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難得糊涂的來歷和處世智慧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人生智慧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難得糊涂的來歷和處世智慧

鄭板橋是中國清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他的“難得糊涂”可以說是中外知名。

后世的人們感慨這“難得糊涂”四字中富含的哲理,便以橫聯的形式掛于家中,作為處世警言。

“難得糊涂”的來歷糊里糊涂說不清

其一:自我解嘲說。

公元1751年,鄭板橋在濰縣“衙齋無事,四壁空空,周圍寂寂,仿佛方外,心中不覺悵然!彼耄耙簧德,半世蕭蕭,人生難道就是如此?爭名奪利,爭勝好強,到頭來又如何呢?

看來還是糊涂一些好,萬事都作糊涂觀,無所謂失,無所謂得,心靈也就安寧了!庇谑,他揮毫寫下“難得糊涂”。

因此它被稱為“真乃絕頂聰明人吐露的無可奈何語,是面對喧囂人生,炎涼世態內心并發出的憤激之詞。”《廣陵奇才鄭板橋傳》

其二:抗議之聲說。

公元1754年秋,鄭板橋由山東范縣調任濰縣知縣,上任之日正遇百年未見的旱災。而欽差姚耀宗卻不聞不問,反而向他求字畫。

鄭板橋就以鬼畫諷刺,欽差姚耀宗怒而撕畫,鄭板橋見百姓慘像,心力不支,非常憂郁。其妻相勸:既然皇上不問,欽差不理,你就裝作糊涂嘛!

鄭板橋怒言:裝糊涂,我裝不來。你可知道,聰明難,糊涂難,由聰明變糊涂更難,難得糊涂。難得糊涂是鄭板橋的抗議之聲。

其三:心安理平說。

鄭板橋任濰縣知縣時,其堂弟為了祖傳房屋的一段墻基,與鄰居訴訟,要他函告興化縣相托,以便贏得官司。

鄭板橋看完信后,立即賦詩回書:“千里捎書為一墻,讓他幾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鄙院,他又寫下“難得糊涂”,并在“難得糊涂”下加注聰明難,糊涂難,由聰明而轉入糊涂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后來福報也。

此處將“難得糊涂”比喻為就是聰明;難得做一次糊涂,心安理得,也可取得心態平衡。

糊涂的處世哲學

糊涂有兩種:一種是真糊涂,懵懵處世,似是與生俱來,裝不來,求不到;一種是裝的假糊涂,明明是非黑白了然于心,偏偏裝作良莠不分,既由聰明轉入糊涂了。

事不關已,高高掛起;情不利已,少說為佳。君不見,但凡說實話者,輕則傷人自尊,重則惹禍上身;但凡說真話者,小則討人之嫌,大則遭人暗算。

于是乎,自以為聰明的人自然都喜歡披上糊涂的外衣,一來可以蒙混過關,二來還能保全自己。

“難得糊涂”是一種經歷,只有飽經風霜、人生坎坷的人才能深得真諦,

是一種境界,心中有大目標的人,自然對枝節雜碎不屑一顧,

是一種資格,名利淡泊、寧靜致遠的人物,他們內涵豐富、底蘊深厚,

是一種智慧。

在紛繁變幻的世道中,能看透事物,看破人性;是一種氣度。它使人超凡脫俗、胸襟坦蕩、包容萬象。

有時,我們確實要“難得糊涂”,水至清無魚,人至察無徒,就為人處世而言,凡事不要太認真了,但是,做事可不行,在做人的原則問題上,也不要讓“難得糊涂”突破我們自己的道德底線。

現實生活中,若錯誤地理解“難得糊涂”。將使人的意志消沉,失去奮斗精神,喪失責任心、視世冷漠。過于精明,什么事情都不糊涂的人是沒什么好處的。

為人處世,難得糊涂,貴在糊涂,樂在糊涂。話是這樣說,可難得糊涂的真理,還是要在生活中領會。

為人處世,難得糊涂,貴在糊涂,樂在糊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1195353.html

相關閱讀:鷹之死
節制的智慧
糊糊涂涂避禍災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內心
兒孫勝于我,要錢做什么——做人要講奉獻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