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鴉片戰爭:
是1856年至1860年間發生于中國本土,英國與法國聯手進攻清朝的戰爭。英國與法國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西林教案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所以被英國人稱為“亞羅號戰爭”。又稱“英法聯軍之役”或“第二次中英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英法美俄)
1、發生原因和目的:
①根本原因: 19世紀50年代世界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列強希望擴大海外市場和殖民地。
②直接原因:英法美提出的修約要求被清政府拒絕
③借口:亞羅號事件、馬神甫事件
④目的: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
2、過程:
1856年英軍進攻廣州,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1860年火燒圓明園
3、結果:
①1858年,攻占天津,簽訂《天津條約》;
②1860年,英法聯軍占領北京,火燒圓明園,簽訂了《北京條約》
③俄國侵占中國東北、西北15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從19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
4、影響:
①政治上:中國喪失了大片領土和主權;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②經濟上:外國勢力由沿海各省,伸向內地,方便了他們傾銷商品,掠奪原料和勞動力并直接促使地主階級掀起了洋務運動,創辦洋務企業。
③思想上:向西方學習逐漸深入,出現了早期資產階級維新思潮總體來說,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589166.html
相關閱讀:從一則材料分析中國的對內改革方針
武昌起義的經過 歷史意義及影響
歷史模塊與歷史教學
轉變歷史習題講評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高中歷史知識點:西班牙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