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摘編自周國平《幸福的哲學》閱讀答案及評分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議論文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題 有人會說,幸福這個東西很難說,好像是很主觀的感覺,很難有統一的標準。確實是這樣,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樣的。但是,你若深入地問一下,為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有人會說,幸福這個東西很難說,好像是很主觀的感覺,很難有統一的標準。確實是這樣,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樣的。但是,你若深入地問一下,為什么會不一樣?還是有標準的。一個人對幸福的理解,從大的方面來說,其實是體現了價值觀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幸福是我們一切行為的終極目標,我們之所以做所有其他的事情,最后都是為了得到幸福。也就是說,你做的所有事情,其實都是手段。一個人想要賺錢賺得多一點,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為了因此可以過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駁了:我不要那么多錢,也可以幸福,比如說我讀幾本好書,就會感到很幸福。其實對后一種人來說,讀書就是他獲得幸福的手段。
  對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學史上主要有兩種看法、兩個派?。一派叫做“
快樂主義”
,其創始人是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近代以來,英國的一些哲學家,如亞當?
斯密、約翰?
穆勒、休謨對此也有所闡發。這一派認為,幸福就是快樂。但什么是快樂?快樂就是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煩惱。身體健康、靈魂安寧就是快樂,就是幸福。他們還特別強調一點,人要從長遠來看快樂,要理智地去尋求快樂。你不能為了追求一時的、眼前的快樂,而給自己埋下一個痛苦的禍根,結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
完善主義”
。完善主義認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說道德上的完善。他們認為人身上最高貴的部分,是人的靈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這部分滿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蘇格拉底、康德、黑格爾等,包括馬克思,他們強調的是人的精神滿足。
這兩派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都十分任調精神上的滿足。如伊璧鳩魯強調,物質欲望的滿足本身不是快樂,物質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兩碼事。生命需要得到滿足那是一種快樂,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約翰?
穆勒則強調,幸福就是快樂,但是快樂是有質量和層次的區?的。一個人只有各種快樂都品嘗過了,他才知道哪一種快樂更深刻、更持久、更強烈、更美好。
  在中國哲學里,我感覺,道家比較接近“
快樂主義”
,尤其是莊子強調生命本身的快樂,還強調精神自由的快樂,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快樂。儒家比較接近“
完善主義”
,儒家認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也有哲學家認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國哲學家叔本華。他說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著匱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對什么有欲望,而匱乏意味著痛苦。所以,欲望沒有滿足的時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滿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樂了呢?非也。欲望滿足以后是無聊。叔本華說,人生就像鐘擺一樣,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幸福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們僅僅從滿足身體的、物質的欲望層面來理解的話,幸福確實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們超越欲望層面來看幸福,這個觀點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愛讀書,你渴望去讀那些好書,你知道一些好書在等著你讀,那個時候你會痛苦嗎?你不會。讀完了以后你會無聊嗎?不會。你感到豐富了自己的精神,你會因此快樂。這就進一步說明,我們談幸福問題,一定要超越純粹欲望的層面,要從價值觀角度去談。
(摘編自周國平《幸福的哲學》)
1.
(3
分)下列有關“
幸福”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
A
、有人說,幸福好像是很主觀的個人感覺。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不盡相同,對幸福的認識也就很難有統一的標準。
B
、按照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幸福是一切行為的終極目標,我們做各種事情其實都是獲得幸福的手段。
C
、亞當·
斯密、約翰·
穆勒一派認為幸福是身體無痛苦和靈魂無煩惱,而黑格爾等人乃至馬克思的主張則與之相反。
D
、西方“
完善主義”
認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們在滿足自身靈魂、精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正確答案:C
解析:
【考查能力】能力層級B

【易錯點】C
項中“
黑格爾等人乃至馬克思的主張則與之相反”
錯,原文第三段說“
亞當·
斯密,約翰·
穆勒一派認為幸福就是快樂,而黑格爾等人則主張幸福就是人的精神滿足。”
【得分點】C
,3

2.
(3
分)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近代以來,英國哲學家休謨等人認為,幸福就是快樂,但你若只追求一時的、眼前的快樂,最終你得到的也許是更大的痛苦。
B
、伊壁鳩魯認為,物質欲望的滿足不能使人快樂,只有滿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種快樂才會更深刻、更持久、更強烈、更美好。
C
、叔本華認為人生充滿著痛苦和無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沒滿足的時候你是痛苦的,而滿足以后則無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
D
、在幸福這個問題上之所以眾說紛紜,是因為每個人看重的不同。我們若僅從滿足身體和物質欲望的層面理解,就不會有幸福感。
正確答案:B
解析:
【考查能力】能力層級C

【易錯點】B
項中“
物質欲望的滿足不能使人快樂”
與原文第四段中“
物質欲望的滿足本身不是快樂”
不同,而后面的觀點不是伊壁鳩魯的觀點。
【得分點】B
,3

3.
(3
分)根據原文的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西方“
快樂主義”
認為,身體健康、靈魂安寧讓人們感到很快樂很幸福,人們應該從長遠的角度看待快樂,并理智地去尋求快樂和幸福。
B
、中國哲學強調生命本身的快樂,也強調精神自由的快樂,以莊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屬于“
快樂主義”
,莊子認為與天地精神往來快樂無限。
C
、中國的儒家思想認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這種思想和西方哲學家蘇格拉底、康德等人強調的精神滿足比較接近。
D
、人們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獲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擺脫純粹物質欲望的支配,豐富精神的世界,尋求心靈的滿足。
正確答案:B
解析:
【考查能力】能力層級C

【易錯點】B
項偷換主語,選項中是說“
中國哲學強調……”
,而原文中是作者的觀點。
【得分點】B
,3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554556.html

相關閱讀:宋石南《大學的三種精神》閱讀答案
摘編自孫燾《美,價值觀的意義建構》閱讀答案
《人類的集體道德記憶》閱讀答案
“藝術批評”閱讀答案
高二議論文賞析閱讀:《淺議經典文化教育》閱讀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