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東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2.4 東亞

★學習目標
1.結合地圖識記東亞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區域特征。
2.理解東亞地形對當地氣候與河流的影響。
3.理解日本自然環境對該國工農業生產的影響。
4.理解東亞季風典型的原因。

◆圖表落實

1.讀東亞地區圖,回答:

(1)將數碼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填在寫列橫線上:
①為____國,②西側為____國、東側為____國;③為____國;④為____海;⑤為____洋。
(2)從A到B,從沿海到內陸,降水量由____向____遞減。東亞東部受________影響比同緯度其他地區獲得較多的____,自古是著名的____。
(3)東亞西部地區地處亞歐大陸內部距____較遠,氣候____,____在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
【答案】
(1)蒙古韓日本朝鮮日本太平
(2)東南西北季風(夏季風)降水農業區
(3)海洋干燥畜牧業
2.在“日本圖”中填注:
(1)經緯度、四個隔海相望國和四個大島;
(2)用字母在圖上標注地理事物位置:A.日本海、B.瀨戶內海、C.朝鮮海峽、D.關東平原、E.富士山、F.首都東京、G.港口神戶、H.橫濱。
(3)用字母在圖上標出主要城市位置:①大阪、②北九州、③長崎、④筑波、⑤名古屋。
(4)用 ∥∥ 標出四大工業區的位置,并寫出名稱。

【答案】略

學海導航
一.地理位置
緯度位置:絕大部分位于北溫帶
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東亞位于亞洲東部,主要包括中國、朝鮮、韓國、蒙古、日本等國家?缃浘暥确秶^廣,兩到73°E的中國帕米爾高原,東到150°E左右的日本北方四島。南到4°N的中國曾母暗沙,北至53°N的中國漠河以北。
二.范圍
1.國家
臨海國:中國(首都:北京;民族:漢族)
內陸國:蒙古(首都:烏蘭巴托;民族:蒙古族)第二大內陸國(第一為哈薩克斯坦)
半島國:朝鮮(首都:平壤)韓國(首都:漢城)(民族:朝鮮族)
島國:日本(首都:東京;民族:大和族)
2.重要經緯線
①20N緯線穿過:北部灣、瓊州海峽及海南島(海口)、南海、巴士海峽附近。
②2326′N緯線穿過:云南、廣西、廣東、臺灣海峽、澎湖列島、臺灣島(玉山)。
③40N緯線穿過: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內蒙古草原(黃河幾字大拐彎)、黃土高原、華北平原、渤海、遼東半島、朝鮮半島、日本海、本州島。
④50N緯線穿過:蒙古、中國、日本海、庫頁島、鄂霍次克海、千島群島
⑤蒙古:80E~120E,50N附近。
⑥朝鮮半島:為35N,128E穿過。黃海、日本海、朝鮮海峽三面圍繞。
三.地形特征
地勢西高東低:許多大河自西向東流入太平洋。
地形多種多樣:東部多平原、丘陵;西部多高原、山地。
海岸線曲折,沿海多半島(朝鮮半島、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和島嶼(日本四島、臺灣島等)。
四.氣候
1.東部沿海地區季風氣候顯著
東亞季風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
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的比較:
最冷月均溫>0℃、年降水量800mm分布上;分布界線:秦嶺??準河一線(35N)
東亞地區冬夏季風差異的比較
冬季夏季
陸地(蒙古、西伯利亞)海洋(太平洋)陸地(亞洲大陸)海洋(太平洋)
增溫快慢降溫快降溫慢增溫快增溫慢
氣溫高低氣溫較低氣溫較高氣溫較高氣溫較低
氣壓高低氣壓較高氣壓較低氣壓較低氣壓較高
風向陸地吹向海洋?偏北風海洋吹向陸地?偏南風
氣流性質寒冷干燥溫暖濕潤
對東亞氣
候的影響冬季風風力強,大部分地區低溫少雨夏季炎熱、東部近海地區降水多,往西北內陸,雨量減少
[溫馨提示]為什么東亞季風氣候顯著?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最顯著:背靠最大大陸,面臨最大海洋→冬夏海陸溫差大→冬季西伯利亞為高壓、海洋為低壓;夏季亞洲為低壓、海洋為高壓→冬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夏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季風氣候最顯著。
2.西北內陸地區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距海遠,地形閉塞,地勢高,不受或很少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的影響,降水少,氣候干燥,氣溫的年較差和日較差都很大,大陸性強烈,屬于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分布于我國西北地區、蒙古等地。
3.東部季風氣候的差異
東亞背靠亞歐大陸,面向太平洋,地形多樣,地域遼闊,氣候差異大.東部地區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大,形成典型的季風氣候。又由于南北熱量差異大,大致以秦淮為界,以南形成冬季溫和少雨、夏季高溫多雨的亞熱帶季風氣候,以北形成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的溫帶季風氣候。在東西方向上,由沿海向內陸海洋性減弱,大陸性增強。日本為海洋性季風氣候,朝鮮半島處于海洋性和大陸性的過渡地帶,中國東部屬于大陸性季風氣候。
4.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地勢西高東低,利于太平洋暖濕氣流深入,使東部廣大地區形成溫和濕潤的氣候。
【例1】讀東亞1月和7月氣壓和風向圖,完成下列要求:

(1)A圖表示的是__月的氣壓和風向,B圖表示的是__月的氣壓和風向。
(2)東亞的季風氣候可分為____季風氣候和____季風氣候兩種類型。其中,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雨季較短的氣候是____氣候。而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雨季較長的氣候是____氣候。
(3)東亞東部地區的季風氣候對農業生產發展提供的有利條件有( )(選擇填空)
A.年降水量分配均勻B.雨熱同期
C.冬季普遍高溫D.年降水量較豐沛
(4)季風氣候對我國華北地區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主要有( )(選擇填空)
A.降水量年內分配不均B.降水量年際變化大
C.容易造成臺風災害D.容易發生旱澇災害
【解析】
(1)A圖陸地為高氣壓,盛行偏北風,為冬季,北半球的冬季為1月,B圖大陸為低壓,說明氣溫高,盛行偏南風,為夏季,北半球夏季為7月。(2)東亞的北部地區為溫帶季風氣候,冬季最低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雨季較短,南部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氣溫在0℃以上,雨季較長。(3)東亞季風氣候的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雨量可以滿足農作物需要,對農業生產有利。(4)我國華北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降水量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容易造成旱澇災害。我國華北地區一般臺風發生的頻率很小。
【答案】
(1)1 7
(2)溫帶 亞熱帶 溫帶季風 亞熱帶季風
(3)BD
(4)BD
【例2】(2008年重慶模擬)讀下圖,回答問題:

(1)A處附近在冬春季節常常有沙塵暴天氣,其原因之一(不考慮地形因素)是A處冬季風力比夏季風力大。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綜合國力基本實體的角度,對比分析①、③所在國家發展經濟的條件。
(3)①、②、③三點共同的氣候特征為____________________,這種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土耳其旅客于當地區時5月1日10點起飛,飛行l0小時;某巴西旅客于當地區時4月30日21點起飛,飛行l8小時。二人同時抵達韓國。那么,兩人所乘飛機起飛地之間的區時差為________。
【解析】
(1)A處在海陸過渡帶上,冬季南北溫差大、氣壓梯度力大。(2)①為日本國科技力量強、海洋運輸便利,但資源缺乏。③為中國市場廣闊、勞動力豐富。(3)①②③都為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利于農作物生長;受季風影響旱澇災害頻繁。
【答案】
(1)冬季南北溫差大,氣壓梯度力強,距冬季風源地近,則風力大。夏季相反。
(2)①國為島國,國土狹小,礦產短缺,勞動力素質高。③國為臨海國,國土遼闊,資源豐富,勞動力數量多。
(3)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生長;降水集中夏季,產生洪澇災害(或冬季低溫凍害)
(4)5小時
五.人口和經濟
1.人口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
人種:黃色人種
民族:漢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鮮族等
2.沿海與內陸的差異:自然環境方面、人口方面、經濟方面。
范圍海陸
位置地形氣候經濟發展
東部沿海東亞東部,包括中國東部沿海,朝鮮、韓國和日本瀕臨海洋,距海近地勢較低,平原為主,間有丘陵或低山,河湖較多氣候溫暖濕潤、降水較多交通方便、城市很多,工農業發達,世界水稻、茶葉、蠶絲主要產區,經濟發展迅速
西部內陸東亞西部,包括中國西部和蒙古遠離海洋,深居內陸地勢較高,多山地和高原、河湖較少氣候干干、強差較大交通不便,以畜牧業、畜產品加工和采礦業為主
(3)各國的經濟特征:
朝鮮:森林、礦產資源豐富,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
韓國:經濟以汽車、電子、服裝等制造業為主,進出口貿易發達
蒙古:畜牧業占重要地位
日本:現代工業發達的國家
中國:工農業迅速發展的社會主義國家
六.日本
[讀圖識記]
①四大島、日本海、瀨戶內海、北方四島;
②緯度(30°N?45°N);
③關東平原、富士山;
④札幌、函館、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福山、北九州
1.自然地理特征
①東亞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及一些小島組成,形似一張弓,東京是搭箭的交點,似乎要射向太平洋
②面積狹小,人口稠密,人口超億的國家
③海岸曲折,港灣優良??神戶、橫濱最大海港,東京是第三大港
④境內多山,平原狹小??關東平原最大
⑤火山之國,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⑥季風顯著,海洋性強: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區比較冬季較為溫暖、夏季較為涼爽。多梅雨、臺風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⑦礦產貧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進口國:石油(西亞、東南亞)、煤(中國、澳大利亞)鐵礦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亞)、棉花(中國、美國),但硫磺礦較多,這是火山活動的結果
⑧森林水力豐富:國土面積小,山地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蓋率達68%,遠大于其國土面積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較多→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
2.發達的經濟
①世界經濟大國?“世界經濟最發達的三極之一”
②經濟發展的條件
不利條件:國土(狹小)市場、礦產貧乏
有利條件:豐富的人力資源、較高的科技水平及島國多港灣的有利條件。
③揚長避短,發展經濟。對外貿易發達,但經濟對外依賴性很大。
日本主要的對外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
④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京濱、阪神、名古屋、北九州、瀨戶內五大工業區。(因為: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勢平坦,多港灣,適合建立大港口。在海邊,原料運進和產品外運極為方便,減少了陸上運輸,省時、省錢、成本低。日本礦產資源多是從太平洋航線運到日本,因此,工業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區。??接近消費市場和對外貿易的海港。)
主要工業部門: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紡織
⑤工業布局趨向分散??向國土南北兩端擴展
⑥農業和漁業
人多地少,采用小型農業機械,側重于生物技術和水利的發展,單產高。
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達到基本自給、自足,多種在平原地區,但每年要進口小麥、玉米等農作物。
山丘地區多種桑樹、果樹和蔬菜。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進口。蘋果中紅富士蘋果是日本培育的優良品種。日本是一個島國,周圍海域盛產各種海產。
漁業發達,捕魚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漁場(千島寒流和日本暖流交匯)
日本除在近海漁場捕魚,還發展沿海人工養殖。發達的造船業,使日本有強大的遠洋船隊到遠洋捕魚,日本年捕魚量在世界排第一位。魚在日本人食品中占重要地位。
3.主要城市
首都東京,是超千萬的特大城市
科學城?筑波宇航中心?種子島硅島?九州島
4.日本工業分布的特點和形成原因
日本是個經濟大國,資源小國,這就決定了日本工業所需的原料、燃料主要來自國外,日本海沿岸海岸線平直,少優良港灣,太平洋沿岸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且科技先進,造船業發達,為工業分布在沿海地區提供了有利條件。從影響工業布局的因素來看,日本的這種臨海型布局方式,就是利用其優越的海洋運輸條件,從海外運進高品位的鐵礦石(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巴西、印度)、石油(主要來自中東)等工業原料。工業產品主要銷往國際市場(日本國內市場狹。,從此日本就能節省運輸費用,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新興工業的布局主要取決于人才、交通和環境因素,而傳統工業地帶一方面地價上漲,另一方面污染較為嚴重,故它的新興工業主要分布在北九州南部和本州的東北地區,依托現代化飛機場和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
【例3】下圖是日本工業分布圖,讀圖回答:

(1)日本是一個東亞島國,領土由____、____、____和____四大島及一些小島組成。____平原是最大平原。
(2)從自然資源來看,日本多____、____資源,但是____資源缺乏。
(3)日本____附近因有____寒流和____暖流交匯而成為世界著名漁場,捕魚量居世界第____位。
(4)日本工業主要集中在____沿岸和____沿岸的狹窄地帶,工業區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工業如此布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日本國內市場狹小,工業產品主要銷往國外,最大的貿易對象是____。
【解析】
日本的領土由四大島及一些小島組成。本國國內資源與礦產缺乏,但是森林與水力資源豐富。日本的工業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應從原料、資源等方面分析日本工業布局的原因。
【答案】
(1)本州 北海道 四國 九州 關東
(2)森林 水力 礦產
(3)北海道 千島 日本 一
(4)太平洋 瀨戶內海 東京 名古屋 大阪 瀨戶內海 北九州 日本缺乏很多重要的資源,需要從國外進口,沿海布局可以發展海運以便進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業產品,開拓國際市場
(5)美國
【例4】讀下圖,回答:

(1)圖示范圍屬于____(國家)____島的一部分,其海岸線的特征是________,優點是________。
(2)圖中____城市,為20世紀80~90年代崛起的高新技術產業區。
(3)東京與北京相比,兩地氣候的相同點是____________,不同點是前者具有________特征,后者具有________。
(4)圖中東京一橫濱、名古屋?豐田兩個地區的工業分布特點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依據圖中經緯度和地名等信息判斷出該圖是對日本本州島的部分放大圖。日本的工業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其工業布局的原因應從原料、資源、市場等方面分析。
【答案】
(1)日本本州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海灣
(2)筑波
(3)都屬季風氣候海洋性大陸性
(4)沿海分布,靠近良港日本工業原料缺乏,多依靠進口;產品主要銷往國際市場;位于沿海地區便于原料的運進和工業產品的運出
七.朝鮮半島
位置:朝鮮半島三面環海,東瀕日本海,西臨黃海,東南隔朝鮮海峽與日本相望。海岸線長而復雜,多半島,多海灣,多良港,多島嶼。陸上與我國遼寧、吉林兩省接壤,鴨綠江和圖們江為中朝兩國界河。海上鄰國有日本、俄羅斯等。
地形:地勢東高西低、山地多集中在北部和東部。多低山丘陵,東部太白山脈是主要山脈。平原多集中在西部和南部的河流中下游和海岸地帶。
氣候:由南向北由海洋性向大陸性氣候過渡,南部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北部為溫帶海洋性氣候。
河流:主要河流有洛東江、漢江、錦江等。多自東向西注入黃海和朝鮮海峽。
資源:森林、水力較豐富。
經濟:韓國是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其二戰后積極吸引外國資本和技術,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出口加工業,重視發展教育和科技,使經濟得以快速發展。近些年針對國際市場變化,適時調整經濟發展戰略,積極發展高技術產業。
[注意]朝核問題

A級 雙基過關
一.選擇題
1.東亞東部( )
A.大陸性氣候顯著,經濟以畜牧業為主
B.海洋性氣候顯著,工農業發達
C.季風性氣候顯著,雨熱同期,農業較發達
D.有世界上最大工業區,即東亞工業區
2.有關東亞季風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東亞是世界上季風分布的惟一地區
B.東亞冬季盛行偏北風,夏季盛行偏南風
C.東亞有溫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兩種類型
D.溫暖濕潤的夏季風來自太平洋和大西洋
3.下列深受冬季風影響,而幾乎不受夏季風影響的地區是( )
A.蒙古西部B.韓國南部
C.朝鮮北部D.日本南部
4.日本工業發展的有利條件是( )
A.地形、氣候、礦產等自然條件優越
B.自然資源豐富,自給有余
C.石油資源豐富
D.四面環海,海岸線曲折漫長,對外聯系方便
5.有關日本農業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稻米、水果、蔬菜均能自給
B.采用大型寬幅農機,發展水利事業
C.合理施用化肥,精耕細作
D.小麥是主要糧食作物
二.綜合題
6.(2008鄭州第三次質量預測)讀下圖和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圖示地區的地形大勢特征是____。
(2)____山是B點所在國與北部國家的分界,該山南段發育了____河,向南注入____海。
(3)此地區處于哪兩種氣候的過渡帶,請簡述其氣候特征的過渡性。

(4)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此地區被日本占領,戰后分裂為哪兩個國家?南部國家的首都是____市。

B級 能力躍遷

一.選擇題
1.日本和印尼兩國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
A.半島國家B.多火山、地震
C.季風氣候顯著D.盛產稻米,糧食自給有余
依圖提供的信息,回答2~3題。

注:圖中圓圈大小表示貿易總額多少,白色部分表示出口,黑色部分表示進口。
2.下列關于甲、乙、丙三國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乙、丙三國的貿易進出口構成均為進口大于出口
B.三國出口產品都以農副產品為主
C.甲、丙間貿易額大于甲、乙間貿易額
D.甲、乙、丙三國之間都有陸地部分相連
3.甲、乙、丙三國,圖中所示區域地理特征相似的是( )
A.糧食作物都以水稻為主
B.均有本國最大的工業基地
C.均為雨熱同期
D.都有本國最大的港口
讀“沿40°N亞洲地形剖面圖”,回答4~5題。

4.有關E、F兩地的說法,正確的是( )
A.E地自然景觀以草原、荒漠為主
B.E地所在國家是伊拉克
C.F地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鐵礦資源
D.F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可以大力發展種植業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H地濕地面積廣大
B.制約H地農業發展的限制因素是旱澇、鹽堿和風沙
C.G地為帕米爾高原
D.I河上游的補給水源主要是雨水補給
(2008年哈爾濱師大附中)讀日本國內運輸結構的變化圖,回答6~7題。

6.汽車運輸是日本的主要運輸方式,與此無關的是( )
A.汽車工業發達,汽車擁有量多
B.汽車運輸機動靈活
C.汽車運費低廉
D.公路四通八達、現代化水平高
7.貨運中航運(水運)占重要位置,客運中航運所占比重很小,原因是( )
A.日本為海洋性顯著的季風氣候,降水豐富,河網密布,河運發達
B.日本航運以海運為主,運輸方向與客運流向不完全一致
C.航運運量大,運費低廉,但速度慢,且主要航線位于沿海
D.航運受氣候等自然條件影響大,影響旅客出行
二.綜合題
8.(2008年湖北八校聯考)2007年是中日韓文化年。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把圖中字母或數碼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填在下面空格中。
鄰國:A____、B____、C____
島嶼:甲____、乙____、丙____
城市: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
洋流:⑥____、⑦____
海域:⑧____、⑨____
(2)讀圖說出日本工業主要集中在____沿岸和____沿岸的狹長地帶,這些地區____條件好,____和____都方便。
(3)日本發展工業的不利條件是日本缺少許多________。發展工業有利條件是:有豐富的____資源,較高的____;島國多____等,大力發展海上航運,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使本國經濟迅速發展。
(4)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能成為世界著名漁場的原因是____。日本捕魚量常居世界第____位。
(5)日本的石油主要是從____進口,此外還從亞洲的____進口。
(6)C國的首都是____。近些年來,該國經濟經濟發展較快的主要是什么?
(7)說明日本工業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及瀨戶內海沿岸的原因。

(8)近些年日本的房屋進行了結構改革,由原來用柱子支撐,改用交叉的木條,也就是用“面”來支撐房子,日本建房為什么要進行這一改革?

【答案】

A級 雙基落實
1.C 2.B 3.A 4.D 5.C
6.(1)由東北向西南傾斜
(2)長白鴨綠江黃
(3)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的過渡帶由東南向西北降水量逐漸減少年溫差逐漸增大
(4)朝鮮和韓國首爾
B級 能力躍遷
1.B 2.C 3.C 4.A 5.B 6.C 7.C
8.(1)中國 俄羅斯 韓國 北海道 四國 九州 東京 名古屋 大阪 神戶 橫濱 千島寒流 日本暖流 日本海 太平洋
(2)太平洋瀨戶內海海運進口原料輸出產品
(3)礦產資源人力科技文化水平港灣
(4)寒暖流交匯,餌料豐富一
(5)中東文萊、印度尼西亞
(6)首爾充分利用海運條件,大力發展進口加工工業;大力發展電子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對外貿易;美國的支持等
(7)這一帶海岸曲折,多優良港灣,海運條件好;由于國內市場狹小,原料的輸人和產品的輸出都嚴重依賴國外,工業建在沿海便于對外聯系和發展對外貿易。
(8)日本地處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擠壓地帶,地殼不穩定,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用交叉的木條支撐房子可使房屋更堅固,減少地震帶來的損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63241.html

相關閱讀:非可再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對策
中國的生物災害
正午太陽高度
自然災害及其影響
旅游規劃學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