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考語文閱讀題,被標準的答案與被框架的思維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閱讀指導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作者:陳方 福建省2009高考語文閱讀題中有一道總分15分的題,是選自中青報的一篇文章。近日,原作者試做了一遍,竟只拿了1分。作者以我的文章成了高考題,而我卻不會做為題的 作者:陳方福建省2009高考語文閱讀題中有一道總分15分的題,是選自中青報的一篇文章。近日,原作者試做了一遍,竟只拿了1分。作者以“我的文章成了高考題,而我卻不會做”為題的博文在網上熱傳,引起不少網民對出題人甚至高考的抨擊。(10月28日《中國青報》)有意思的是,當作者不再作為一個純粹的閱讀者,而是以一名高考考生的身份來答題時,正確率卻提高了很多。原因很簡單,高考閱讀題考查的是運用答題技巧和套路的能力,而不是真正鑒賞文章的能力。說白了這就是一個框架,一個喜歡“標準”喜歡“統一”的框架。而對于主觀性很強的閱讀題而言,本身并不該設定什么標準答案。標準答案,把個體的思維扼殺了。很多人抨擊高考,正是基于這一點。更有人將此聯系到“近20來中國再也沒有大師出現(不管哪個方面),也是因為這樣的土壤將有可能成為天才的人扼殺在搖籃中了。”其實,我不主張以“考題愚蠢”為靶子來攻擊高考出題人。因為,他們也只是在一個大文化背景下傳承一個“習慣”而已。把答案標準化統一化,出題者并不是始作俑者。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時起,“統一”和“標準”就已成為我們習慣拿捏的一個器具,而且,這似乎已成為這個民族的傳統思維。王小波在《思維的樂趣》中寫道,“有必要對(頭腦)進行‘灌輸’的想法,時下正方興未艾。因此很多才智之士在其一生中喪失了學習、交流、建樹的機會,沒有得到思想的樂趣就死掉了。”為了達到某個“統一”或“標準”的要求,“灌輸”想法這樣的方式便不可避免。而對于那些習慣了被灌輸的人們而言,思維的功利性便逐漸有可能取代思維的自由以及純潔。習慣了在被標準的答案里學習的孩子,也許能取得理想的分數,可是對這個國家而言,需要的是統一標準的機器零部件,還是一些真正有獨立思想獨立判斷的人呢?來源:重慶時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517255.html

相關閱讀:閱讀測試中暗示的解答功效
高考人物傳記復習對策
探討實用類文本閱讀的解題規律
認識實用類文本的文體特征與主要表現手法
現代文閱讀常用術語和答題格式表格分析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