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解密:近代中國不如日本僅僅只因差“兩口氣”?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近代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導致清王朝垮臺的武昌起義,雖然事出偶然,但是偶然之中也有必然。其中,一個重要的必然因素,是日本因素。

  武昌起義的實際發動者系“三武”??孫武、張振武、蔣翊武�!叭洹敝校瑢O武、張振武都有留學日本經歷,蔣翊武也擁有大量留日生好友。從這個角度上,也可以說,腐朽的清政府是被中國留日生推翻的。

  20世紀初葉,晚清留學潮如火如荼,中國留學生遍布世界,而且留學歐美的中國學生要比留學日本的早好幾十年,但為什么最后中國留日生成了大事?他們在日本學到了什么?

  要弄清此由,時光還要倒推十五年。

  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國一敗涂地。之后是戊戌變法,效仿日本明治維新,但慘遭失敗。中國與日本有相同的歷史文化,為什么日本能做到的事,中國做不到?中國人與日本人相比,到底差在哪里?

  于是,中國學子去日本尋找答案。

  他們很快找到了,差在“兩口氣”:一是政治革變的志氣,二是不怕死的勇氣。

  比起日本的課堂知識來,精神補給對這些中國留學生更具吸引力。

  甲午戰爭是體制不及日本的政治失敗,而戊戌變法是效仿日本而不及時代,因為變法主流人群缺乏無畏的勇氣。以康梁為代表的維新派知識分子群,他們滿腹經綸,口若懸河,但動手的勇氣和能力極差,乃至指望憑借“三寸不爛之舌”,說動官痞“良心發現”“勤王變法”,豈非緣木求魚?

  當時中日兩國知識分子群,不乏東亞讀書人共性,即大都具有國家憂患意識,多滿腹經綸之士。然而,中國知識分子致力的變法,卻沒有像日本維新一樣取得成功,中日精英所差者,不在頭,而在手。即:變法失敗并不是因為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比日本差多少,而是歸結于動手的勇氣與能力。

  明治維新的成功,及戊戌變法的失敗,給了轉為革命黨的中國留日生以“實言實行”啟示:“君子動口亦動手�!彼麄兊闹饕εc任務不只停留于宣傳政治革變上,而在發動起義,武裝奪取政權上。

  自古文人不成事,一是因為沒有獨立的組織,不能獲取獨立的經濟地位,所以必須依附于豢養,無法獨立成事。二是因為他們害怕暴力、沒有以暴制暴的勇氣和能力,而縱觀中國封建王朝兩千年之變遷,非暴力革命決難打破。對此,中國留日生開始有了清醒的認識:

  滿清統治者決不會微笑著交出政權,必須像日本維新三杰西鄉隆盛等人那樣,對保守而腐朽的幕府政權以武力奪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303993.html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相關閱讀: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
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