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如何正確理解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民族區域自治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創舉”,它是在充分考慮歷史淵源和現實依據、政治條件和經濟條件的基礎上,成功地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

  1.從歷史傳統看,“大一統”始終是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和最高目標。入主中原的各族政權,都以統一中國為榮,以統一中國為己任。統一是中國歷史的主流,分裂從來不得人心。歷代中央政府都對少數民族地區采取不同于內地的特殊政策進行治理。這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歷史淵源。

  2.從民族關系看,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各民族之間始終存在著密切而廣泛的經濟文化聯系,各族人民共同開拓了祖國遼闊的疆域,共同凝聚成偉大的中華民族,共同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和歷史的進步。中華文明史既是一部各民族形成和發展史,也是一部多民族相互交融、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歷史。

  3.從文化淵源看,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中華民族身份的認同,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文化基礎。在共同創造中華民族發展史的進程中,各民族對祖國山川土地、傳統文化高度依戀,對國家榮辱興衰和前途命運強烈關注,對祖國母親飽含深情。特別是1840年以來,在救亡圖存的抗爭中,各民族同仇敵愾,一致對外。共同的家園、共同的命運、共同的抗爭,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和大團結,增強了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4.從現實條件看,我國各民族呈現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漢族人口眾多,少數民族聚居處地大物博,漢族和少數民族地區存在著很強的互補性。同時,每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也各不相同。我們既要致力于維護國家統一,共同建設強大的祖國,也要從民族、地區的實際出發,注意照顧差異和特點。

  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實施,對于發揮各民族人民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性,實現民族平等,增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加強人民民主專政,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380066.html

相關閱讀:高中歷史知識點:西班牙內戰
轉變歷史習題講評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歷史模塊與歷史教學
武昌起義的經過 歷史意義及影響
從一則材料分析中國的對內改革方針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