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中國的水文災害學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M
《中國的水文災害》導學案
【重難點】
重點:①洪澇災害和風暴潮災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及災情特點。
②長江中下游地區構成水文災害多發區的原因。
難點:長江中下游地區構成水文災害多發區的原因。
【基本知識】
一、洪水災害
1.我國洪水災害分布總的特點:
①東部多,西部少; ② , ;
③ ,高原山地少; ④山脈東坡和南坡多, 。
2、暴雨洪水——影響我國范圍最廣、時間最長、危害最大的洪水災害。
(1)暴雨成因: 、 等天氣系統帶來的暴雨。
(2)發生時間:與 的時空分布高度一致,在東部季風區,暴雨集中發生在每年的 月,自南向北推移。
(3)分布: 。
3.我國洪水類型比較(填表)
類型洪水來源主要分布地區發生時間
暴雨
洪水主要有臺風、鋒面等帶來的暴雨暴雨的時空分布高度一致,在東部季風區,暴雨集中發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融雪洪水由積雪融水和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北和東北山區。
冰凌洪水主要發生在黃河上游的寧夏、內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其次發生在松花江部分河段。要發生在河流封凍和解凍的季節
4.雨澇
(1)分布:
(2)誘發雨澇的自然因素:
季風區降雨多、暴雨集中;地勢低平、河流排水不暢;
其根本原因:東部平原地區 , 。
5、我國洪澇災害的災情特點——
范圍廣、發生頻繁、突發性強,而且損失大。
其中, 受洪水災害影響最為嚴重。
6、人為因素對洪澇災害的影響

思考:為什么七大江河流域是我國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的重點?
我國的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東部季風區的七大江河流域的中下游,這里農業和工業發達,人口和城市集中,洪澇可以導致嚴重的災情,因此是防洪的重點地區;七大江河的中上游地區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狀況,使得下游泥沙淤積,河道堵塞,直接影響中下游的排洪泄洪情況,因此七大江河流域也是我國防治水土流失的重點;也可以認為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七大江河地區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二、風暴潮災害——我國最嚴重的海洋災害
1、主要危害:
不僅毀壞船只,而且破壞房屋、農田、海堤以及碼頭、港口等工程設施,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員傷亡。受災體的 越高,造成的損失越大。
2、危害地區:
廣泛發生在 灣到 灣沿海。東南沿海主要為臺風風暴潮,其中長江口、錢塘江口、珠江三角洲、臺灣、海南等地受災最為嚴重。
3、類型: 風暴潮和 風暴潮
4、發生時間:臺風風暴潮主要發生在 月,以 月和 月最集中。
溫帶風暴潮主要發生在 和 。
三、水文災害多發區——長江流域
1.災害鏈:暴雨 洪澇 風暴潮
2.長江流域水文災害災情嚴重的原因:
(1)自然原因




(2)人為原因



3.1998年洪澇災害的發生原因
(1)自然原因 (2)人為原因
當堂訓練
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決定,從2003年起,全國高考時間由每年7月的7、8、9日,提前到每年6月的7、8、9、10日。這一調整的主要原因是我國大部分地區7月份的氣溫總體偏高,自然災害頻發,對考生復習應考及考試閱卷的組織工作帶來很大影響,社會各界要求將高考時間提前的呼聲日趨強烈。據此回答1-3題。
1.我國大部分地區7月份自然災害頻發,對考生復習、應考會產生影響。這里的自然災害主要是指( )
A.沙塵暴 B.臺風 C.水災 D.泥石流
2.上述自然災害近年來頻發地區主要是指我國( )
A.西北地區 B.西南地區 C.黃河中下游地區D.長江中下游地區
3.我國大部分地區7月份的氣溫總體偏高,其最主要原因是( )
A.受鋒面雨帶的控制 B.受太陽輻射的影響
C.受副熱帶高壓控制D.受印度低壓控制
4.我國溫帶風暴潮發生的季節是( )
A.冬季和春季 B.春季和秋季 C.夏季和秋季 D.秋季和冬季
5.長江流域水文災害多發的人為原因是( )
①濫伐森林,水土流失 ②圍湖造田 ③是我國經濟核心地帶 ④位于季風氣候區 ⑤東部臨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⑤
我國淮河流域頻發洪水,每年都必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抗洪救災。據此回答6-7題。
6.淮河多水災的原因是( )                        
①支流多、诿磕昴媳敝Я魍瑫r進入汛期、哿饔騼嚷洳钚 、軞夂虍惓!、荼┯觐l繁 ⑥季風活動的年際變化大、吆拥缽澢M窄 ⑧湖泊淤積
 A.②③④⑥⑦   B.①③⑤⑦⑧  C.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⑦⑧
7.下列治理淮河水災的措施,正確的是( )                
 A.移民建鎮,退田還湖,平垸行洪
B.因洪澤湖泥沙淤積嚴重,截斷淮河與洪澤湖的水道聯系
C.加固大堤,利用京杭運河水道排泄洪水
D.上游修建水庫,攔蓄洪水;中游修蓄洪分洪工程;下游開挖整治入海入江水道
8.關于洪水造成的危害,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沖毀房屋、淹沒農田   B.引起瘟疫和傳染病的爆發
C.水電供應中斷,生活秩序紊亂 D.對農業危害較大,對工業沒有多大影響
9.關于長江洪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長江洪災,完全是由于長江流域降水多,又多暴雨造成的
B.長江洪災是人為因素造成的
C.1998年的特大洪水,有自然因素,人為原因的加劇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D.“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災”,說明人為因素的影響不大,而三峽對干流的扼制起了重要作用
10.下列做法不利于避免或減輕洪水造成損失的是( )     
A.長江中上游地區植樹造林   B.長江中下游地區圍湖造田
C.黃河下游加固江防大堤    D.三江平原恢復和重建沼澤濕地
11.長江中上游防護林的主要生態功能是( )
A.涵養水源,保持水土 B.美化環境,吸煙滯塵
C.防風固沙,保護農田 D.減弱噪音,調節氣候
12.下列哪項措施可以從根本上減少或減輕長江流域內發生的特大洪災( )
A.加強流域內的用水管理B.修筑河堤
C.加強全流域內的綠化D.圍湖造田,發展農業
13.一般來說,發生下列條件中的哪些情況,長江流域會發生全流域的特大洪災( )
①上游與中游干支流水位同時進入汛期或汛期因延長而重疊
②長江中上游森林植被破壞嚴重,涵養水源的作用減弱
③因泥沙淤積或圍湖造田造成干流排水不暢,湖泊調蓄能力減弱
④長江流域的面積擴大,中下游湖泊眾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4.讀我國洪水災害分布圖,分析回答:

(1) 形成我國東南沿海風暴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 從氣象原因分析我國長江中下游洪水災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3) 從氣象原因分析我國松嫩平原、四川盆地洪水災害的主要原因分別是什么 ?
(4) 如何防御洪澇災害 ?

15.讀下列文字材料,回答問題。
“1972年以來,黃河下游已有21年出現斷流現象,斷流的時間和斷流河段的長度逐年增加。70年代平均斷流河段的長度是242千米,90年代增加到400多千米。90年代以前,一年之內斷流的月份不超過3個月。進入90年代,一年內斷流最多達227天。據統計,1992-1996年因斷流和供水不足造成的經濟損失達268億元。”
(1)從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兩方面分析近年來黃河發生斷流現象的主要原因。

(2)黃河除了斷流以外,還存在哪幾方面的嚴重問題?

(3)綜合治理黃河,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淮河流域連降暴雨,降水量比常年多1—4倍,出現自1991年以來的最大洪水;淮河旱災逐年加劇之勢,且旱災重于水災。1994年淮河流域出現春旱連伏旱,伏旱接秋旱的長期大旱,全流域受災農田超過1億畝,淮河干流斷流長達120天。
材料二:淮河流域示意圖

(1)圖中①②所代表的河流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據圖描述淮河的水系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3年6.7月間淮河流域發生特大洪災,從災害學意義上講,淮河地區我國南北過渡地帶,其降水具有北方地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和南方地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點。
(3)從自然和人為原因分析淮河流域內旱澇災害頻繁的原因

(4)淮河歷史上出現過多次洪澇災害,你對防治淮河洪水在什么好建議?

(5)淮河下游的洪澤湖由于泥沙淤積,已成為“地上河”,成為此次淮河防洪的重要地段之一。根據河流的補給形式,分析淮河流域“退田還湖”“封山植樹”等措施在防洪上的重要作用。
中國水文災害參考答案
一、洪水災害
1.沿海多 內陸少 平原低地多 西坡和北坡少
2.臺風 鋒面 暴雨的時空分布 4—9 東部季風區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3.東部季風區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受氣溫升高制約,融雪洪水一般發生在每年的4—5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發生在7~8月。 冰凌堵塞河道
4. 東經110°以東,北緯20°~45° 地勢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暢 5.農業
6.水土流失 河流蓄洪、泄洪能力下降 資產、人口等密度加大
二、風暴潮災害——我國最嚴重的海洋災害
1.價值 2.遼東 北部 3.臺風 溫帶 4.7~10月 8 9 春季 秋季
三、水文災害多發區——長江流域
2.西南季風和東南季風的影響階梯的交界處,多山;迎風坡 中下游地勢低平,排水不暢 東部臨海 濫伐森林、水土流失 泥沙淤積、圍湖造田,河湖蓄洪行洪能力降低 我國經濟核心地帶
1.C 2.D 3.B 4.B 5.A 6.B  7.D 8.D 9.C 10.B 11.A 12.C 13.A
14.(1) 臺風侵襲 (2) 準靜止鋒 (3) 北方冷氣團與暖氣團相遇,形成快行冷鋒;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位置偏西,太平洋暖 濕氣流沿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部邊緣進入四川,遇地形或北方冷氣流影響降暴雨。
15.(1)黃河水資源不豐富,平均年徑流量比較小,且季節分配不均衡,冬春枯水期易造成斷流;黃河沿岸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上中游沿岸城市及工業用水量大,影響下游徑流量;農業用水浪費(漫灌等),水資源利用率低。
(2)洪水威脅、泥沙淤積(水土流失)、嚴重水污染。
(3)興建蓄水、調水工程,加固下游大堤;植樹種草,搞好水土保持;加強水資源的管理,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
16.(1)黃河 長江 北岸支流長而多,南岸支流短而少
(2)暴雨集中,降水變率大 暴雨歷時長,強度大
(3)自然原因:春季鋒面雨帶沒有到達,往往形成“春旱”;夏季,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伏旱”嚴重;有些年份,當夏季風過強時,鋒面雨帶迅速北移,淮河流域降水稀少。
人為原因:淮河流域墾殖指數高,農田面積大,農業用水量大;森林植被破壞嚴重,植被涵養水源能力差。
(4)上游植樹造林,加強水土保持;在各大支流修建水庫,調蓄徑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開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加強湖泊對洪水的調節能力;加強預報、監測,提高人們的防災、減災意識。
(5)①河流的補給形式主要有雨水、季節性積雪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其中以雨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徑流量變化一般較大,以湖泊水、地下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徑流量變化一般較小。②淮河主要以雨水補給為主,受季風氣候的影響,淮河徑流量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較大,常形成旱澇災災!巴烁湖”“封山育林”可以利用湖泊的蓄水功能和森林的涵養水源的功能,減少雨水補給的比例,增加淮河徑流量的湖泊水和地下水補給的比例,從而減小淮河徑流量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以利防洪抗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73767.html

相關閱讀:旅游規劃學案
非可再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對策
自然災害及其影響
正午太陽高度
中國的生物災害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