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聶政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春秋戰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聶政(?-前397)
   戰國時俠客,魏國軹(今濟源東南)人,以任俠著稱,為戰國時期四大刺客之一。
   政年青俠義, 因除害殺人偕母及姊瑩避禍齊地(今山東境), 以屠為業。韓大夫嚴仲子因與韓相俠累(名傀)廷爭結仇,潛逃濮陽, 聞政俠名,獻巨金為其母慶壽, 與政結為好友, 求其為已報仇。聶政待母亡故守孝三年后, 憶及嚴仲子知遇之恩,獨自一人仗劍入朝都陽翟(今禹州), 以白虹貫日之勢, 刺殺俠累于階上,繼而格殺俠累侍衛數十人。因怕連累與自己面貌相似的姊姊聶?, 遂持劍自破其面,挖眼、剖腹。其姊在韓市尋到弟尸,伏尸痛哭,后撞死在聶政尸前。其事跡見《史記?刺客列傳》。郭沫若曾據此寫歷史劇《棠棣之花》,歌頌聶政的俠義精神。在河南禹州市市區西北有紀念他的聶政臺。
   《聶政姐弟同俠》
   刺客在中國的出現很早了,其實最早的中國游俠基本上也可以算作是刺客,二者同是尚武精神的產物,又都出現并活躍于尚武的年代,有著共同的生存根基,在道德規范和精神氣質方面,他們是極為相似的。
   但是,游俠和刺客還是有不同的,主要的區別在于:游俠主要是以行俠仗義、助弱扶貧為主,殺人不一定有什么針對性或者目的;而刺客則是懷有某種特定的目的才去殺人的。刺客基本上都是以自己的性命為代價去博取他人性命的人,因此,史評家吳見思在《史記論文?刺客列傳》中稱刺客為“天壤間第一種激烈人”。
   春秋時期應該算是中國歷史上刺客最為活躍的時期,在歷史上留下累累俠名的刺客多數都出現在這一時期。那時的刺客,基本上與俠具有相同的氣質或者同樣的道德取向。基本上都是以見義勇為反抗強暴或者知恩圖報(這一點在刺客身上最為明顯)。一般來說,游俠和刺客都有博取功名的心態,但是他們之所以甘愿付出生命去行刺,主要還是出于一種知己相報的心理,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就這一點來說,游俠和刺客都是相同的,都有同樣的俠義理想。
   春秋末期,韓國大夫嚴仲子因為受到韓哀侯的寵信而受到了韓相俠累的嫉恨。嚴仲子懼為俠累所害,逃離韓國,開始游歷各地,欲尋俠士為自己報離鄉之恨,刺殺俠累。后聞聽魏國軹地人聶政因殺人避仇,攜母及姐隱跡于齊國,其人仁孝俠義,武功高超,當可結識。嚴仲子遂赴齊,尋至聶政所居,數次登門拜訪,并備酒饌親向聶母致禮,并贈黃金百鎰(音益,古代重量單位,1鎰為24兩,一說20兩)與聶母為禮。聶政堅辭不受,但已心許嚴仲子為知己,所不能從,蓋因老母在堂,不能以身許友。
   時過多日,聶母辭世。嚴仲子親執子禮助聶政葬母,聶政感激在心。此后,聶政服母喪三年,并嫁其姐,獨剩孤身始赴濮陽嚴仲子處,詢問嚴仲子仇家的名字,并謝絕嚴仲子欲為其遣人相助的要求,孤身赴韓。
   韓向俠累府宅護衛森嚴。方時俠累正高坐府堂,執戟甲士侍立兩旁。聶政仗劍直入韓府,諸多甲士反應不及,正自呆若木偶時,聶政長劍已刺入俠累胸膛,俠累頃刻命喪。頓時府中大亂,甲士們醒悟過來,齊上圍攻聶政。聶政仗長劍擊殺數十人后,難逃重圍,遂倒轉劍柄,以劍尖劃破面頰,剜出雙眼,剖肚出腸。
   聶政死后,韓侯暴其尸于市,懸賞購求能辨認其人的。聶政姐聶?聞聽消息,即刻與人言:此必聶政,昔韓相仇人嚴仲子國士相交,政必報其知遇。我當往認之。遂動身赴韓,至市,果認出尸乃聶政。聶?伏尸痛哭,失聲道:此軹地深井里人聶政啊!

   道有往來人,好心勸止道:此乃刺韓相之兇手,韓侯懸賞千金欲求其姓名,你不躲避,怎么還敢來辨認呀?聶?回答:我知。然聶政之所以蒙受屈辱隱跡于市販之中,蓋因老母在堂,我尚未嫁。嚴仲子識政于屠販之中,屈身結交,此深厚知遇之恩怎可不報!士為知己者死,聶政不過是因為我還活著,才毀壞自己的軀體,以免被人辨認出來牽連與我。但我又怎能害怕被牽連而任政的英名埋沒呢!
   話甫完,聶?長呼三聲“天”,即因悲哀過度、心力交瘁,死在聶政的尸體旁。
   后有人感其姐弟俠義,收其尸厚殮之。
   聶政的事跡在史記和琴操都有記載,但是行刺的原因和過程卻不相同。
   根據東漢蔡邕琴操記載戰國的時候,聶政的父親擔任了為韓哀侯鑄劍的任務?墒,他超過了工期卻沒有完成,韓王就下令殺害了他。當時,聶政還沒有出生。聶政長大成人后,他的母親告訴了他父親是怎么死的。從此,聶政發誓為父報仇,刺殺韓王。
   聶政習武學劍,以泥瓦匠身份混入韓王王宮。遺憾的是,首次行刺未成。于是聶政逃進泰山,與仙人習琴。怕被人認出,就改變容貌。漆身為厲,吞炭變其音,還拔掉(或者說擊落)所有牙齒。后來,苦練十年彈得一手好琴,辭師回韓國。
   聶政重回韓國,彈琴時觀者成行,馬牛止聽。聶政名聲大起來之后,韓王下旨召聶政進宮彈琴。為避開禁衛搜查,藏利刃于琴內,神態自若步入宮內。面對自己的殺父仇人,聶政使出渾身解數撫琴弄音。仙樂般的琴聲,讓韓王和他周圍的衛士們聽得如醉如癡,都放松了警惕。聶政見此時機,抽出琴內短劍,猛地一撲,韓王猝不及防,當場被刺死。聶政因自皮面決眼,自屠出腸,遂以死,無人能辨刺客是誰。
   聶政死后,懸尸街市,并且為了他的名字重金懸賞,以滅其家族。聶政的姐姐聶?聽說有人把韓國的宰相刺死,卻不知道兇手到底是誰,所有人都不知道他的姓名,街上擺著他的尸體,懸賞千金,叫人們辨認,于是她到韓國都城,死者果然是聶政。于是她抱起尸體失聲痛哭:“他就是聶政啊!聶政所以承受羞辱不惜混在屠豬販肉的人中間,是因為老母親健在,我還沒有出嫁。老母享盡天年去世后,我已嫁人,嚴仲子從窮困低賤的處境中把我弟弟挑選出來結交他,恩情深厚,我弟弟還能怎么辦呢!士為知己者死,就是因為我還活在世上,所以才自毀其容,使人不能辨認,以免牽連別人,我怎么能害怕殺身之禍,永遠埋沒我弟弟的名聲呢?”。聶?高喊三聲“天哪”,終因過度哀傷而死在聶政身旁。
   后世傳有《聶政刺韓王曲》,就是《廣陵散》,被琴家廣為彈奏,據說彈得最好的是嵇康,用以表示對聶政的敬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24530.html

相關閱讀:臧文仲
戰國四大名將簡介: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
鐵農具和牛耕導致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說質疑
魯國的傳奇寡婦
春秋時期的名人之芊叔為什么罷官?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