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我國天然氣資跨區域調配的地理背景 教案
目標:
1、了解我國進行跨區域資調配的主要原因,我國天然氣資開發的主要原因。
2、理解我國油氣資開發和利用在東西部的差異。
3、資開發對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
重點:
我國天然氣開發的主要原因和開發的地區差異。
教學難點:
西部地區天然氣開發受限制的主要原因。
時安排: 一時
教學過程:
1、閱讀緒論:
(1)資分布狀況
(2)資分布與經濟地理格局的配合狀況
2、我國的四大工程:
(1)南水北調:將長江水調至華北;
(2)西電東送:將西能基地、三峽、紅水河,等中西部的能送至京津唐、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3)西氣東輸:將塔里木等西部的天然氣輸往上海等東部地區;
(4)青藏鐵路:從青海的格爾木延伸至西藏的拉薩。
前三大工程,都涉及資的跨區域調配,為什么要進行資的跨區域的調配呢?
資總量豐富、種類齊全,但人均占有量很少,資的地區分布不平衡。
西氣東輸工程輸送的天然氣,也是一種礦物能,也是五種常規能之一。
一、潛力巨大的天然氣資利用
比較分析天然氣資與煤炭資相比的優點。(見下表)
資儲量開采成本使用燃燒效率污染其他用途
煤炭大低較方便低大可作化工原料
天然氣大更低方便高小可作化工原料
析我國能消費構成表。回答:
1.為什么我國能構成一直會以煤為主的呢?(我國煤的儲量居世界前列,且煤炭具有開發成本低、運輸方便、價格便宜等優點。)
2.為什么世界和我國煤的比重都在不斷下降呢?(因為煤的使用帶了很多環境問題:二氧化碳,導致全球變暖;放出的硫氧、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氣體,導致酸雨的產生;煤煙、粉塵導致的大氣污染;廢渣占用農田,帶固體廢棄物污染等等。)
我國天然氣儲量及分布
1.儲量:約有33萬億立方米。目前已探明資儲量4萬億立方米,約占世界探明儲量的1.4%,開發潛力看好。
2.產量:2000年底為277億立方米,計劃在2005年天然氣產銷量達到300億立方米,2010年將近600億立方米~700億立方米。
3.主要分布地區:在陸地擁有陜甘寧鄂爾多斯盆地中部地區、四川盆地川東地區、新疆塔里木盆地和青海柴達木盆地四大氣區;在近海擁有渤海、東海和南海三大氣區。,其中陸上四大氣田的地質儲量約占全國的60%左右。
二、我國天然氣儲量及分布
儲量大,產量多,主要分布在陜甘寧、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西多東少,北多南少。
開發的潛力巨大。建國后我國油氣資開發的重點一直在東部的東北、華北等地,由于開采時間較長,已到了開采的中后期,產量的增加難度很大。因此,油氣資的開發向西部發展。在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石油工業部門就提出并實施了“穩定東部、發展西部”戰略部署。西部天然氣的勘探和開發也有了很大的發展,但這些地區的開發還受到了很多的限制。
三、開發利用格局
1.開發戰略部署:穩定東部,發展西部
(1)開發的資金短缺問題。
經濟技術比較落后,而天然氣工業是一個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勘探、要開發、要鋪設管道,投資大,建設周期長,更增加了資金的困難。
(2)對天然氣資的市場需求量小。
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低,再加上人口較少,對天然氣的需求就小,而市場需求小,就沒有利潤,又加劇了資金的困難。因此這一點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了這里發展天然氣產業的“瓶頸”。
過渡:可能有的同學會這么想,本地用不了那么多,可以運到外面啊,而這又要遇到交通運輸問題。基礎設施和交通條還不能滿足大批油氣產品的生產和外運。
2.西部發展天然氣的不利因素
(1)開發的資金短缺。
(2)天然氣資的市場需求量小。
(3)基礎設施和交通條限制,難以外運。
(再看看東部沿海地區的情況,同樣可從經濟水平分析。)
3.東部沿海能問題
(1)能需求量大:經濟發達,人口城市稠密
(2)傳統能煤和石油的惡果:
嚴重的大氣環境污染:固體顆粒物、光化學煙霧、酸雨等
占用大量的土地、淡水等資,環境人口容量問題加劇。
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人口城市稠密,對能的需求量大。
東部沿海又是我國常規能最缺乏的地區,能緊缺一直是影響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這一點在我國經濟最發達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更為突出。因此需要有大量的能輸入。而以前主要是什么能? (煤和石油)
這些能的使用又會帶哪些問題?(嚴重的大氣環境污染)
所以可以說這里需要輸入能,但更需要輸入的是清潔能,而作為清潔、熱值高的天然氣就成了今后的需求。大家還可想想,煤的運輸主要采用什么方式?(主要用鐵路、公路和水運)
鐵路、公路的運輸要修建道路,水運要修建港口,既需要大量的資金,又要占用什么呢?(占用大量的土地)
東部地區本身人口密集,地域狹小,環境容量有限,而建設這些設施占用的土地使這里雪上加霜。再加上用煤發電,也要占用大量土地和淡水,更加劇了這里的用地用水緊張。而天然氣的運輸主要采用什么方式呢?這種方式有什么有利之處?(主要是管道運輸。 所以,天然氣的使用還可以緩解東部地區用地緊張的矛盾。正因如此,從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角度考慮,今后這些地區對天然氣的市場需求量會大幅度增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36525.html
相關閱讀:中國的生物災害
旅游規劃學案
正午太陽高度
非可再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對策
自然災害及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