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子張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春秋戰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子張,即顓孫師(前503-?),字子張,孔門弟子之一。春秋末陳國陽城(今河南登封)人。出身微賤,且犯過罪行,經孔子教育成為“顯士”。雖學干祿,未嘗從政,以教授終?鬃铀篮,獨立招收弟子,宣揚儒家學說,是“子張之儒”的創始人。子張之儒列儒家八派之首。他好學深思,喜歡與孔子討論問題。在忠、信的思想上深受孔子教育極深,把孔子關于忠、信的教導寫在大帶上,以示永遠不忘,并在實踐中收到明顯效果,他卑視品德修養低下者,認為缺乏道德,行為不堅強,信仰不堅的人有了不為多,沒有不為少。他隨孔子周游列國,曾被困于陳、蔡。他提出,士應該看見危險便肯豁出生命,看見所得便考慮是否該得,祭祀時考慮是否嚴肅認真,居喪時則應悲痛哀傷。他與人交注寬宏豁達,他喜歡同比自己賢能的人交朋友,主張“尊賢容眾”。他在與朋友相處過程中能做到不計較過去的恩怨,就是受到別人的攻擊、欺侮也不計較,故被稱為“古之善交者”。他又辦事勇武。在孔門弟子個是忠信的楷模,后人稱有“亞圣之德”。他生活上不拘小節,不講究外觀禮儀,不追求衣冠整潔美觀;隨和從俗,與墨家相近,在觀點上與墨家有相通之處!洞蟠鞫Y記?千乘》即子張氏之儒的文獻。本篇記載:“下無用則國家富,上有義則國家治,上有禮則民不爭,立有神則國家敬,兼而愛之則民無怨心,以為無命則民不偷,昔者先王立此六者而樹之德,此國家所以茂也!闭绿捉忉尀椤跋聼o用即墨之節用,上有義即墨之尚同,立有神即墨之明鬼,兼而愛之即墨之兼愛,以為無命即墨之非命,蓋施政之術不盡與修己同也。”《用兵》認為“圣人之用兵”“以禁殘止暴于天下”,“貪者之用兵以刈百姓危國家”。與《墨子?非攻》中的“誅”和“攻”實為同義!罢D”即“圣人之用兵”;“攻”即“貪者之用兵”。東漢畫像石孔子見老子圖中,眾多孔門弟子注名者不多,他是注名者之一。東漢明帝永平十五年(72)即以其配祀孔子。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39)封為“陳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改封“宛邱侯”;度宗咸淳三年(1267)尊為“陳公”,并升為“十哲”之一,從祀孔子。陳連慶認為《大戴禮記》中的《千乘》、《四代》、《虞戴德》、《誥志》、《小辨》、《用兵》、《少間》等七篇為子張氏之儒的著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59155.html

相關閱讀:臧文仲
戰國四大名將簡介: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
鐵農具和牛耕導致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說質疑
春秋時期的名人之芊叔為什么罷官?
魯國的傳奇寡婦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