城市空間形態有什么特點?
提示 (1)主要有集中團塊型、帶型、放射型、組團型、星座型、散點型六種類型。
(2)區別:①集中團塊型常見于平原地區或規模不大的城市;組團型受河流或崎嶇的地形等自然環境條影響較大。②集中團塊型城市用地呈同心圓向外延展;組團型城市建成區由兩個以上相對獨立的單元組成。③集中團塊型城市布局緊湊,各功能活動向中心區集聚;組團型城市布局靈活,各部分都有相互獨立的活動中心和道路系統。④集中團塊型城市封閉,不利于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組團型城市比較接近大自然,環境條較好。⑤集中團塊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比組團型城市要節省。⑥組團型城市相對于集中團塊型更容易處理城市近期和遠期發展之間的關系。
(3)①城市建成區的主體部分有3個以上明確的發展方向。②多位于地形比較平坦,對外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區。③大中規模城市居多。④多沿交通干線多向發展。⑤有利于綠地建設,改善城市環境條。⑥交通便捷,有利于新老城區的聯系。⑦易將過境交通引入城市中心而增加交通壓力。
圖2.4 成都的城市空間形態(集中團塊型),據圖分析:
(1)成都的城市空間形態屬于哪種類型?
(2)經過成都市的兩條鐵路分別是什么?其布局有什么特點?
(3)成都的城市空間形態與其自然環境有何關系?
提示 (1)集中團塊型。
(2)寶成線和成昆線。屬于過境交通線,布局在城市邊緣。
(3)成都市位于成都平原上,地形平坦開闊,土地完整連片分布。
圖2.5 蘭州的城市空間形態(帶型),據圖分析:
(1)蘭州的城市空間形態屬于哪種類型?受什么因素制約?
(2)蘭州的城市空間形態有什么明顯特點?
(3)蘭州能發展成為我國的特大城市嗎?
提示 (1)帶型。主要受自然因素制約。
(2)地處黃河谷地,沿鐵路和黃河作軸向的帶狀擴展。
(3)蘭州位于我國西部地區,人口密度較小,加上自然條制約,城市規模不會很大,不可能發展成為我國的特大城市。
圖2.6 武漢的城市空間形態(放射型),據圖分析:
(1)武漢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點?
(2)武漢市的城市空間形態屬于哪種類型?
(3)武漢市的城市空間形態受什么因素影響?
提示 (1)武漢市位于漢江與長江干流交匯處,京廣鐵路從此經過,是長江中游重要的河港和交通樞紐,位于江漢平原上,地勢平坦。
(2)放射型。
(3)受自然條影響,市區被漢江和長江分為三部分,各部分沿各交通干線向外呈放射狀發展而成。
圖2.7 重慶的城市空間形態(組團型),據圖分析:
(1)重慶的城市空間形態屬于哪種類型?
(2)重慶市的空間形態主要受什么因素制約形成的?
(3)重慶市的空間形態對于城市發展有什么影響?
提示 (1)組團型。
(2)主要受嘉陵江和長江及地丘陵地形的制約形成。
(3)有利影響:城市比較接近自然,可以相對減少市內的綠地建設用地,比較容易處理城市近期和遠期發展之間的關系;不利影響:由于各部分城區需采用統一的道路、供水、供電系統,管線和道路過長,增加城市的建設投資及經營管理費用。
圖2.8 上海的城市空間形態(星座型),據圖分析:
(1)上海的城市空間形態屬于哪種類型?怎樣形成的?
(2)這種類型的城市為什么要這樣布局?
(3)這種類型的城市有什么優點?
提示 (1)星座型。人為的規劃形成。
(2)主要是為了分散城市的職能。
(3)有利于控制城市規模,調整工業布局,改善城市環境質量等。
圖2.9 大慶的城市空間形態(散點型),據圖分析:
(1)大慶的城市空間形態屬于哪種類型?有什么特點?
(2)影響大慶城市空間形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這種類型的城市有什么缺點?
提示 (1)散點型。城市沒有明顯的主體城區,各個基本單元在較大區域內呈散點狀分布。
(2)石油資的分布與開發。
(3)交通聯系不便,難以組織較合理的城市功能和生活服務。
圖2.10 城市空間形態變化過程,據圖分析:
(1)城市空間形態變化的第一階段其演變過程是怎樣的?這一階段城市空間形態屬于哪種類型?
(2)城市空間形態變化的第二階段其演變過程是怎樣的?這一階段城市空間形態多屬于哪種類型?
(3)城市空間形態變化的第三階段其演變過程是怎樣的?這一階段城市空間形態多屬于哪種類型?
提示 (1)第一階段,最初的居民點沿交通干線逐步向外作帶狀擴展。這一階段城市空間形態多呈放射型或散點型。
(2)第二階段,放射狀相對穩定,城市作內向填充,城市空間形態成為更大的塊狀。這一階段城市空間形態多呈集中團塊型。
(3)第三階段,城市實力增強,城區以更大團塊沿交通線向外擴展,演變為更為復雜的形態。這一階段城市空間形態多呈星座型或放射型。
圖2.12 多核心的發展模式示意,據圖分析:
(1)到目前為止,較為理想的城市空間形態模式是什么?有何優點?
(2)這種發展模式是如何實現城市空間形態合理發展的?
提示 (1)開放式多核心結構。優點是將原單一中心的一些功能,合理分散到其他分中心,可以緩解和消除由于高度集中給中心城區帶的城市問題,使城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2)由圖中可見,城區有一主體中心,然后沿交通干道在主體城區外圍形成次級城市中心分散中心城區功能。在交通干道之間留有楔形綠地以限制城區的無序蔓延,既改善了城市
交通條,又改善了城市環境質量。
材料展示
北京市空間形態發展
北京已確定“兩軸——兩帶——多中心”城市空間新格局!皟奢S”即北京傳統中心軸線和長安街沿線構成的十字軸,是北京城市的精髓;“兩帶”即重點為順義、通州、亦莊的“東部發展帶”,以及包括延慶、昌平、良鄉、黃村等在內的“西部生態帶”;“多中心”則指的是市區范圍內建設CBD、奧運公園、中關村等多個綜合服務區,并在市區范圍內的“兩帶”上建設若干個新城。目前衛星城的人口多在10萬左右。
在未幾年內,北京將建設幾個合適50萬以上人口居住、就業的新型城市,以疏散城市中心區人口。北京將在五環路與六環路之間,發展六大城鎮走廊,它將吸引大批城區人口外遷,形成城市生態居住區,同時逐漸成為城市主要產業帶。
六個衛星城及空港城的人口,將從現在的約80萬人發展為194萬人。根據規劃,城鎮分為衛星城、中心鎮、一般建制鎮三級。其中衛星城里將建設城市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城市高教園區、城市居民住宅區,起到疏散中心城市人口及產業的作用。
目前,已經基本建成的向外放射狀的高速公路,將成為連接市中心的“通道”。這是北京市首次提出的六大城鎮走廊的規劃概念。
六大城鎮走廊包括,西北方向:沙河衛星城、海淀后地區等,是城市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高教園區;東北方向:空港城,是城市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機場相關產業發展區;向東方向:通州衛星城,有京通高速公路、京沈高速公路、地鐵八通線與市中心地區聯系;東南方向:亦莊衛星城,是發展新興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基地,有京津唐高速公路、規劃市區軌道交通線與市中心地區聯系;向南方向:黃村衛星城,規劃市區軌道交通線、市郊鐵路與市中心地區聯系;西南方向:長辛店衛星城、良鄉衛星城,是高科技科研生產基地、城市高教園區,有京石高速公路、規劃市郊鐵路與市中心地區聯系。
知識鏈接
(1)北京市城市職能;(2)北京市城市空間形態;(3)北京市城市發展方向。
題目設計
上述材料,回答問題。
(1)元、明、清三朝都以北京為都城,北京城市建設體現了中國都城的傳統特點,最鮮明的特色是( )
A.集政治、經濟、化為一體
B.城市的輪廓呈“品”字形
C.中軸線突出,東西格局對稱
D.城市內有設計精美的皇家園林
(2)“多中心”是指在北京建設不同的功能區,如中心商務區、奧運公園、中關村等,其目的主要是什么?
(3)未北京重點發展的3個新城分別是通州、順義和大興區的亦莊。試說明這些新城在北京經濟發展和城市環境建設中將起的主要作用。
(4)北京市修編城市規劃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北京的城市問題日益顯現,北京的城市問題主要表現為( )
①城市中心區的衰落、诮煌〒矶聡乐亍、圩》繐頂D、墉h境質量日益下降、莩鞘腥狈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1.在平原地區,城市的空間形態一般為( )
A.集中團塊型 B.組團型 C.帶型 D.放射型
2.下列地區,城市空間形態主要以帶型為主的是( )
A.華北平原 B.成都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蘭新鐵路沿線
3.帶型城市空間形態的特點是( )
A.各種設施的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
B.用地比較分散,各片之間的聯系不太方便
C.城市的各個部分接近郊區,親近自然
D.地形的崎嶇不平使城市發展在地域上失去了完整性
讀圖,回答4~5題。
4.該城市從地域形態上看屬于( )
A.組團型 B.集中團塊型
C.帶型 D.放射型
5.根據圖2信息,甲城市火力發電站適合選擇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6.下圖為“黃河沿岸某城市示意圖”,讀圖回答問題。
(1)該城市的空間形態屬于__________,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
(2)分析石化工業區的區位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答案
基礎梳理
①用地輪廓形態、诩袌F塊、鄯派洹、苄亲、輳暮唵蔚綇碗s、薹派錉钔卣埂
⑦大城市、喑鞘兄行姆⻊铡、岱派湫汀、庑l星城鎮 ⑪開放式多核心結構
重難突破
【變式訓練1】 (1)蘭州 位于黃河、隴!m新線及包蘭線交會處
(2)優點: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條和經濟條;缺點:不利于管理,增加了城內交通時間和費用。
(3)放射狀
解析 該市位于黃河、隴!m新線及包蘭線的交會處,應為蘭州。該市空間形態沿河流及鐵路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條和經濟條,但由于市區東西狹長,不利于管理,增加了城內交通時間和費用。今后的發展應在地形允許下沿包蘭線及城市主干道向外呈放射狀延伸。
【變式訓練2】 (1)組團型、集中團塊模式、放射型、“環形+放射”型。
(2)交通運輸的發展。
(3)星座型(多中心組團型)。
(4)合理地規劃和控制城市的用地規模,以郊區環狀綠化帶限制其無序蔓延;保持強大的城市中心服務功能,同時建立城市的次級中心,引導城市向多方向擴展,形成更大的放射型形態;適當分散城市功能,在郊區綠色環帶外圍,培育一系列新開發區和衛星城鎮。
解析 從材料中可知:武漢城市空間形態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即組團型、集中團塊模式、放射型、“環形+放射”型。便利的河流交通使早期的武漢城市空間形態為組團型,20世紀上半葉,京漢鐵路建成,武漢城市空間形態變為集中團塊模式,鐵路的運營,使城市空間形態再次呈現沿軸發展趨勢,目前,城市空間形態已基本形成“環形+放射”的格局。一般說,城市空間形態都是從簡單到復雜逐步演變的。90年代以后,隨著武漢市社會、經濟、化的迅猛發展,武漢市城市總體規劃著重提出建設結構完善、層次多樣的現代化城市交通、商業、化、游憩、防災及市政設施體系,強調嚴格保護城市自然環境,構建合理的生態框架,提高綠化水平,逐步把武漢建設成為富有濱江、濱湖特色的現代化城市。在城市地區規劃中提出多中心組團式的規劃構想:即以長江、漢水和東西系為縱橫軸,以市內外若干生態綠地和生態走廊相互穿插,構成環狀放射型的城市生態空間結構,以支持組團式城市空間結構系統的形成。這一規劃構想在理論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難度很大。如主城與衛星城之間、主城內各城市組團之間大面積的生態綠地得不到保障,自然水被蠶食,城市最終會形成“攤大餅式”的蔓延發展。
題目設計
(1)C (2)分散交通壓力。
(3)疏散北京市中心區產業與人口;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問題;形成新的產業集聚區(或促進周邊地區經濟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4)B
自主練習
1.A [城市的空間形態,與城市所處的地理環境密切相關。一般情況下,平原地區的城市形態較為規整,區的城市受地形、地貌條的限制,不同地區差別很大。]
2.D [蘭新鐵路的走向主要是受地形的影響,因此,蘭新鐵路沿線的城市也主要沿交通干線發展而成帶型。]
3.C [帶型的城市沿主要交通干道發展而成,這種格局可使城市的各個部分接近郊區,親近自然。]
4.A [由圖可知,該城市的城區被鐵路、河流等分割成塊狀,即該城市是由多塊城區組成的,為組團型。]
5.D [根據甲城市SO2濃度分布圖可知,該城市的主導風向為東南風,故有大氣污染的火力發電站應位于城市的西北方——④點。]
6.(1)帶型 地形 (2)不合理。位于河流谷地,工業廢氣不易擴散;位于城市盛行風向的上風向(該地盛行風向為西北風),造成城市大氣污染;位于流經城區的河流上游,污染城市水。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城市形態和規劃知識的理解、運用及綜合思維能力。圖中城市的兩側均有脈的分布,中間有河流穿過,沿河谷地地勢低平,水運和用水方便,交通方便,所以受地形影響城市沿河谷延伸,各功能區分布相對松散。
一個工業區分布是否合理要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個方面評價。本題是從生態效益方面評價其布局是否合理的。首先要清楚化工廠污染包括大氣和水污染兩個方面。然后再根據其布局的位置分析是否會造成對環境的污染;S布局在城區河流的上游、城區主導風向的上風向,這都是不合理的。難點在于學生往往會忽略了谷地對氣流擴散的影響。對大氣污染嚴重的工業不應放在地勢低洼的地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49035.html
相關閱讀:旅游規劃學案
自然災害及其影響
正午太陽高度
中國的生物災害
非可再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