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和劉克是同事,他們兩個工作都很努力,業績也都很出色,不同的是楊濤平時善于觀察上司的舉動,并主動接近上司,而劉克則從不知道主動接近上司。
平常他們的經理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在工作上也頗得心應手。可是,這一天,他顯露出悲傷的臉色,他雖不說出來,一直在努力地抑制,可總會自然而然地在臉上流露出苦惱的表情。為了不讓部下知道,表面極力裝得若無其事。午餐后,他用呆滯的眼望著窗外,他那迷惑的臉已失去了朝氣。這些微妙的臉色和表情變化都被細心的楊濤看在眼里,他盡最大的努力,找出領導真正苦惱的原因,并關切地對經理說:“經理,家里都好嗎?”以假裝隨意問安的話,來開啟他的心靈。
“不!我正頭痛呢,我太太突然病倒了!”
“什么?你太太生病了!現在怎么樣?”
“其實也不需要住院,醫生讓她在家中療養。太太生病后,我才感到諸多不便!
“難怪呢!我覺得經理你的臉色不好,我還以為您有什么心事,原來是您太太生病了。經理您也要注意身體呀!”
“想不到你的觀察力這么敏銳,我謝謝你的關心!
經理一面說著,臉上一面露出從未有過的笑容,在人最脆弱的時候去安慰他,這才是當部下的人應有的體諒和善意。聰明的楊濤就知道這個道理。
不久,楊濤便被經理提升為主管,工資也提高了,而劉克還在原崗位上努力地工作著。
學會察言觀色,留意對方的表情,互諒互讓,該進則進,該躲則躲,當止即止,就可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糾紛,求得和睦相處。
有位記者去采訪同新西蘭剛交過鋒的國家足球隊員。一進門,發現休息間氣氛沉悶,守門員鐵青著臉,圓睜著眼,他趕緊退了出來,取消了這次采訪。后來,這位記者才知道,“國腳”們吃了敗仗,正在慪氣。倘若當時不看臉色,硬要不知趣地采訪吃敗仗的“將軍”,肯定不會有好果子吃。看來,這位記者頗有經驗,懂得“看云識天氣”。
常言道:人好水也甜,花好月也圓。人在高興時,心情舒暢,看見高樓大廈,會想到“凝固的音樂”;看見車水馬龍,會想到“滾動的音樂”。情緒好,容易體諒人,禮讓、關心和幫助他人,也樂意與人攀談,接受別人的邀請,甚至看小狗也可能熱情地打個招呼。正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嘛。而人在煩惱時,心情抑郁,即使欣賞“田園交響曲”也會覺得是噪音。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察言觀色,及時地改變先前的決定,及時地退或進,及時地把自己的言行進行恰當組合或分解,那么,辦事的成功率一定會很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337585.html
相關閱讀:鷹之死
兒孫勝于我,要錢做什么——做人要講奉獻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內心
節制的智慧
糊糊涂涂避禍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