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糊糊涂涂避禍災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人生智慧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中國人向來是很精明的,越是精明的人越曉得聰明人處世難,輕易導致妒嫉、非議,甚至為聰慧而喪生。曹操因為妒嫉楊修的才干而殺了他;隋煬帝由于妒嫉王胄的詩才,也把他殺了,還吟著王胄的詩句"庭草無人隨便綠",洋洋得意地說:"你還能寫出這樣的好詩嗎?"所以,從老子開端,中國人就深悟了"大智若愚"的情理,越是聰明,表示得越是笨拙,以便在別人的鄙棄和忽視中找到自我發展的空間。

  據說,在舜未登上皇帝位的時候,他的異母弟弟象,為圖占家業,幾回要謀害他;杪樀母赣H跟后母也老是偏心、放縱象。有一次,父親和后母找舜,說谷倉頂壞了,要他爬上去修理。當舜一上到倉頂,父、母、弟弟就抽了梯子,放起一把火想要燒逝世他。幸好他撐起大斗笠,乘著一陣大風往下一跳,才得出險。

  另一次,父親和后母讓舜去淘井。那井很深,剛把舜吊到井底,上面的人就收了繩索,推下幾大堆土壤去,認為這一回舜死定了。象很興奮,沒想到,當他來到舜的臥室時,卻看見舜正坐在床上彈琴。這是咋回事?本來那井底還另有一個出口,舜是從那里脫生的。這一下,象驚呆了,他懊悔、羞慚不已,上前向哥哥報歉。舜呢,顯得不動聲色的樣子,他微微一笑,說:"我并不計較。"

  在戰國時,有一次,萬章與孟子念叨到這個故事中的舜。

  萬章以為,舜或者是糊涂,或者是偽善,二者必居其一。孟子則不批準這種見解。

  萬章說:"怎么錯誤?兩件事里,都表現出舜并不知象關鍵他,這豈不是糊涂?"

  孟子說:"怎么不知道!只不外舜對弟弟,比擬寬厚、善良罷了。"

  萬章說:"依你之見,舜是心里憂心忡忡,表現得卻像沒那么回事,這豈不是強顏為歡,是十足的偽善嗎?"

  孟子直搖頭:"不,這怎么叫偽善?既然象已承認自己錯了,有悔改之意,舜又怎能不愉快?這不叫偽善,叫寬巨大度啊。"

  明代宗景泰年間,廣東副使韓雍遍訪四方,宣傳王命。到江西時,名人故事,一天突然據說寧王的弟弟來了,韓雍一面謊稱有病,請王爺稍等片刻,一面派人立刻去叫三司(明代將各省之都指揮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合稱"三司"),并索要白木幾,而后韓雍才出來爬行在地拜迎王爺。

  王爺一進門,就全講的是他哥哥要寧王反叛朝廷的情況。韓雍推說本人耳朵有弊病,聽不明白,請王爺把要講的都寫下來。王爺要紙,韓雍就讓手下人將白木幾抬進來。王爺將情況具體地寫在白木幾上,就告辭了。

  韓雍將情形講演了朝廷,皇上派欽差大臣來稽察,卻不找到寧王謀反的任何證據。這時王爺兄弟已經握手言歡,王爺拒不否認說過他哥哥要反水的話。欽差大臣回京后,朝廷即以離間親王罪判處韓雍,要將他披枷戴鎖送監。韓雍出示王爺親筆書寫在白木多少上的狀子,才取得開釋。

  以上兩個例子,以名義上看,仿佛舜和韓雍很傻,糊里糊涂。而實際上這是一種精明人的糊涂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239869.html

相關閱讀:節制的智慧
兒孫勝于我,要錢做什么——做人要講奉獻
鷹之死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內心
糊糊涂涂避禍災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