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閱讀:人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和人在自身發展中的主體地位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議論文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 6 ~ 8 題。 人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和人在自身發展中的主體地位,決定了教育目的的價值追求應該是把人培養成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教育在人的發展與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
6

8
題。
人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和人在自身發展中的主體地位,決定了教育目的的價值追求應該是把人培養成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教育在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之間的中介轉化地位決定了教育只能著眼于人的發展。然而,教育培養的不是抽象的人,不是無價值內涵的人,而應該是作為社會歷史活動主體的人。
實踐的人是有意識的、自由自覺的和能動的存在物,這表現在以“
主體性意識”
為核心的自為、自覺、自主、自由、自創等諸多方面。主體雖然特指人,但人并不因此就能自然而然地成為真正的主體。即使在某種意義上人都能成為某種意義上的主體,也有一個主體性強與弱的差異。真正作為主體的人或主體性強的人,必須具有相應的主體價值、主體能力、主體權利、主體義務、主體意識和主體地位。這就要求人在實踐活動中必須不斷地充實自己的主體力量,并正確地使用和發揮這種力量。為此,人就必須客觀地認識外界客體和正確地認識主體自身,這是人獲得主體力量和主體地位的重要條件。
教育要把人培養成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關鍵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要引導人去科學地認識和把握客觀世界的規律;二是要引導人去充分認識和把握自身的價值。作為社會歷史活動主體的人,他越能科學地認識把握客觀規律,越了解客體,越具備實踐活動方面的知識和能力,他的主體力量就越強,就越能適應和超越客觀現實。因此,認識和把握客體,是人確立自己主體地位的必要條件。但是,認識和把握客體,具備與客體交往的實踐活動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只是客觀地賦予了人以主體力量和主體地位,這種主體力量和主體地位能否得以發揮和確證,還取決于人的主體性和主體意識的強弱。
要提高人的主體性和增強人的主體意識,教育就必須引導人充分認識自己的價值,即充分認識人在客觀規律和客觀環境面前的潛在的巨大能動性。據此,在教育活動中必須把人作為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來培養,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動性、自主性、創造性和超越意識。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引導人認識外部世界的規律和人自身的價值,開發人的潛能,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社會化和主體化,增強主體適應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自由度和自覺度。教育只有把人作為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來培養,才能更有效地解決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的矛盾,同時也才能更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育質量。
教育必須把人作為主體來看待和培養,這已成為現代教育的趨勢和現代教育目的的核心。堅持從人是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的角度來理解教育目的的價值追求,并依據教育在多大程度上尊重、發揮和發展了人的主體性來審度教育,這為評判教育的現代性提供了一個根本性的價值標準,也為教育實施的全過程提供了一個根本性的指導思想。
6
.下列有關“
教育”
和“
教育目的”
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教育著眼于人的發展,能把抽象的人培養成為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也能把無價值內涵的人培養成為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
B
.教育引導人充分認識自己的價值,并引導人充分認識自己在客觀規律和客觀環境面前的潛在的巨大能動性,有助于提高人的主體性。
C
.引導人認識外部世界的規律和自身的價值,開發人的潛能,提高人的素質,使人更好地適應和改造外部世界,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此。
D
.教育要有效地解決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的矛盾,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育質量,必須把人作為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來培養。
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人在獲得主體力量和主體地位后,才能客觀認識外界客體和正確認識主體自身,所以人應盡早成為實踐的主體。
B
.主體力量較強的人,能科學地認識、把握客觀規律,具備實踐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適應和超越客觀現實。
C
.現代教育呈現出把人作為主體來看待和培養的趨勢,現代教育目的的核心也在于把人作為主體來看待和培養。
D
.評價教育的現代性,最根本是看教育的目的是否是把人培養成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其是否注重人的主體性。
8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
.人在社會歷史發展和自身發展中都處于主體地位,這決定了教育在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之間處于中介轉化地位。
B
.參與社會歷史實踐活動的人具有能動性,他們表現出以自為、自覺、自主、自由、自創等為核心的主體性意識。
C
.人們在成為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后,才能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充實自己的主體力量,并正確地使用和發揮這種力量。
D
.不同的人,主體性強弱不同,在主體價值、主體能力、主體權利、主體義務、主體意識和主體地位方面會存在差異。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15638.html

相關閱讀:高二議論文賞析閱讀:《淺議經典文化教育》閱讀答案
《人類的集體道德記憶》閱讀答案
“藝術批評”閱讀答案
宋石南《大學的三種精神》閱讀答案
摘編自孫燾《美,價值觀的意義建構》閱讀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