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以來,上海接連參加了兩次PISA測試,均奪得全球第一。PISA是由國際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所統籌的一項三一次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的英文縮寫。它主要對接近完成基礎教育的15歲學生進行評估,測試他們能否掌握參與社會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PISA的評估主要分為三大領域——閱讀素養、數學素養及科學素養。不同于一般測試,PISA的評價方法能強化對考生知識面、綜合分析、創新素養方面的考查。
我們應該理性看待上海PISA奪冠。一方面,應該看到上海這些來的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確取得了顯著的進步,通過名校帶動薄弱學校改革,使得基礎教育的整體辦學質量大大提高,義務教育有了較好的均衡發展,學生主動學習、創造性學習、合作學習的意識與能力都有了可以看得見的進步,這些都表現在PISA的兩度奪冠上。另一方面則應該看到,如何進一步切實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和精神壓力,仍須做更多的工作和努力。比如,讓學生每天都有充足的睡眠時間,讓學生每天都能至少運動一小時,讓他們在課后和節假日不再在各種補習班中煎熬。如果上海能夠做到后者,那么即便在PISA上拔不得頭籌,也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孩子不能是學習的機器人,他們的幸福感,應該得到關注。
正因為如此,我們應該對上海PISA奪冠保持一種既淡定又警醒的成熟心態。上海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先進經驗和正確做法,我們應該認真學習、積極借鑒,但其不足之處,則需要引以為戒,努力改進。從教育學的角度來看,基礎教育是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身心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這其中包括道德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如果本末倒置,將對分數的追逐作為終極目標,必然會使孩子成為學習的機器、分數的奴隸。因此,PISA成績應該成為一面鏡子,通過與美歐等國的比較,取長補短,讓我們清醒認識到,我們的基礎教育仍然需要破除舊觀念的束縛,擺脫分數和排名的桎梏,解放孩子,讓孩子通過學習和學校教育獲得快樂和幸福,而非“壓力山大”下的痛苦、畏懼與厭學。這方面,上海與全國一樣,任重而道遠。
17.對上海PISA奪冠的看法,不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項是()
A.體現上海這些教育改革與發展取得顯著進步,辦學質量大為提高。
B.表明上海學生的學習方式明顯改進,閱讀、數學及科學素養明顯提升。
C.說明上海在切實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和精神壓力等方面的成效有目共睹。
D.應理性看待上海PISA奪冠,既要肯定取得的成績,又要改進諸多不足。
18.對基礎教育理想狀態的認識,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要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身心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B.擺脫分數和排名的桎梏,不將追逐成績作為終極目標。
C.能在PISA之類國際性的基本素養的測試中繼續奪冠。
D.減輕學習壓力,讓孩子通過學校教育獲得快樂和幸福。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17.解析:C原文“如何進一步切實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和精神壓力,仍須做更多的工作和努力”。
18.解析:C在文中無出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553428.html
相關閱讀:摘編自孫燾《美,價值觀的意義建構》閱讀答案
高二議論文賞析閱讀:《淺議經典文化教育》閱讀答案
“藝術批評”閱讀答案
《人類的集體道德記憶》閱讀答案
宋石南《大學的三種精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