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上帝發明了三個人.他問第一個人:“到了人世間你籌備怎么渡過自己的畢生?”第一個人想了想,回答說:"我要充足應用性命去創造."
上帝又問第二個人:“到了人世間,你預備怎樣度過你的終生?”第二個人想了想,回答說:“我要充分利用生命去享受。”
上帝又問第三個人:“到了人世間,你準備怎樣度過你的一生?”第三個人想了想,回答說:“我既要創造又要享受人生!
上帝給第一個人打了50分,給第二個人打了50分,給第三個人打了100分,他以為第三個人才是最完善的人,他甚至決議多出產一些“第三個”這樣的人。
第一個人來到人世間,表現出了不平常的貢獻感和救命感。他為許許多多的人作出了許很多多的奉獻。對自己輔助過的人,他從無所求。他為真諦而斗爭,屢遭曲解也毫無牢騷。滿滿地,他成了喪盡天良的人,他的善行被人廣為傳頌,他的名字被人們默默敬佩。他分開人間,所有人都戀戀不舍,人們從五湖四海趕來為他送行。直至若干年后,他還一直被人們深深悼念著。
第二個人來到人世間,表現出了不平常的占領欲和損壞欲。為了到達目標他不擇手腕,甚至無所不為。緩緩地,他領有了無數的財產,生活豪華,揮金如土,妻妾成群。后來,他因作惡太多而得到了應有的處分。正義之劍把他驅趕世間的時候,他得到是鄙視和啐罵。若干年后,他還始終被人們深深仇恨著。
第三個人來到人間間,不任何不平凡的表示,組詞。他樹立了自己的,過著繁忙而空虛的生涯。若干年后,沒有人記得他的生存。
人類為第一個人打了100分,為第二個人打了0分,為第三個人打了50分。這個分數,才是他們的終極得分。
單純說來,人仿佛只能夠劃分為這三種人。上帝的打分跟人類的打分存在著天差地別,人類說:“失誤的上帝!”可是人卻聽不到上帝的答復。最好的說明是:人要本人活著,可不是為上帝而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231021.html
相關閱讀: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內心
鷹之死
兒孫勝于我,要錢做什么——做人要講奉獻
糊糊涂涂避禍災
節制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