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區域可持續發展
第四節 德國魯爾區的探索
【課標要求】
以某區域為例,分析該區域能源和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已經在“必修二第三章第二節工業區位”一節中,學習了工業區位,工業地域的形成條件和發展特點。在“必修二第四章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一章中,學習了可持續發展的相關內容。因而可以必修二中的知識綜合應用到本節,將區位分析的方法運用到魯爾區可持續發展的分析中來。本章前三節,已經學習了三個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案例,對于本節內容學習方法有一定基礎。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以世界著名的魯爾工業區的發展為例,分析能源和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本節以魯爾區發展過程中的兩個階段為線索。首先,在“魯爾區輝煌與衰退的區位分析”標題下,用地理學最重要的區位分析方法,分析了魯爾區的輝煌和衰落。然后,以“魯爾區可持續發展的有益探索”為題,分析該工業區是如何換發新的生機。第一部分是難點,難在用區位分析的方法去理解為何曾經“輝煌”又步入“衰退”。第二部分是重點,本節的中心內容是如何處理好能源和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和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本節全面系統地分析了魯爾區這個曾經以能源和礦產資源開發為起點的工業區,在謀求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采取了各種行之有效的策略。而且在本節內容的基礎之上,總結出以礦產資源開發為主導產業的區域,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和對策。
【學習目標】
1.用區位分析的方法,分析魯爾區經濟輝煌和衰退的原因。
2.探索魯爾區可持續發展的途徑,思考傳統工業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對策
3.通過“遼中南工業區”補充案例的學習,歸納傳統工業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對策。
【重點】魯爾區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難點】魯爾區輝煌與衰退的區位分析。
【教學方法】啟發式、探究式
【教學資源】教材、地圖冊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引入新課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區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這節課我們要學習區域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們以著名的魯爾區作為案例來學習。先播放一段魯爾區視頻(1分10秒)。觀看視頻。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提問 讀教材圖2-4-3和圖2-4-4,回答“魯爾區在哪?”看圖,并回答。鍛煉學生的讀圖能力。
活
動
一結合工業區位分析方法,讀圖2-4-3,圖2-4-4和圖2-4-6分析魯爾區發展工業的優越區位條件。根據你獲取的信息,完成學案上的表格。
區位條件具體體現
附學案對應的表格:
看圖,看課文,完成學案相應表格。以同桌為小組,選擇1個小組的成果展示。鍛煉學生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承轉 由于魯爾區具有由此優越的區位條件,從19世紀中葉開始,這里逐漸成為世界上最令人矚目的工業區,成為德國工業的心臟。
活
動
二
依據魯爾區優越的區位條件,分析魯爾區可能形成哪些主要的工業部門。
根據幻燈片上框架圖的提示,請學生回答魯爾區形成了工業部門。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承轉但是魯爾區到了20世紀中葉,經歷100年輝煌之后,魯爾區開始走向衰退。
活
動
三 衰退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提示從工業部門和區位條件的發展變化考慮。
總結學生發言,落實學案相應位置的筆記。
1.生產結構單一
2.能源結構發生變化
3. 世界性鋼鐵過剩
思考并回答。
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活
動
四面對困境,魯爾區應該采取哪些對策。結合魯爾區衰退原因以及可持續發展理論,請你為魯爾區提出建議并提供佐證。
總結學生發言。
落實學案相應位置的筆記。
1.經濟結構的多元化和產業轉型
2.科研結構和高等教育的發展為產業轉型提供支撐
3.建立發達的交通網絡
4.環境保護卓有成效
學生以4人小組為
單位討論。
培養學生自主歸納總結能力。
承轉為了實現區域的可持續發展,魯爾區做的這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很多經驗都是值得推廣的。
活
動
五判斷下面是哪個工業區?(遼中南工業區)
請思考回答下列問題:
1.該區域發展工業的區位優勢?
2.發展過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問題?
3.應該采取哪些對策來實現可持續發展?
學生以4人小組為
單位討論。
知識遷移
小結本節系統分析了魯爾區在謀求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采取的各種行之有效的策略。在此基礎上,我們大致歸納了傳統工業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策略。通過遼中南工業區的案例學習,我們也要注意到,對魯爾區的經驗不可以全盤照搬,一定要因地制宜。
【教學反饋】
【板書設計】
第四節 德國魯爾區的探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70250.html
相關閱讀:自然災害及其影響
非可再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對策
正午太陽高度
中國的生物災害
旅游規劃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