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逐題分析到整體分析
從每一道錯題入手,調查分析錯題的知識原因、能力原因、解題習慣原因等。分析思路是:①這道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什么?②知識點的內容是什么?③這道題是怎樣運用這一知識點解決問題的?④這道題的解題過程是什么?⑤這道題還有其他的解法嗎?在此基礎上,學生就可以得出一個總體結論了。
2.從數字分析到性質分析
京翰揭示稱,此類分析要點有三:①統計各科因各種原因的丟分數值。如計算失誤失分、審題不清失分、考慮不周失分、公式記錯失分、概念不清失分等。②找出最不該丟的5~10分。京翰強調,這些分數是最有希望獲得的,找出來很有必要。在后續學習中,努力找回這些分數可望可及。③任何一處失分,可能是偶然性失分,也可能是必然性失分,學生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到失分的真正原因。
3.從口頭分析到書面分析
京翰一對一的高三數學教師黃老師任教10余年,強調“反思”在學習過程中的十分必要性。黃老師稱,所謂“反思”,就是自己和自己對話。從潛意識的存在到口頭表達是一次進步,從口頭表達到書面表達被曝又是一次進步。書面表達是考后試卷分析的最高級形式。所以,建議學生在考試后寫出書面的試卷分析。這個分析是以后進步的重要階梯。
4.從歸因分析到對策分析
以上分析,都屬現象分析,在此基礎上,學生就可以進行歸因分析和對策分析。三種分析逐層遞進:現象分析回答了“什么樣”,歸因分析回答“為什么”,對策分析回答“怎么辦”。對此,學生要首先做到心中有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280604.html
相關閱讀:轉變歷史習題講評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高中歷史知識點:西班牙內戰
歷史模塊與歷史教學
從一則材料分析中國的對內改革方針
武昌起義的經過 歷史意義及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