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
15
題。
在今天經濟全球化的社會,商業氣味彌漫于科技觸角所能延伸到的每一個角落,“
惟利是圖”
的商業原則在現代社會得到了徹底的貫徹,這就不可避免地使大部分人服從于自身的欲望,不知滿足地去追求,當某種欲望得到滿足時,新的更高的欲望再度產生、積累,進而復求“
解欲”
,如此循環不已。然而欲望的滿足如果無所節制,其后果必然會導致整個社會文明尤其是精神文明的分崩離析。
毋庸置疑,商業文明是人類作為一種智能動物在求生過程中不斷演進其求生手段而日積月累的成果,其原動力自于人的求生本能,人類社會的演變,始終包含著形而下的“
器”
與形而上的“
道”
兩個方面,近百的歷史是“
器”
大行其道的風光史,蒸氣時代、電氣時代的接踵而至,無一不表明物質文明的發展在社會生活中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二千以前的世界,從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到唐宋元明的詩詞曲語,從荷馬時代之后的古希臘文明到中世紀的文藝復興,東西方社會的演進無不以形而上的“
道”
為主導、為核心,可以說,二千人類所積累的泱泱文化才是人之所以區別于動物的根本所在。經典,代表著幾千人類文化的精粹,是人類精神可資寄托的伊甸園,然而近代的工業科技革命不但使人類的生活重心偏離了文化主軸,而且使人類自身被文化所克制了十幾個世紀的動物本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釋放,F在,該是我們重新認識經典、閱讀經典的時候了。
商業文明倡導的是聲色犬馬的感性生活,而經典所代表的傳統文化(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倡導的則是莊敬平和的理性生活,因為理性是文化的本質屬性,理性文化倡導個體要在精神層面上實現自我,而不僅是在感官層面上滿足自我,更不是放縱自我。人之所以為人,在于人有理性,有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自我,在這方面當今的商業文明(文化)不能給予我們一絲一毫的啟示,我們惟有從百以前的古代文化中去尋求古人的蹤跡,探知當日他們面對生活的態度,所以我們提倡重讀經典,以之為理性生活重新開始的發端。
經典在文化上的價值,表現于熏陶一種正當人格的養成,同時經典具有調理人心、救治商業文明所帶的種種弊端的作用。我們所提倡的經典,首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著作。重讀經典,除了儒家的傳統經書,如眾所周知的“
四書五經”
之外,還應包括先秦諸子的著作,如《莊子》、《墨子》、《韓非子》等等,以及歷代的詩詞歌賦,這些經典著作都是使人能夠暫時從紛紜擾攘的商業社會中抽身而出的良師益友,讓自己能夠浸潤于文化的氛圍之中,感受作為人進行理性思維的愉悅,并感受因這種理性思維而存在的人生價值,而不致被現實的商業氣息完全同化。
重讀經典,一方面是個體通過文化進行群體認同的過程,另一方面也是文化借助于個體得以實現、延續甚至進一步深化其自身的契機。對本民族文化的深刻認同,是一個人能夠與商業社會保持一定距離而不致完全陷入其中的基本保證。一種文化如果要綿延不絕地存在下去,少不了一代一代人的用心繼承與精心發揚,因此重讀經典不僅是個體提升精神狀態的需要,也是個體進行民族認同的責任所在。
重讀經典,我們才能在理性上反省自己,找回自己,確立個體存在的文化意義而不是功能性意義,從而使生活趨于理性。個體的存在,最終必定要在文化上找到他自己的位置,當形而上的文化成為一個人生活的主導時,我們可以認為這樣的生活才是理性的生活,是真正的“
人的生活”
,重讀經典的目的便是在于“
收其放心”
,回歸理性,去商業化,這是“
為善去惡”
還原自我的過程,個體在文化上便尋求到了精神的歸宿。
(改編自耿鐘《重讀經典與現代化》)
12
.下列關于“
經典”
的說法,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5
分)
A
.經典代表著幾千前人類文化的精粹,是寄托人類精神的伊甸園。
B
.經典所代表的傳統文化倡導的是一種與商業文明倡導的感性生活完全不同的理性生活。
C
.經典可以使人養成正當的人格,調理人心,救治商業文明帶的種種弊端。
D
.經典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著作,包括儒家傳統經書、先秦諸子著作及歷代詩詞歌賦等。
E
.通過閱讀經典,我們可以尋求古人的蹤跡,探知他們面對生活的態度。
【答案】AD
【解析】
試題分析:A
.“
幾千前”
應為“
幾千來”
。D
.“
經典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若作”
錯,經典還應包括“
西方”
的經典,原文的表述是“
我們所提倡的經典,首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著作”
,原文第三段“
而經典所代表的傳統文化(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倡導的則是……”
也暗示經典應包括東西方的經典著作。
考點: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
13
.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3
分)
A
.“
惟利是圖”
的商業原則在現代社會的徹底貫徹,導致人們不知滿足地追求自身的欲望。
B
.商業文明是人類基于人的求生本能在求生過程中不斷演進其求生手段而日積月累的成果。
C
.人類社會的演進,在二千以前的世界,東西方都是以文化為主導的,近百則主要由物質文明的發展主導。
D
.理性文化倡導個體不僅要在感官層面上滿足自我更要在精神層面上實現自我。
【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A
項表述絕對化,原文的表述是“
使大部分人服從于自身的欲望,不知滿足地去追求”
。
考點: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
14
.商業文明的持續發展給個人和社會帶了怎樣的影響?請簡要概述。(4
分)
【答案】(1
)商業文明倡導聲色犬馬的感性生活,使人偏離莊敬平和的理性生活,片面追求感官層滿足,甚至放縱自我。(2
分)(2
)商業文明“
惟利是圖”
的商業原則使大部分人不知滿足地追求無止境的欲望,可能導致整個社會文明尤其是精神文明的分崩離析。(2
分)
【解析】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篩選信息的能力。題干中有“
個人和社會”
答題時注意從這兩方面回答,從個人角度看,商業文明倡導聲色犬馬的感性生活,使人偏離莊敬平和的理性生活,片面追求感官層滿足,甚至放縱自我。從社會的角度看,商業文明“
惟利是圖”
的商業原則使大部分人不知滿足地追求無止境的欲望,可能導致整個社會文明尤其是精神文明的分崩離析。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
15
.如今,我們整個社會的閱讀生活充滿浮躁、危機乃至缺失,淺閱讀、碎片化閱讀、功利化閱讀流行,經典閱讀備受冷落,有人甚至說經典“
死活讀不下去”
。請根據文中的觀點,說說缺失經典閱讀對作為個體的現代人可能產生什么不良后果。(4
分)
【答案】(1
)缺失經典閱讀,個體可能難以從紛紜擾攘的商業社會中抽身,無法感受理性思維的愉悅及因其而存在的人生價值,可能被現實的商業氣息完全同化。
(2
)缺失經典閱讀,個體將無法(難以)通過文化進行群體認同并傳承本民族文化。(或:缺失經典閱讀,人的精神狀態難以得到提升,難以履行民族認同的責任。)
(3
)缺失經典閱讀,個體難以在理性上反省自己,找回自己,確立個體存在的文化意義,生活難以趨向理性。(或:缺失經典閱讀,人難以回歸理性,去商業化,還原自我,難以找到精神的歸宿。)
【解析】
試題分析:此題屬于意蘊探究,文學作品的意蘊一般可從歷史、哲學和審美三個層面去發掘,思維的觸角要伸向作品是否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是否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等等。就本題而言,缺失經典閱讀,個體可能難以從紛紜擾攘的商業社會中抽身,無法感受理性思維的愉悅及因其而存在的人生價值,可能被現實的商業氣息完全同化,人的精神狀態難以得到提升,難以履行民族認同的責任,人難以回歸理性,去商業化,還原自我,難以找到精神的歸宿。
考點: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層級為探究F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51169.html
相關閱讀:《人類的集體道德記憶》閱讀答案
高二議論文賞析閱讀:《淺議經典文化教育》閱讀答案
“藝術批評”閱讀答案
宋石南《大學的三種精神》閱讀答案
摘編自孫燾《美,價值觀的意義建構》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