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9年高二下學年歷史期末知識點復習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為了幫助大家在考試前,鞏固知識點,對所學的知識更好的掌握,為大家編輯了高二下學年歷史期末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基礎解讀】

一、從“無為”到“有為”

(1)原因:秦末戰火頻繁,社會經濟破壞嚴重。

(2)目的:為了恢復生產和安定人心,統治者吸取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采取與民休息的政策。

(3)措施:減輕田租、赦免自賣為奴婢者為庶人、讓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賦稅和徭役等。

(4)結果:經過六十多年的休養生息,漢朝的經濟實力逐漸恢復和增強,人民生活安定,社會繁榮,國力日盛。

(5)漢初面臨的社會問題:

內:諸侯國的勢力日益膨脹,土地兼并嚴重,割據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為患,邊關危機,威脅著西漢的穩定。

(6)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適應國家統一形勢的發展需要,積極有為的政治思想成為時代的需要。

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董仲舒其人:

漢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學體系。漢武帝在位期間,董仲舒曾三次參加對策,闡發他的儒學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張:

(1)為適應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提出不在儒家六經范圍之內的各家學術都應罷黜。

(2)為了加強君權,董仲舒宣揚“君權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學說。

(3)董仲舒還提出了“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和仁、義、禮、智、信五種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后人歸納為“三綱五!。

三、儒學成為正統

1、儒學興起的原因:

漢武帝起用很多儒學家參與國家大政。儒家學說成為政府選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標準。士人紛紛研習儒家經典,儒學得以大興。

2、儒學教育狀況:

(1)儒家經典成為國家規定的教科書。設立專事研究和傳播五經的教官,稱為“博士”。自此,教育為儒家所壟斷。

(2)興辦太學,儒家五經博士負責教授,學完經考試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學的興辦,打破了以往由貴族官僚世代為官的陳規,使非貴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憑太學資格做官;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儒學的地位。

(3)在全國各郡縣設立學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統。儒學于各郡縣得到推廣,在民間開始處于獨尊的地位。

3、結果:儒家思想成為歷代統治者推崇的正統思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328976.html

相關閱讀:武昌起義的經過 歷史意義及影響
轉變歷史習題講評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歷史模塊與歷史教學
從一則材料分析中國的對內改革方針
高中歷史知識點:西班牙內戰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