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紙媒之死”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議論文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閱讀下文,完成第 16 題。( 16 分) ① 僅僅在剛剛過去的 ,我們便聽到了眾多老牌紙媒的噩耗。擁有 79 歷史的美國老牌雜志《新聞周刊》宣布,最后一期印刷版雜志發行后停 閱讀下文,完成第1—6
題。(16
分)

僅僅在剛剛過去的
,我們便聽到了眾多老牌紙媒的噩耗。擁有79
歷史的美國老牌雜志《新聞周刊》宣布,最后一期印刷版雜志發行后停刊,全面轉向數字雜志。德國《紐倫堡晚報》、《法拉克福論壇報》、《德國金融時報》相繼?,法國第二大經濟類報紙《論壇報》也壽終正寢。這股“
紙媒之死”
的洪流當然也淹沒了圖像類新聞雜志。

早在1972
美國《LIFE
》第一次?畷r,專欄作家沙納·
亞歷山大當時還不肯相信:“
攝影雜志沒有死,人們既未停止閱讀,也沒有喪失對周圍世界的興趣。”
這話說得固然不錯,然而他沒有料到脫離了紙這種介質,人們依然可以通過電子屏幕觀看圖像,亦能夠暢游網絡,保持著對周圍世界更濃厚的興趣。我們可以通過Google Books
閱讀自《LIFE
》創刊至1972
的所有文章,也能夠看到它所有的精彩版面。像紙張扼殺竹簡一樣,數字化把成噸的紙張簡化到一張光盤上。今天這個時代并沒有失去任何新聞和驚心動魄的照片。相反的,圖像類紙質媒體和新聞攝影師們卻正感到自己失去了一個時代。

然而舊的死去并不一定是件壞事。正如法國VU
圖片社創始人Christian
說道:“
我們已經有了獲取新聞和圖片的新渠道。紙張可以算的上是一種奢侈行為。我們為什么還要砍伐大量樹木,污染大片水源?”
況且,新形式的報道并不亞于傳統媒體。轟動一時的“
維基解密”
就是新式媒體的代表。
7
月,維基聯合《衛報》發布“
阿富汗戰爭日記”
專題,內容包含超過幾萬份關于阿富汗戰爭的文檔。10
月,再次和商業媒體公司合作,公開了超過400000
份伊拉克戰爭紀錄。這使得每起在伊拉克以及跨越伊朗邊界死亡事件的地點,都可以在地圖上找到。此舉極大震撼了美國政府,某種程度上,他們對于一個平民組織無能為力。它所發布的文件大多都來源于網民的自發上傳,“
維基解密”
只負責將上傳的材料去偽存真。同時,整個網站的核心人員只有幾個人,不存在傳統媒體那樣龐大的采編隊伍。人們只需要點擊鼠標,便可以做到轉發新聞故事,自由傳播。這何嘗不是一種進步?

網絡讓地球的距離從未如此短過。在西方以Twitter
、Facebook
以及Instagram
為代表的社交網絡和圖片分享軟件,構成了新媒體的生態環境。“
即時發布”
和“
我在現場”
遠遠超越了傳統媒體。在中國,數以億計的人們通過微博交流著自己的看法,行使著自己的權利。我們很容易回顧這些事件:北京“7·21”
大雨,數萬人被困大雨中,網友在微博上直播雨勢和交通情況。更早一的“7·23
高鐵事故”
像一個打開閘門的開關,奔涌出普通人對社會事件的關注和討論?焖俸托旁炊鄻有允俏⒉┑膬纱筇攸c。如今很多事件都變成了第一時間由微博爆料,引發關注,而后才是傳統媒體的介入。微博就充分展示了社交媒體的“
監督功能”
。

網絡世界意味著人人平等,也意味著人人可以充當媒體。大眾已經完全不滿足于“
獲取新聞”
,而是積極地參與和制造新聞。網絡上公眾參與和熱議的新聞,常常引發自一條微博、一張照片。借助新媒體的力量,任何人都可以將觸角深入到記者都難以抵達的現場,廣泛地傳播“
真相”
,一經傳播,瞬間就能產生轟動效應。而海量的照片上傳和儲存已經成為現實,這使得每個人都充當著攝影師和圖片制造者,補充和完善著新聞報道。當每個人都擁有了自我的傳播渠道,可以發布文字、照片和評論后,這些碎片化的信息對世界產生了影響力。

。北京霧霾成為公共關注的事件之前一,普通網友王一坤便敏感地發現了空氣的異樣,他連續觀察同一個地方14
天,拍下了空氣污染問題的證據。當一以后專業媒體爭相報道污染話題之時,很多照片都引自于這位非專業攝影師之手。
  ⑦
在電視、報紙是新聞唯一來源的時代,真相是被壟斷的,完全依賴于媒體制造。而現在,信息源增多,壟斷似乎被打破,“
新聞制造者”
從特定的職業變成了大眾化參與。每個人都在制造新聞、公布真相,同時卻也可能在篡改事實。“
真相”
在變得更加直接、快捷的同時,角度更加多樣,也更加撲朔迷離。哪一種更讓人恐慌?當人們習慣于打開SNS
網站瀏覽新聞,滾動的更新令人眼花繚亂。網絡上充斥著幾十億的照片,你自以為看到了所有能看到的東西,真相卻可能被淹沒其中。換句話說,無論在哪個時代,真相都是遙不可及的,是需要不斷挖掘與接近的。
1.
第②
段加點的短語“
紙張扼殺竹簡”
,是指

的文明發展現象。(2
分)
2.
用一句話概括第③
段所闡述的主要內容(限20
字以內)(3
分)
□□□□□□□□□□□□□□□□□□□□
3.
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2
分)
A.
制造紙張耗費資源、污染環境,是傳統紙質媒體逐漸衰亡的直接原因。
B.
維基解密作為社交網絡的代表,即時性發布與人員精簡是其主要特點。
C.
人人皆可參與的社交網絡平臺,為新式媒體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D.
傳統媒體較之新式媒體,對現實報道不真實、不客觀是其根本的缺陷。
4.
作者在第⑤
段中,特意將“
真相”
一詞標上雙引號,是為了

。(2
分)
5.
根據文意,請在第⑥
段空缺處補寫一句段首句,以更好地銜接上下文內容。(3
分)
6.
從文中看,新媒體與傳統紙質媒體相比,其“
進步”
主要表現在:(4
分)

; ⑵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1.
(2
分)造紙術或印刷術的發明(若考生答:信息載體的革新、承載信息的介質變得越來越輕便、新事物取代舊事物,均可得分;但只寫到紙張代替竹簡,只得1
分)
2.
(3
分)新媒體節約資源,更能自由地獲取、傳播新聞。(要點:這一段有三個層次:以“
況且”
和“
同時”
兩個詞作為行文的分界點;節約的既有物質資源,也有人力資源)
3.
(2
分)
4.
(2
分)表示特殊含義,說明此處的“
真相”
并不一定真實可靠。
5.
(3
分)新媒體的崛起,使得普通人和職業新聞攝影記者的界限正在被打破
例1:
普通網民往往比專業媒體更早地成為信息的發源地。
例2:
網絡不僅使新聞傳播主體移位,其平臺也聚集了民眾的智慧與力量。例3:
網絡讓普通人走在專業媒體之前。
6.
(4
分)⑴
新媒體具備信息源多、現場感以及快捷性的優勢;

新媒體使每個人都擁有自我的傳播渠道,進而可讓普通公眾從新聞信息的受眾變為信息的傳播者。

新媒體實現了資源的節省和新聞從業人員的精簡。(答對一點得2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52206.html

相關閱讀:摘編自孫燾《美,價值觀的意義建構》閱讀答案
《人類的集體道德記憶》閱讀答案
“藝術批評”閱讀答案
高二議論文賞析閱讀:《淺議經典文化教育》閱讀答案
宋石南《大學的三種精神》閱讀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