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環境概述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題: 1.1 環境概述
一、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了解環境的概念,區別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
(2) 了解環境因素的組成及環境因素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3) 了解環境質量的概念、分類。
2.過程與方法:
(1) 從生活、生產實例的討論入手,區別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提高判斷能力。
(2) 通過對生活地區環境的調查,發展理論聯系實際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 激發探究環境科學的學習興趣,形成正確的環境觀。
(2) 聯系生活實際,從中感悟地理學習的有用性,學會關注身邊的環境質量及其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學習重難點
學習重點:環境的分類,環境因素和環境質量。
學習難點:環境的因素。
三、學法指導:認真閱讀教材,按照導學案的導引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四、知識鏈接與學習過程
一、環境的概念及分類
1.環境的概念:環境是指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①________和物質條的綜合體。
2.環境的分類:環境按其屬性可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1)自然環境:是指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一切②________物質、能量、生存空間和③________現象的總和,如大氣環境、④________、土壤環境、⑤____________等。
(2)社會環境:是指在自然環境的基礎上,經過人類長期有意識的社會活動所創造出的⑥________環境,如⑦________環境、交通環境、城市環境等。
3.內涵
(1)相對的概念:不同的主體,環境的⑧____________不同。
(2)發展的概念時間上:隨人類社會的發展而拓展空間上:隨⑨      的擴展而擴張
二、環境因素
1.概念:指構成人類環境⑩________的各個獨立的、性質不同并且與環境整體發生____________的基本成分。
2.分類:環境因素又稱環境要素,包括自然環境因素和社會環境因素兩大類。
(1)自然環境因素:通常是指水、空氣、________、________、巖石、陽光等。
(2)社會環境因素:通常包括人口、工業、農業、________、科學技術、民風民俗、____________等。
三、環境質量
1.概念:指環境因素受________影響的程度,是對環境狀況的一種描述。
2.影響因素:包括自然和人為兩種原因,從某種意義上說,________原因是更重要的原因。
3.評價
(1)環境質量評價:即對________________的評價。
(2)環境質量指數:即評價環境質量的指數。
4.分類:根據環境因素的不同,可分為大氣環境質量、______質量、________環境質量等。
基礎達標練
五、達標檢測
考查點1 環境的概念及分類
1.下列關于環境概念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環境是相對于中心事物而言的
B.環境是指相對于某項中心事物周圍的所有事物
C.中心事物不同,環境的含義也不同
D.人類環境是指以人類為中心,與人類相關的所有事物
2.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是指(  )
A.由各種自然要素組成的自然環境
B.人類在自然環境的基礎上創造的社會環境
C.以人類為中心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D.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環境組成的生物圈
考查點2 環境因素
3.下列選項中全部屬于社會環境要素的是(  )
A.土地、巖石、礦物
B.社會、村落、動物園
C.丘陵、緩坡、梯田、水產養殖
D.陽光、空氣、水
4.下列事物中屬于自然環境因素的是(  )
A.科學技術 B.生物 C.生產力 D.足球場
考查點3 環境質量
5.現在全球環境質量總體上呈下降趨勢,其主要原因是(  )
A.自然原因 B.泥石流等災害頻發
C.人為原因 D.大力植樹種草
6.下列能降低環境質量的自然原因是(  )
A.地震、火爆發
B.煤炭資的濫采亂挖
C.農業生產中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
D.圍湖造田
方法技巧練
如何分析環境因素的影響
7.閱讀,回答下列問題。
一 在云南省的哀牢中,一層層梯田不停息地漫向四野,朝著天際跋涉。它的形象莽然巨大,占據天地,卻寧靜安詳,無聲無息,精致到絕美,那磅礴大氣與細膩爽潔的點線相諧,堪稱真正的世界奇跡。
材料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紅河州哈尼族多處于封建領主制經濟和封建地主制經濟階段,人民群眾遭受著多重壓迫和剝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哈尼族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1)在哈尼梯田這個環境中有哪些環境要素?

(2)哈尼地區的自然環境要素對當地的農業生產帶了哪些不利影響?

(3)哈尼地區的哪些社會環境因素對人類的生活產生了有利影響?


方法技巧 分析一個環境中的要素要從自然環境要素和社會環境要素兩個方面入手;分析某地區自然環境要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可從影響農業生產的自然區位思考;人類的生活主要包括衣、食、住、行、娛等方面,因此,分析某地社會環境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時應主要分析生產力、科學技術、社會制度和宗教信仰等領域的影響。

六、小結與反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39704.html

相關閱讀:正午太陽高度
中國的生物災害
旅游規劃學案
非可再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對策
自然災害及其影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