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題。
①
如果問人為什么不讀書,回答常常是沒時間、沒精力。但另一方面,日常生活類圖書之外,成人讀盜墓、穿越;孩子讀圖文、漫畫卻越來越多。去圖書零售市場的報告,虛構類書籍銷售的前五名全為郭敬明與韓寒包攬,許多大學圖書館的名著出借率被排在百位之外。以圖代書,做在線閱讀,甚或以上
、刷微博代替閱讀的也不在少數。這種
“
淺閱讀
”
風氣的存在,凸顯了整個社會浮躁膚淺的荒敗的景觀。
②
音畫構成的具象,多刺激感官,不觸及心靈。耽溺日久,很容易使人產生惰性,形成按給定預設被動接受的知覺依賴,進而造成遲鈍自閉,溝通不良。嚴重的,連生存都會發生問題。至于網絡,因常提供即刻性與碎片化的資訊,在使讀網帶上時尚化的
“
輕閱讀
”
特性同時,也會程度不同地損害閱讀的品質,造成人智力的降級與思想的衰退。對此,尼古拉斯
•
卡爾的《淺。夯ヂ摼W如何毒化了我們的大腦》有很詳盡的討論。因網絡對人
“
神經線路
”
與
“
記憶程序
”
的重新編布,使人的閱讀常流于字表滑行,而無法做深入的思考,由此,他會覺得《戰爭與和平》太長,《追憶似水華》又太晦澀,并將愛讀經典視為前人少環境刺激、無處可去養成的老嗜好,而將其毫無顧惜地拋棄?墒聦嵤,盡管現實世界無限廣闊,虛擬空間更豐富多彩,但如果人們對它的貪戀是以犧牲自身與客體世界的區別為代價,就太不值了。因為眾所周知,人與包括機器在內的客體世界的分離能力與分離程度,恰恰是人所具有的本質力量的表征。它不但構成了文化的基本定義,也是一切經典創造的終極要旨。有鑒于此,我們實在不能相信,一味的讀圖和讀網有益人的精神。相反,它在提供便捷的同時容忍懶惰,因此毋寧說是有害的。
③
如今已有人不再思考問題,只想著去哪里找現成的答案,甚至哪里有上網點,全不知批判式思維的形成,更依賴人的
“
原始硬盤
”
一一人經由經典閱讀養成的智慧頭腦,以及由其分析整理過的知識記憶。至于因分析能力與實際享有信息數量不對稱,造成的一些輕人的價值觀傾圮,就更觸目驚心。而那種對深邃思想的卓越追索,對人類整體性精神出路的關切,恰恰經典里最多,甚至就是經典最顯著的徽標。
④
經典閱讀有全然不同于
“
淺閱讀
”
的特點。它有對普遍性和本原特征的熱切關注,能助人了解世界,觀照自我,因此提供給人的是切切實實的精神養料。
⑤
所謂了解世界,是說借由經典提供的經驗,人們能找到世界的原始圖景,從而認清未來發展無窮。相信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會,也發過類似的感慨
——
這個世界是如此之美,但人看到的是如此之少。僅僅是因為沒時間、沒精力嗎?其實,主要是因為個體常受種種困擾的限制,未能獲得了解世界的能力與方法。而經典閱讀能讓自感處處受限的我們在身心解放中拓展視野,此所以,這個活動會被稱為
“
心靈的探險
”
與
“
靈魂的壯游
”
;蛞詾,生活是最好的導師,這話自然不錯,但對于經典閱讀,我們想說的是,生活并不必然就比虛構具有更多的真實,世界也并不必然就比人的心智創造更能象征存在的本質,而由媒體構建出的生活世界,有時更只是表象,它的膚泛和破碎,根本不足以映像真實的世界。如果沒有經典思想的燭照與指引,它們完全有可能被表現得毫無真實感,更遑論深邃。由此,透過現象,直抵本質,在不出離歷史細節和人性真實的同時,認識和把握世界的任務也就無從完成。
⑥
所謂觀照自我,是說人生有限,決定了人有使命要完成,不但對自己和家人,還有對國家和社會。而要做到這些,了解自己非常重要。但實際情形是,人恰恰最難自知,故
“
自知者明
”
與
“
認識你自己
”
,會成為橫亙在東西方所有人面前的千古難題。而經典閱讀在很大程度上恰恰能助人了解自己,因為它致力于一切假真和偽善的剔析,對集天使魔鬼于一身的人性原態更有深刻的追索,這些都能讓人從中發現一個真實的自己,從而疏浚心源,檢點小我,喚出自覺意識,養成反省習慣,然后從心底生出廣大的社會關懷,乃至以天下為己任的高上的擔當。正是從這個意義上,羅曼
•
羅蘭說,
“
從來沒有人為讀書而讀書,只有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
”
,普魯斯特所謂
“
閱讀過程是一交流的過程,是一次與不在場或已死去的當事人的心靈對話
”
,也是強調通過人書對話真正認識自己。
⑦
在此,我愿再舉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為什么要讀經典》中懇切的告誡:
“
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并喜愛它的人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
”
,
“
每一次重讀經典,就像初次閱讀一般,是一次發現的航行。經典是這樣一種東西,它很容易將時下的興趣所在
,
降格為背景噪音
”
。
(節選自汪涌豪《經典閱讀的當下意義》,有刪改)
1
、下列不屬于作者所說的
“
荒敗
”
的具體內容的是:(
3
分)
A.
音畫作品使人產生惰性,因為音畫構成的具象,多為感官刺激,不能觸及到閱讀者的心靈。
B.
音畫構成的感官刺激,能讓讀者形成按給定預設被動接受的知覺依賴,進而造成遲鈍自閉、溝通不良的危害。
C.
讀者在閱讀網帶上的時尚化的
“
輕閱讀
”
碎片化資訊時,造成了因讀網產生的智力的降級。
D.
網絡上時尚化的
“
輕閱讀
”
,會程度不同地損害閱讀者的品質。
2
、下列對
“
經典閱讀的當下意義
”
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
分):
A.“
經典閱讀
”
有對普遍性和本源性特征的熱切關注,它全然不同于
“
淺閱讀
”
。
B.“
經典閱讀
”
能讓人關照自我,發現真實的自己,產生以天下為己任的高上的擔當。
C.“
經典閱讀
”
能讓人們直抵世界的本質,從而認清未來發展無窮。
D.“
經典閱讀
”
可以讓閱讀者通過了解經典向人們提供的經驗,進而獲得了解世界的能力和方法。
3
、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
3
分)
A.
引用羅曼
•
羅蘭和普魯斯特的話說明閱讀經典作品有利于認識自己。
B.
作者認為每一次重讀經典,就像初次閱讀一般,是一次發現的航行。
C.
批判式思維的形成依賴于人經由經典閱讀養成的智慧頭腦,及由其分析整理過的知識記憶。
D.
網絡的特點使人們的閱讀常常流于字表的滑行,無法做深入的思考。篇幅較長的作品,文字不易理解的作品,往往被閱讀者毫無顧惜的拋棄。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1
、
D(“
會程度不同地損害閱讀者的品質
”,
應為
“
會程度不同地損害閱讀的品質
”)
2
、
A(A
選項不屬于
“
經典閱讀的當下意義
”)
3
、
B(
不是
“
作者認為
”
是
“
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在《為什么要讀經典》中懇切的告誡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09601.html
相關閱讀:《人類的集體道德記憶》閱讀答案
高二議論文賞析閱讀:《淺議經典文化教育》閱讀答案
宋石南《大學的三種精神》閱讀答案
“藝術批評”閱讀答案
摘編自孫燾《美,價值觀的意義建構》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