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第四節 地球的圈層結構教學設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四節 地球的圈層結構設計

【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地震波的傳播特征及其在劃分地球內部圈層方面的運用。
2、掌握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和內部圈層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狀等。
3、通過歸納、總結、對比地球內部各層的特點,使學生形成綜合歸納等思維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讀圖訓練,提高讀圖、析圖能力,明確地震波和地球內部圈層的關系,地殼與巖石圈、軟流層的位置關系等。
2、聯系實際,結合圖示,了解各圈層的特征。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學會用一分為二的方法看待問題、分析問題,樹立正確的辯證唯物主義觀。
2、使學生了解地球的圈層構造,從宏觀上認識全球的整體面貌,形成地球系統觀和責任感,增強環境及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1、地震波的波速以及地震波的傳播特點,區別橫波與縱波。
2、地球內部圈層劃分實況及各層主要特點。
【教學難點】
1、兩種地震波的傳播特征及其在地球內部圈層研究中的運用。
2、地球各圈層的物質組成和主要特點。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導學法、對比法和分組合作討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一、地球的內部圈層
通過視頻引入新課,用設問法引出地震波的概念。
教師提問:地震波可以分為哪兩類呢?
學生回答
波和橫波各有什么特性?(學生根據教材回答)
分 類傳播速度傳播的媒介共同點
縱波
橫波
板書:地震波 分類 特點

學生討論后回答
教師展示結果并講解
教師提問:為什么能用地震波探測地球內部結構?
學生回答后引出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傳播速度圖。
對圖進行分析
指導學生讀圖,從圖中看出兩種類型地震波在傳播速度上的差異。分析兩種不同類型地震波的振動方向和傳播方向的關系。

分析圖的過程中講解不連續面的的定義,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在圖中分析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發生的變化,說明什么問題?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并板書:

大家再仔細分析在內核中波速發生變化的原因
引導學生思考:
推測地幔和地核的物質狀態可能是什么?
學生3人一組討論

教師總結:
地球內部壓力大,溫度高
固態
內核:縱波的波速增加
剛才同學們做了細致的觀察和分析,回答的很正確,下面我們做一個全面的分析各圈層的特點?
投影課本上的圖1.26“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
教師對比課本的圖和在課堂中畫出的圖對比找出多了什么?
教師分析講解巖石圈和地殼的區別、所在的深度。以及軟流層所在的范圍。
學生討論填表
圈層名稱范圍深度主要特征
地殼
地幔
地核
填完后進行活動:要求學生把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圖畫出來且介紹內部圈層。
課堂總結:
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

二、地球的外部圈層
(一).大氣圈

(二)、水圈
1.概念 水圈是指由地球表層水體構成的連續但不規則的圈層。
2.特點
①連續(各種水體處于不停的運動和轉化之中);
②不規則(水圈沒有固定和規則的形狀);
③循環運動。
3.組成 水圈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氣水、生物水等。
(三) 生物圈
①生物圈是地球表層生物及其生存環境的總稱。
②生物圈占有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巖石圈的上部。
③生物圈是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結果。
總結: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外部圈層以及巖石圈之間相互滲透、相互影響, 形成了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地理環境。
課堂練習 :
1 有關地震波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 地震波是一種無線電波
B . 縱波傳到古登堡面時完全消失
C . 縱波和橫波傳播速度在莫霍面都明顯減少
D . 從震源發生的地震波,縱波比橫波先到達地面
2.圖中甲、乙、丙三個圓依次代表的地理
概念是 ( )
A、巖石圈、地幔、地殼
B、巖石圈、上地幔頂部、地殼
C、巖石圈、地幔、地核
D、地球內部圈層、地幔、軟流層
3,最近,我國在渤海發現儲量逾10億噸的大油田.該油田儲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維
地震勘探技術的結果.請同學聯系所學知識來設想一下,我國地質工作者是怎么完成這一勘探工作的?其理論依據是什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61643.html

相關閱讀:中國的生物災害
非可再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對策
旅游規劃學案
正午太陽高度
自然災害及其影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