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解答什么是儒學,先要弄清什么是“
儒”?
傳統的解釋:儒是一種職業,即從事“
相禮”
的工作。在古代,祭祀是一項十分普遍、十分重要的活動,而祭祀儀式離不開禮,要嚴格依禮來進行。祭祖、祭天、祭神等等祭祀儀式都有十分復雜的禮儀規定,一般人主持不了這樣的儀式,非從事“
相禮”
的儒來主持不可。不僅如此,部落、國家的重大政治活動和社會活動,也都有種種的儀式,儒的介入和參與,都是不可或缺的。儒在后來的演變發展,其內涵逐漸泛化,一般的讀書人、有知識有文化的人皆可稱之為儒。
儒的如上考察和把握對于我們理解什么是儒學是有幫助的。那么,何謂儒學呢?
從歷史的角度看,儒學是孔子所創立、孟子所發展、荀子所集其大成、其后綿延不絕、及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學術流派。這一定位是沒有毛病的。不過,學界更多的是從儒學的內涵或學術旨趣來把握儒學,有說儒學是心性之學,有說儒學是人學,有說儒學是一種政治哲學,有說儒學是一種倫理道德哲學,等等。凡此種種說法,無疑都有其成立的理由,很難說哪一種說法絕對的合理、科學,哪一種說法絕對的不合理、不科學。照筆者對儒學的認識和把握,我想說,儒學既是安身立命之學,更是經世致用之學,是二者的有機統一。
儒學作為一種安身立命之學,所突出的是儒學的“
內圣”
層面,所解決的是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境界、精神寄托、精神安頓問題,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精神家園問題。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筆者堅信,構建精神家園,儒學可以提供積極而豐富的思想資源?鬃又v“
樂道”
,講“
樂以忘憂”
、“
不知老之將至”
;孟子講“
養心”
講“
收其放心”
,講“
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
,皆在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生活的滿足,皆在致力于精神境界、道德境界的提升,并從此種滿足與提升中獲得精神的愉快。
儒學作為一種經世致用之學,所突出的是儒學的“
外王”
層面,所要解決的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問題,是人的物質生活、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問題。儒家特別強調“
學以致用”
,強調“
兼善天下”
,強調“
立人達人”
。孔子云:“
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也。”(
《論語·
憲問》)“
懷居”
即所謂“
懷安”
;“
士”
者,事也?鬃拥囊馑际钦f,作為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知識分子,理當用自己的理想去引領社會,用自己的思想去影響社會,用自己的作為去改進社會;理當走向社會,服務于社會,為社會、為國家、為民族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否則,飽食終日,無所用心,貪圖安逸,就不配做一個知識分子?鬃拥茏幼酉倪說過一句十分著名的話:“
學而優則仕。”(
《論語·
子張》)
表面上看,這是提倡一種讀書做官論,然究其實質而言,這卻是儒家入世品格和用世精神的最通俗表達。在一定意義上,入世和用世是儒家為儒的關節點。在天下無道的現實面前,以道家為代表的隱者認為潔身自好才是明智的選擇,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則認為,正因其天下無道,才有變革現實的必要,在變亂世為治世、變無道為有道的過程中,人生才凸顯出其意義與價值。
(
作者:邵漢明,節選自《光明日報》,
ll
月16
日)
19
.下列說法中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
選對兩項給5
分,選對一項給2
分,多選不給分)
A
.儒最初是指主持祭祀儀式的人,后來泛指一般的讀書人、有知識有文化的人。
B
.從歷史的角度來把握儒學比從儒學的內涵或學術旨趣來把握儒學更合理、科學。
C
.作者認為儒學既是安身立命之學,更是經世致用之學,這也是從儒學的內涵或學術旨趣來把握儒學的。
D
.作者認為,黨提出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應該從儒學中挖掘豐富的思想資源。
E
.儒學的“
外王”
層面是指儒家主張讀書人、知識分子應當走向社會,影響社會,服務社會,改進社會。
20
.下列言論中不屬于儒家“
內圣”
層面的一項是()
。(3
分)
A
.為仁由己
B
.克己復禮為仁
C
.我欲仁,斯仁至矣
D
.修己以安百姓
21
.請結合文意,理解劃線句子“
在一定意義上,入世和用世是儒之為儒的關節點”
的意思。(4
分)
22
.作者認為“
儒學既是安身立命之學,更是經世致用之學”
,文中有哪些理據?(4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19
.【篩選整合信息】B D
解析B
項,作者只是說從儒學的內涵或學術旨趣來把握儒學的種種說法,很難說哪一種說法絕對的合理、科學,哪一種說法絕對的不合理、不科學;D
項,作者只是說構建精神家園,儒學可以提供積極而豐富的思想資源。
20
.【理解含義】D
解析此句的意思重在“
以安百姓”
,屬于“
外王”
的層面;A B C
三項均是對自己的精神修養方面的。
21
.【理解句意】入世和用世(
走向社會;服務于社會;為社會、為國家、為民族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
是一般讀書人、知識分子成為符合儒家思想標準的讀書人、知識分子的分界線。(“
儒之為儒”2
分、“
關節點”1
分,句子大意l
分)
22
.【分析概括】(1)
孔子講“
樂道”
,孟子講“
養心”
,講“
理義之悅我心”
,皆在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生活的滿足,皆在致力于精神境界、道德境界的提升?梢娙鍖W是安身立命之學(2
分)
。(2)
儒家強調“
學以致用”“
兼善天下”
;孔子說:“
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也。”
子夏說:“
學而優則仕。”
都證明了儒家主張知識分子要走向社會,服務于社會,為社會、為國家、為民族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梢娙鍖W是經世致用之學(2
分)
。(
意思對即可,4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13653.html
相關閱讀:“藝術批評”閱讀答案
高二議論文賞析閱讀:《淺議經典文化教育》閱讀答案
《人類的集體道德記憶》閱讀答案
摘編自孫燾《美,價值觀的意義建構》閱讀答案
宋石南《大學的三種精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