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現實與創造》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議論文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現實與創造 張世英 傳統真理觀認為,凡不符合邏輯概念的東西或不可能出現在感性直觀中的東西,就是不真的。這就是所謂的現實性,F實者,在場、出場之謂也,根本不可能出場的 現實與創造
張世英

傳統真理觀認為,凡不符合邏輯概念的東西或不可能出現在感性直觀中的東西,就是不真的。這就是所謂的現實性,F實者,在場、出場之謂也,根本不可能出場的東西就是不現實的東西,就是不真的。這種真理觀移植到中國來,于是像李白的“
白發三千丈”
和杜甫的“
晨鐘云外濕”
就都被看做是不現實的因而是不真的東西。因為“
白發三千丈”
不可能在感性直觀中出場,聲中聞濕不可能在概念中出場。

人所生活于其中、實踐于其中的世界,總是人與物交融的產物,所謂離開人而獨立的外物是沒有意義的。人的生活世界,其意義是人與現實(現實既包括物,也包括個人以外的他人)的接觸中創造出來的。人是有創造性的動物。人在與現實的接觸、交融中所創造出來的東西遠遠超越了現實,它比現實的東西要豐富得多,這些豐富奇妙的內容遠非簡單地歸結為現實就可以了結的?梢哉f,人的創造性就是人之超越現實的特性。

人所創造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意義的世界,從人的這種有意義的世界的角度看問題,那么,真理的標準就不應該再固守在傳統真理觀所堅持的狹隘的“
現實”
或“
在場”
的范圍內,不應該以超出人的創造活動之外的抽象之物為依歸,而應該就在人的創造活動本身。只要人的創造活動所表現出來的東西是有意義的,它就是真的,說它是真的,是因為它表現了人的內心深處的真實閃光,這真實的閃光是人與現實接觸、交融的產物,因而不是主觀唯心主義的,卻又遠遠超越了現實,表現了人的獨特的創新。孫悟空大鬧天宮,固然反映了對現實中舊秩序的反抗,但如果僅僅把孫悟空大鬧天宮歸結為這一現實,那么,孫悟空大鬧天宮或者說整個《西游記》小說的文學意味及其創造性和獨特性何在呢?那種單純用科學分析、用邏輯和歷史分析探究神話之現實基礎的做法,實無異于否認神話的獨立性和人的創造性。

人的創造活動由于遠遠超越了現實,因而具有虛擬性。虛擬就是承認現實中不存在或不可能存在的東西的意義和真實性。上引孫悟空大鬧天宮就是虛擬之一例,前面提到的“
白發三千丈”
都只能是虛擬的。

虛擬在人類思想文化的各種現象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例如,藝術顯然是一種不可能離開虛擬的思想文化現象。藝術起源于對現實的模仿,但真正的藝術品,其與它所描繪、所言說的東西之間的關系絕不是簡單的現實原型和摹本的關系,藝術品遠遠超越了它所描繪、所言說的現實本身的范圍而具有虛擬性。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一幅宗教畫,你能說它有什么現實的原型供人們對照嗎?但它由于人的創造性而感動了古今多少能頜悟人類內心真實的人們的心靈,包括不信宗教的人!當然,虛擬不是虛構或捏造,虛擬不是與現實毫無聯系的。一部好的小說所描寫的典型人物,雖然在現實中不存在,但他在讀者心目中又似乎無處不在。我認為這“
似乎無處不在”
的“
現實中不存在”
正是虛擬的特性,正是人的創造性之所在。“
現實中不存在”
,是因為它是虛擬的;“
似乎無處不在”
,是因為虛擬不是捏造,它與現實是有聯系的。

虛擬不僅表現在邏輯概念的思維活動中,而且也特別表現在無邏輯性的想象和幻想中。文學藝術中不乏這種現象,宗教神話中尤其充滿了這種現象。宗教、神話不是理性、邏輯所可以說明的,然而,人卻具有這種非理性、非邏輯的本性?茖W的創造性也具有虛擬性。自然科學的規律往往是在現實里根本不存在的條件下,亦即在科學家虛擬的條件下發現的,這一點我想是不待申述的。無理數和虛數更可以說是一種不可思議的東西,如果硬要在現實中找到一個與之對應的東西才算是得到滿意的解釋,那簡直是不可能的。

總之,無論是文學藝術、宗教神話、科學等任何一種思想文化現象,都是人的創造活動,都具有超越現實的虛擬性。

(改編自《張世英學術文化隨筆》,中國青出版社)
12-13
題為選擇題,請在答題卡“
選擇題答題區”
作答。(12
題選對一項給2
分。選對兩項給5
分。多選不給分)
12
.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5
分)
A
.人的創造性雖然超越現實但不能脫離現實。
B
.與傳統真理觀不同,真理標準應在人的創造活動上。
C
.人的創造活動因具有虛擬性而遠遠超越了現實。
D
.所有的藝術品絕不是對現實的簡單模仿。
E
.任何一種思想文化現象都具有虛擬性。
13
.關于“
孫悟空大鬧天宮”
,下列判斷不符合文章觀點的是(3
分)
A
.這是不真的。
B
.這是有意義的。
C
.這是虛擬的。
D
.這是與現實有聯系的。
14
.現實與創造有什么關系?請結合文意概括。(4
分)
15
.有人在講解李白的“
日照香爐生紫煙”
時,分析了紫煙生成的科學依據,并以此說明文學詩歌與科學的相通相融。請運用文章觀點分析這一做法。(4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12
.CD
(C
顛倒因果,原文為“
人的創造活動由于遠遠超越了現實,因而具有虛擬性”
。D
以偏概全,原文為“
藝術起源于對現實的模仿,但真正的藝術品,其與它所描繪、所言說的東西之間的關系絕不是簡單的現實原型和摹本的關系”
,并非“
所有的藝術品”
。)
13
.A
(原文為“
只要人的創造活動所表現出來的東西是有意義的,它就是真的。說它是真的,是因為它表現了人的內心深處的真實閃光,這真實的閃光是人與現實接觸、交融的產物,因而不是主觀唯心主義的,卻又遠遠超越了現實,表現了人的獨特的創新”
,依據這一文章觀點,“
孫悟空大鬧天宮”
是真的。)
14
.①
現實是創造的基礎(意義是人與現實的接觸中創造出來的)②
創造性就是超越現實的特性。③
真理的標準不在現實范圍內,而應該就在人的創造活動本身。④
創造活動具有虛擬性,虛擬與現實是有聯系的。
15
.文章觀點認為:單純用科學分析、用邏輯和歷史分析探究神話之現實基礎的做法,實無異于否認神話的獨立性和人的創造性。這種做法只是從科學的角度說明文學詩歌與科學的相通相融,并沒有觸及李白詩句的意境和文學的創造性,因而抹殺了文學詩歌的獨立性和人的藝術創造。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553431.html

相關閱讀:《人類的集體道德記憶》閱讀答案
宋石南《大學的三種精神》閱讀答案
高二議論文賞析閱讀:《淺議經典文化教育》閱讀答案
摘編自孫燾《美,價值觀的意義建構》閱讀答案
“藝術批評”閱讀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