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世不偏行事合適
處世不宜與俗同,亦不宜與俗異;作事不宜令人厭,亦不宜令人喜。
與俗同:俗指個別人。
處世既不能跟普通人誓不兩立做壞事,也不要別樹一幟,故作高傲,成心不同凡響;做事既不能夠處處引人厭惡,也不能凡事都曲意逢迎博取別人的歡心。
孔子說: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要去管在那個職位上的事。正人各專一職,愛崗敬業做好本人崗位上的工作。
韓非子更強調重辦那些侵官越職管閑事的人,傷感網名。他講了這樣一個故事:韓昭侯一次喝醉了酒,伏在多少案上睡著了,專門為他治理帽子的人怕他受寒,就在他身上披了件衣服。韓昭侯一覺悟來,看見身上加了衣服,很愉快,就問旁邊的人:"誰給我加的衣服?"旁邊的人答復說:"管帽子的。"韓昭侯于是下令,把管衣服的跟管帽子的一起治罪。韓非子以為:辦事不力的應當受罰,越職管事的人應該正法。法家強調政治權術的相對位置,因而這是一個極真個例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225156.html
相關閱讀:糊糊涂涂避禍災
鷹之死
節制的智慧
兒孫勝于我,要錢做什么——做人要講奉獻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