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住著一個農民,他的名字叫作自己。自己有個鄰居,名叫別人。
自己矮小,別人高大;自己貧困,別人富有。
這兩個街坊的關聯始終非常緩和。
本人有事的時候,總愛好去找別人。
別人不好心思謝絕,只得幫他。忙是幫了,但別人并不迫不得已,他為什么老喜歡給我添麻煩?
長此以往,別人心里的牢騷就表示了出來。
當自己求助的時候,別人不是推脫就是敷衍,偶然幫一次忙,最后卻老是大失所望,他給自己幫了倒忙。
與此相反,別人對自己不想讓他插手的事情倒是十分熱情,幾乎到達了樂此不疲的水平。
自己想穿什么色彩的衣服、想種什么莊稼、想討什么樣的老婆,想蓋多大面積的屋子, 別人都喜歡擠眉弄眼。不僅如此,別人還喜歡在村莊里宣布對自己見解。自己有針尖大的小事,都會讓別人搞得滿城風雨。
開端自己還默默忍耐,然而時光一長,勵志電影,他就忍氣吞聲了。他決議去法院起訴,讓法官給他們斷這份官司。
自己指控別人干涉別人的私事,別人指控自己給別人增加麻煩。自己和別人各執一詞,爭執不下。聽了原、被告雙方的具體陳說后,法官做了如斯裁決:把自己和別人各打五十大板判決書上還有如下條文:從此當前,自己的事件自己辦,相對不請求別人;別人對自己的生涯,該關心的必定要關心,不該關心的絕對不要關懷,更不能橫加干預。
從爾后,自己跟別人息事寧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188642.html
相關閱讀:節制的智慧
兒孫勝于我,要錢做什么——做人要講奉獻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內心
糊糊涂涂避禍災
鷹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