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農業的區位選擇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農業的區位選擇》案例

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區位的概念
2.理解農業區位因素及其發展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3.能對不同的農業部門進行合理的區位選擇和評價
智能目標
通過案例的分析,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思想目標
樹立農業生產要因地制宜、努力實現人地協調發展的觀念
教學重點
農業土地的合理利用
教學難點
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農業區位
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法、問題探究式教學法、圖表導讀式教學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時安排
1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
農業生產活動有多種類型,并具有地域性的特點(展示:三江平原的種植業和青藏高原的游牧業)。
而且同學們知道世界上有多種農作物和馴化了的動物,那為什么這個地區要選擇這種類型呢?一塊土地放在面前,到底怎樣去安排農業生產才是合理的呢?有哪些要素是需要考慮的呢?怎樣考慮呢?這就是這一節要研究的農業的區位選擇問題。(板書:5.2農業的區位選擇)
(轉)注意,這里出現了一個新的概念區位,什么是區位呢?同學們在本上找出它的定義,看看是否等同于位置。
新教學
討論歸納:不同,包含兩層意思:一方面指該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指該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的空間聯系。(板書斜體字)
(轉)位置往往是固定的,因此,我們考慮更多的是后者,也就是事物之間的空間聯系,這里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到農業的區位選擇,怎么影響的呢?接下我們就先學習農業的主要區位因素。
這部分內容,我們可以從兩則案例談起。請同學們認真閱讀下面兩個材料,注意其中黑體字的內容。(板書:一、農業的主要區位因素)
案例一:
據北京電視臺“第七日”報道,望京地區某街道兩旁種的竹子幾乎全都枯死了。記者進行了相關采訪后了解到:竹子是常綠淺根植物,要求溫暖濕潤的氣候條。溫帶竹區的年平均氣溫為12~17℃,1月平均溫度-2℃~4℃,年降水量700~1000mm;亞熱帶竹區的年平均氣溫為15~20℃,1月平均溫度4℃~8℃,年降水量1000~1500mm。竹的根系集中稠密,竹稈生長快,生長量大,蒸騰作用強,對土壤、水肥條要求較高。土層深厚、肥沃濕潤、富含有機質、呈酸性反應的土壤最適宜生長。由此看,該地區的竹子死亡不是管理不善造成的。該地區街道兩旁選擇種竹子是由本地區主管部門領導決定,從我國南方地區(亞熱帶竹區)引種的。
表一:北京與南方地區氣候資料比較表 
 南方地區(秦嶺~淮河以南)北京地區
一月平均氣溫0℃以上-4℃
年平均降水量800mm以上609mm
土壤酸性堿性
案例二:
據《北京晚報》報道,通州區今年從美國、歐洲引種樹莓獲得成功。樹莓,亦稱紅葡,主要分布在寒帶和溫帶地區,中國南北各地有野生。人工栽培最早始于歐洲,中國僅東北地區栽培。樹莓根系較淺,要求疏松的土壤和較好的肥水管理。另據報道,2003年春,在北京八達嶺長城東北部的永寧鎮,有一片40公頃的玉米田被改建成國際標準化的樹莓種植園。根據地方政府的規劃,今后五年左右,位于長城北側的北京延慶縣境內的40萬畝玉米田將有50%分批改建成樹莓種植園。屆時,樹莓將達到20萬畝。這是北京市為優化生態環境,防御蒙古高原風沙侵襲首都、建立環北京森林生態屏障而積極推行“退耕還林”政策的一項重大舉措。屆時,采摘、品嘗紅莓成為一項普及的休閑旅游活動。在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紅莓果被譽為“黃金漿果”,廣泛用于飲料、食品、糖果、冷飲和鮮食。樹莓在我國剛剛起步,國際市場需求量大。因此,樹莓將成為我國新興果業的先鋒樹種,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附:延慶永寧鎮部分自然資料
永寧鎮位于延慶盆地東部,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為區及半區,中部為平原,海拔在490.6~800米之間。新華營河(媯水河的上游)流經鎮域西部,白河南干渠、北干渠從鎮區穿過,區水資豐富,生態環境非常優越,土壤、水質、空氣的潔凈度基本與瑞士日內瓦處在同一水平。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8.7℃。
案例應用:
思考一:北京從我國南方地區引種的竹子失敗了,而延慶縣永寧鎮從歐美地區引進的樹莓卻獲得了成功,為什么?
結論:氣候、土壤(板書)
分析:
1.光照、熱量、水分等氣候因素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極大,不同的動植物生長發育要求不同的氣候條,而氣候條的分布往往具有地域性。
2.土壤是作物生長的物質基礎,不同種類的土壤,適宜生長的作物不同。
思考二:“北京從我國南方地區引種竹子”,“延慶縣永寧鎮從歐美地區引進樹莓”這兩個舉動撇開自然條不考慮,有沒有什么非自然的因素在影響這種行為呢?
結論:政策、市場
分析:
1.世界各國的農業,都受到國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預手段的影響。北京竹子的引進就是政府決策的結果,永寧鎮樹莓的引進也是北京城市規劃的一部分。
2.市場的需求量最終決定了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
小結: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看到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因素很多,大體上可以分為自然和和社會兩大部分──投影圖“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主要因素”,補充其他重要的農業區位因素。
跟蹤訓練:農業在三江平原與青藏高原進行不同區位選擇的原因
思考三:北京地區是否就無法種植竹子了?有哪些辦法呢?
結論: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板書)
分析:
1.一方面可以通過培育良種、改良耕作制度等擴大南方竹子的區位范圍。
2.另一方面我們注意到,北京地區種植竹子,目前說氣候、土壤、水分等都存在較大障礙;但這些障礙并非都是決定性的,例如可以通過建立溫室等方式改照當地的光、熱、水等條,從而讓竹子度過不適宜的冬春季節。另外對于所需酸性土壤我們也可以通過人為方式改造。
跟蹤訓練:1.雙季稻生產、小麥種植的例子
2.玻璃溫室、梯田、茶園噴灌
追問:當前階段,你要是北京的城市規劃部門的主管領導,你真會不惜一切代價,去改造當地的自然條嗎?
結論:不會
分析:對自然因素的改造,要根據當時當地的經濟技術條,并充分考慮到投入和產出比,另外還要注意保護環境。
思考五:北京市的遠郊區縣在自然條許可的情況下能否都種植樹莓?
結論:社會經濟因素是發展變化的(板書)
分析:北京引種樹莓可以說一方面是自然條適合,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樹莓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量,但是市場等社會經濟條不像自然條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它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
跟蹤訓練:
1.城市周圍將生產的重點轉為蔬菜、肉、蛋、奶以及園藝業。
2.果樹的種植面積隨市場價格的變化而變化。
3.北京冬季可以吃到南方的蔬菜。
4.荷蘭的鮮花裝點著世界;美、加、澳、法等國成為世界主要的商品糧食生產國;荷蘭、丹麥、新西蘭等成為世界主要的乳畜產品供應國;拉美、非洲以及東南亞、南亞成為世界熱帶經濟作物的生產基地。
5.我國的棉花價格與棉花種植面積之間的關系。
邊練,邊總結并板書。
教學反思:通過這一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有自然因素,有社會經濟因素。對于有利的自然因素可以加以充分的利用,不利的因素可以在考慮技術、效益、生態等的前提下加以合理改造。社會經濟因素不同于自然因素,它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需要用發展的觀點去分析。只有方方面面的因素都考慮到了,才能保證選擇出對農業土地的最合理的利用方式。
板書設計:
5.2農業的區位選擇
農業的主要區位因素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38461.html

相關閱讀:正午太陽高度
自然災害及其影響
中國的生物災害
旅游規劃學案
非可再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對策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