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惠勿念,受恩莫忘”,是說對別人做了好事不要去念叨,要把它忘掉;受了別人的恩情應當永不忘記,要知恩圖報。這句賢文旨在教導人們不僅要施恩不圖回報,而且要學會感恩,常存感恩之心。
對于這方面的內容,在《增廣賢文》中還有一些,例如:
鴉有反哺之孝,羊有跪乳之恩。
受恩深處宜先退,自得濃時便可休。
感恩是一種心態。一個人假如常存感恩之心,就會堅持踴躍良好的心態,對自己的所得感到滿意,而不會過多地抉剔;對自己的所失也會處之泰然,而不會過多地失蹤;對自己的付出會覺得天然,而不會以為是吃虧。因而,一個人常存感恩之心,無論對別人、對社會,仍是對本人都是十分有利的。
對我們來說,要常存感恩之心:我們可能來到這世上,享受生涯,要感激父母賦予咱們性命;如果我們身材健康,不疾病,那么我們應該對生活感恩;如果我們從未嘗過戰斗的危險、牢獄的孤單,那么我們應該對社會感恩;如果我們銀行里有存款,錢包里有票子,那么我們應該對政府感恩;如果我們父母雙全,孩子長進,那么我們應該對家庭感恩;如果我們所在的單位發展敏捷,引導關心,同事團結,事業有成,那么我們應該對單位領導跟共事感恩……
據媒體報道,上海市的許多學校都把“學會感恩”寫入學生守則,教育學生要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老師的教育之恩,感謝親友的關愛之恩,感謝大做作的大方之恩。
我國古代的賢哲和古代的智者都無比重視修煉感恩之心,他們留下了很多知恩圖報的動聽故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325297.html
相關閱讀:兒孫勝于我,要錢做什么——做人要講奉獻
節制的智慧
鷹之死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內心
糊糊涂涂避禍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