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淺閱讀與深閱讀》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議論文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淺閱讀與深閱讀 閱讀有深淺之分,淺閱讀是指瀏覽式的、泛泛的閱讀,不用對所閱讀的內容做深入的思考;深閱讀是指進入內容情境,加進許多深刻思考的閱讀。淺閱讀和深閱讀既是閱 淺閱讀與深閱讀
閱讀有深淺之分,淺閱讀是指瀏覽式的、泛泛的閱讀,不用對所閱讀的內容做深入的思考;深閱讀是指進入內容情境,加進許多深刻思考的閱讀。淺閱讀和深閱讀既是閱讀的態度,也是我們閱讀不同內容時所應采取的不同方式。適合淺閱讀的,我們不必去深度閱讀,同樣,適合深度閱讀的,也不應淺閱讀。如何區分,這需要智慧,F在令人擔憂的閱讀現象是,淺閱讀成為大多數人醉心閱讀的方式,將閱讀娛樂化、游戲化、碎片化當成時髦,對內容追求淺易,不愿做深入思考,淺嘗輒止、不求甚解。
屏幕閱讀適合淺閱讀,無論電腦還是手機,只要打開,信息就會蜂擁而至,令人有應接不暇之感。獵奇心總會驅使我們不斷地進行點擊搜索,可是我們又總不能安下心來靜靜地閱讀。我們會輕易得到大量信息,但是我們得到的知識很少,更不用說思想和智慧。毋庸置疑,有的紙質讀物也適合淺閱讀,如一些生活類報紙和非學術類刊物以及導游、指南、漫畫類圖書,提供的多是信息和基本知識,可隨手瀏覽翻閱,不必投入過多精力去研究。重要的是,我們要把獲取的信息加以整理,擷取精華,淘汰垃圾,萬萬不可在海量信息面前無所適從而被淹沒。
不可否認,人文經典是要求深度閱讀的,并且最好的方式是紙質閱讀。何為經典?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爾維諾在《為什么讀經典》一書中列舉了十四條經典的標準,首條便是非常經典的表述:“經典是那些你經常聽人家說‘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美國作家莫提默•艾德勒、查理•范多倫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也指出:“人間有許多問題是沒有解決方案的。一些人與人之間,或人與非人世界之間的關系,誰也不能下定論。這不光在科學與哲學的領域中是如此,因為關于自然與其定律,存在與演變,誰都還沒有,也永遠不可能達到最終的理解,就是在一些我們熟悉的日常事物,諸如男人與女人,父母與孩子,或上帝與人之間的關系,也都如此。此事你不能想太多,也想不好。偉大的經典就是在幫助你把這些問題想得更清楚一點,因為這些書的作者都是比一般人思想更深刻的人。”他們對經典的表述,絕對是經典的。經典是作者對時代、社會、歷史人生深邃思索的產物,超越時間空間,具有普世價值。
中國古代也有關于經典的精彩表述,魏征在《隋書•經籍志序》曰:“夫經籍者也,神機之妙旨,圣哲之能事,所以經天地,緯陰陽。”經典的產生,不是在輕松狀態下完成,大多都是經過了精神磨難。外國作家也有許多經典,有些經典可以成為我們一生的精神導師。
閱讀經典要將自己對人生的思考和對社會的認識結合起來,因此,深度閱讀有時是伴隨著對歷史、社會、人生一起思考的,有時興奮,有時憂郁,有時痛苦,掩卷深思而苦苦尋求答案。讀《論語》、《老子》、《莊子》,圣賢的思想光芒穿越幾千,仍然使我們心靈震顫。當代也有經典,如卡森的《寂靜的春天》、賈雷德•戴蒙德的《崩潰——社會如何選擇成敗興亡》。前者開啟了世界環保運動,功不可沒;后者探討了世界環保問題與人類未來命運的關系。梁曉聲在參加國家圖書館文津獎評選時發表感言,認為戴蒙德的《崩潰》“像一位教士在拉動連接教堂大鐘的繩索,也像中國的僧人們在—下下用懸木推敲寺鐘。有信仰的人面對危機大抵是不動聲色的,由他們所敲響的警世鐘聲卻是振聾發聵的”。閱讀這類經典,每一個有良知的讀者都會對作者肅然起敬,對他們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刻思索。
我們提倡讀經典,但不提倡所有人都讀經典。圖書是分不同種類和層次的,讀者的文化水平也不同,如果讓那些初等文化和中等文化程度的人讀高深的經典,他們就會望而卻步,硬著頭皮讀下去也會搞得一塌糊涂,收效甚微,不如建議他們對一些通俗淺顯的讀物進行深度閱讀,那樣收獲會更大一些。比如,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人,與其讓他讀儒家、道家的經典,不如讀一些通俗易懂的介紹性讀物來得實際;讀《一本書讀懂中國近代史》,可能比讀蔣廷黼的《中國近代史》收獲更大,盡管后者是公認的經典。因為讀書最反對裝門面,對于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就要提倡讀原著,細細體會經典的深厚內蘊,不必再聽別人轉述,因為這畢竟離經典遠一些,重要的是要從經典中讀出自己的感受來?上КF在只是強調閱讀的重要性,籠統地提倡閱讀經典,而關于怎么讀和讀什么都講不清楚,對讀者的分層指導也不夠,以致整個社會的閱讀效果依然很差。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08810.html

相關閱讀:宋石南《大學的三種精神》閱讀答案
《人類的集體道德記憶》閱讀答案
高二議論文賞析閱讀:《淺議經典文化教育》閱讀答案
摘編自孫燾《美,價值觀的意義建構》閱讀答案
“藝術批評”閱讀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