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如何重建戰后世界,特別是如何解決世界經濟領域里的貨幣、貿易等問題,成為戰后世界經濟恢復和發展的關鍵。
二戰前的近200年間,世界經濟一直以歐洲國家為中心。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西歐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都遭到了嚴重破壞,實力大減,尤其是以英國為核心的舊的世界經濟格局趨于崩潰。相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于美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強大的產業力量,經濟實力在戰爭中急劇增長,這就為美國取代了英國主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提供了物質基礎。
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大的受益者,美國乘機要求建立以自己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以鞏固自己的霸權地位。
建議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歷史縱橫】內容,使學生通過具體數據理解,二戰后美國的綜合國力迅速崛起,成為建立新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核心力量的必然性。
2.概況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美英等西方國家為了穩定戰后的國際貨幣金融制度,于1944年7月10日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雷頓森林舉行了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決定成立一個國際性的金融機構,以促進國際間的貨幣合作。經過激烈的爭論,美國憑借其政治經濟實力,最終迫使與會各國接受了美國提出的方案,會議通過了以懷特計劃為基礎的《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最后決議書》及附件,這些文件統稱為《布雷頓森林協定》。
建議教師充分利用課本插圖《布雷頓森林會議各代表團團長合影》和【資料回放】,一方面通過插圖想象、感悟布雷頓森林會議的場景,另一方面通過史料的解讀,了解《布雷頓森林協定》的內容,加深對此次會議的認識和理解。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布雷頓森林會議最后通過了體現美國意志的決議及附件說明了什么?
說明了美國領導世界經濟的時代到來,由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決定;也說明國際地位的表現是以經濟實力為基礎的。通過第一目的學習,總結出二戰后初期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特點,并通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的規律,了解美國如何必然成為這一時期資本主義經濟的主導。認識到:經濟實力是外交活動的基礎。
二、第二目“世界貨幣體系的建立”。主要介紹了根據“布雷頓森林協定”規定,建立的兩個國際金融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美國通過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在這兩個組織的決定性控制權。由此建立了以美元為支柱的國際貨幣制度,逐步形成了以美國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
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成立:1945年12月2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告成立并于1947年3月1日成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偛吭O在華盛頓。現有成員國180多個。中國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創始國之一。1980年4月17日中國代表權得以恢復。
宗旨:穩定國際貨幣體系。通過穩定國際匯率,消除妨礙世界貿易的外匯管制,在貨幣問題上促進國際合作,并通過提供短期貸款,協助成員國解決其國內經濟困難,以平衡國際收支的逆差。
2.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世界銀行)
成立:1944年7月在美國舉行的布雷頓森林會議,除了通過《國際貨幣基金協定》,還通過了《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該協定1945年12月27日由28國政府代表簽署,國際復興開發銀行正式成立。1946年6月25日開始營業,次年成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該銀行通常被稱為“世界銀行”。目前世界銀行共有成員140多個。該行于1980年5月恢復我國的合法席位,總行設在美國華盛頓,并在巴黎、紐約、倫敦、東京、日內瓦等地設有辦事處,還在20多個發展中成員國設立了辦事處。
宗旨:初期是致力于戰后的歐洲經濟復興,后轉向世界性的發展援助,即為成員國生產性投資提供長期貸款和技術援助,以協助成員國復興經濟和開發資源。
教學建議:利用教材中的插圖:《世界銀行總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標志》,解讀兩個國際金融組織的成立情況及其宗旨。進一步兩者明確之間的關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相互補充,前者的首要任務是保持匯率的穩定和國際收支的平衡,后者側重支持會員國的經濟發展計劃和經濟開發。
3.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
(1)核心制度內容──加權投票制度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都實行加權投票制度,指每個成員國的投票權與其在基金的配額,即向基金的認股份額成正比。根據布雷頓森林會議,每個成員國有基本投票權250票,另外每增加相當于10萬美元的配額,便增加1票。這種按照資金的配額決定各國投票權的大小的制度,使該組織實際上也為經濟實力最強,占有股份最多的美國所操縱。
(2)核心制度內容──“雙掛鉤一固定”的世界貨幣制度
《布雷頓森林協定》規定:美
美元同黃金掛鉤、其他各國貨幣同美元掛鉤。
所謂美元同黃金掛鉤是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員國,必須確認美國政府在1934年規定的1美元含金量為0.888671克,即35美元一盎司的黃金官價,并把這一官價作為國際貨幣制度的基礎。美國承擔各國按黃金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的義務。各國政府必須協助美國政府維持黃金官價。所謂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鉤,就是各會員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按各自貨幣的含金量與美元確定固定比價。這一規定,使美元等同于黃金,美元從此有了“美金”的說法;與美元比起來,其他國家的貨幣處于從屬地位,確立了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中心地位、主導地位正如當時美國財政部長福勒所說:“各個行星圍繞著太陽轉,各國貨幣圍繞著美元轉!
建議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引導學生思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有哪些重要規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如何穩定各國匯率?怎樣體現美國的意圖?從而理解“布雷頓森林體系”是一個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美國通過布雷頓森林體系,掌握了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命脈。
4.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影響
教材從兩個角度概括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影響:
第一,為世界貨幣關系提供了統一的標準和基礎,有利于維持戰后世界貨幣體系的正常運轉,為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引起了貨幣制度危機,導致金本位制崩潰,國際貨幣金融關系呈現出一片混亂局面。而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使國際貨幣金融關系又有了統一的標準和基礎,混亂局面暫時得以穩定。同時,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活動對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一方面,基金組織提供的短期貸款暫時緩和了戰后許多國家的收支危機,也促進了支付辦法上的穩步自由化,基金組織的貸款業務迅速增加,重點也由歐洲轉至亞、非、拉第三世界。另一方面,世界銀行提供和組織的長期貸款和投資不同程度地解決了會員國戰后恢復和發展經濟的資金需要。總之,布雷頓森林體系在戰后二十多年的時間給全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構架,西方各國在這個體系下都完成了戰后經濟的復蘇并走向繁榮。
第二,加強了美國在國際金融領域的特權和支配地位。一方面,美國憑借強大的科技和資本優勢,在全球范圍內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新一輪資本擴張,加大了南北經濟發展的差距;另一方面,憑借在國際金融中的特權和支配地位,美國壟斷組織增發美元代替黃金,作為輸出資本,購買外國貨物、企業以及支付海外駐軍的龐大費用。于是黃金大批流入美國,增強了美國稱霸世界的實力。
建議教師適當補充一些數據史料,闡釋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影響,避免將結論生硬地強加于學生。另一方面,注意引導學生一分為二地評價布雷頓森林體系。
三、第三目“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本課除了介紹布雷頓森林體系外,還介紹了美國倡導建立的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貿易組織,以使得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內容有相對的完整性,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的過程。
1.關貿總協定出臺的背景
必要性:國際政局的變化和1929年危機,使人們認識到加強國際貿易協調與合作的必要性。
可能性:戰后美國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并積極倡導建立國際貿易組織。
2.《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簽署
簽署:1947年10月,美國、中國等23個國家在日內瓦簽署《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簡稱關貿總協定。
宗旨:降低—減少—實施──實現。降低關稅,減少貿易壁壘,在實施互惠和非歧視的基礎上實現國際貿易自由化。
作用:創造—推動。創造了一個自由貿易環境,推動了戰后世界經濟的發展。自關貿總協定締約以來,共舉行了八輪多邊貿易談判。這些談判緩解了當時國際貿易中的矛盾,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建議教師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以準確把握關貿總協定的宗旨及其作用。利用【學思之窗】的內容,引導學生分析認識關貿總協定的作用。同時強調關貿總協定是一個有關關稅及貿易政策的國際性多邊協定,不是一個正式的國際組織,但實際上一直起著國際經濟組織的作用。以此為第24課的內容: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作鋪墊。
3.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以美國為主導
建議教師依托最后一個自然段進行,學生理解下列問題:
(1)標志: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組織成立、《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簽訂,構成了調整世界經濟貿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2)作用:標志著戰后世界經濟已經朝著制度化、體系化方向發展。
本課小結: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與關貿總協定的簽訂,為戰后世界經濟迅速恢復與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那么,隨著西歐、日本經濟的發展,這樣一
個以美國一枝獨秀方式存在的世界經濟格局將會向著什么方向去演變呢?通過承上啟下的小結引起學生思考,為下節課的學習作鋪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326974.html
相關閱讀:高中歷史知識點:西班牙內戰
轉變歷史習題講評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從一則材料分析中國的對內改革方針
歷史模塊與歷史教學
武昌起義的經過 歷史意義及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