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07年高考歷史閱卷體會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2007年湖北省高考歷史部分閱卷體會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

今年我是第一次參加高考閱卷。面對高考,我們都是考生,高考是嚴肅與神圣的,閱卷也是同樣,因為自古就是與人們的命運掛鉤,無奈著“大學生吃低保”的同時,我們也在感受我國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到“平民教育”的發展。高考檢驗得不僅僅是高中考生的知識,她同時還在考驗著我們這些閱卷的老師的良知、我們的中學教育現狀和高等教育的最終歸宿,既可以了更主要地是了解評分的細則、標準以及學生答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從而明確今后教學和高考備考的方向。
首先談一談今年高考評分的標準和細則。
以第38題第4問為例: 第三問是“根據材料三概括美國對華援助狀況。結合所學知識,從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作用這一角度,說明美國為什么對華援助。6分。
標答:狀況:分為貸款和租借;在一些關鍵年份援助顯著增加。2分;對華援助原因:中國的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抗戰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2分。援助中國,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也有利于美國自己。2分。在筆者的閱卷過程中發現有的同學只答出了原因,因此只能得4分,很多學生失掉了2分,就是因為沒有答出狀況,這是審題失誤造成的。其實,本小題設問其實是兩小問,一是“狀況”,二是“原因”。學生答題中基本上存在著兩種答題方式:一種是先答“狀況”,后答“原因”;另一種是先答“原因”,后答“變狀況”,按道理說兩種方式都可以,但是最后從學生得分情況分析,采取第一種方式答題的學生的得分明顯偏高于后者。我認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一是我們一般人都習慣于“你問什么我答什么,你先問我什么,我先答什么”這樣的正常程序;二是該題兩小問存在著因果關系,“狀況”是結果在前面,而“原因”在后面,這樣就打破了傳統的“因”在前“果”在后的方式,但是許多學生學還是采取了先因后果的方式,答題順序剛好與該題的設問順序相反;三是我們老師平時教學中訓練一般都要求學生按設問順序作答,我們的閱卷老師也大多習慣按這種方式去找得分點,如果學生不按這個順序,很容易導致閱卷教師看漏得分點;四是標準答案本身也是按設問順序擬定的,先答結果,然后答原因;谝陨纤狞c原因,按照題目要求采取按設問順序“先果后因”作答的學生得分明顯高于不按設問順序“先因后果”的模式。這無疑給我們老師再次敲響了一個警鐘,平時教學訓練一定要堅持讓學生按設問順序去答題,千萬不要自作主張。
其次談談閱卷教師怎樣閱卷。
老師們都知道,現在已經實行網上評卷。我認為網上評卷最大一個特點就是速度快,一份試卷,一閃而過。根據分工,閱卷教師每人閱一道小題,每份試卷一般在8秒左右完成,每天每位教師一般大約至少要閱約3000份試卷,最多的教師可閱大約8000份試卷,我的第一個感受是工作量大大增加,每道題必須有兩個以上老師評卷,湖北文科考生有9萬多人,而閱卷量18萬多份試卷,感覺很累,天天盯著電腦,眼冒金星,而且閱卷教師多,層次多,閱得太慢太少,或者吻合率太低都會受到警示。因此,閱卷工作可以說是既緊張又辛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590412.html

相關閱讀:歷史模塊與歷史教學
從一則材料分析中國的對內改革方針
轉變歷史習題講評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高中歷史知識點:西班牙內戰
武昌起義的經過 歷史意義及影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