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辨別是非認識大體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人生智慧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辨別是非認識大體

毋因群疑而阻獨見,毋任己意而廢人言,毋私小惠而傷大體,毋借公論以快私情。

快:稱心如意,滿足、發泄。

不要因為大多數人都疑惑就放棄自己的獨特見解,也不要太固執己見而忽視別人的忠實良言,不可因個人私利,在背地里施小恩小惠籠絡人心而傷害整體利益,更不可以假借社會大眾的輿論,來滿足自己的私人愿望,發泄個人不滿。

事物是相對的,什么事一旦過度便變質,人固然要有從善如流的習慣,但決不能"人云亦云",所謂"千人盲目一人明,眾人皆醉我獨醒",正像《列子?周穆王》中那個小孩那樣。

秦國姓逢的人家有個小孩,小時聰明,長大了卻得了糊涂顛倒的怪病,聽到歌聲卻認為是哭聲,看見白色卻認為是黑色,嗅著香氣卻認為是臭氣,嘗著甜味卻認為是苦味,做了錯事卻認為是正確。心意所到之處,天地、四方、水火、冷熱,沒有不顛倒錯亂的。一個姓楊的告訴逢氏說:"魯國上層人物有各種本領,可能會治好你兒子的病吧,你何不去找找他呢?"他父親便去魯國,經過陳國,碰上老聃,因此告訴他兒子的病癥。老聃說:"你怎么知道你兒子糊涂呢?目前天下的人都不明白是非,對利和害也糊里糊涂。這樣的人很多,本來就沒有明白的人。而且一個人糊涂不致危及一家,一家人糊涂不致危及天下。如果天下人都糊涂,誰能糾正呢?假若天下人的心全像你兒子,你就反而糊涂了。悲哀、快樂、聲音、顏色、氣味、是非,誰能糾正呢?而且我這話不一定不是糊涂的話,何況魯國那些人物是糊涂人中最糊涂的,哪里能夠解救別人的糊涂呢?擔著你的糧食,不如趕快回去吧。"

孔子說:不要光憑一個人說什么來認識他、推舉他;也不要因為一個人有缺陷而廢棄他好的思想言論。

三國時期諸葛亮,可以說是很能知人善任的,而且又很熟悉管子的學說。管子說:言勇者試之以軍,言智者試之以官,所言而不試,幫妄言者得用。但是,諸葛亮在任用馬謖上,卻犯了個大錯誤。馬謖兵書讀得好,也善于參謀軍機,出過好些計策。雖然他缺乏臨陣作戰的經驗,諸葛亮在守街亭的問題上也有猶豫,但因賞識他的才華,最終還是派他做了主將。馬謖這個人,言過其實,思過其行,諸葛亮因為他的"言"、"思"之長而錯用了他,致有街亭之失,破壞了整個軍事行動計劃,初出祁山便慘遭敗績,這可以說是歷史上一個很深刻的教訓。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379961.html

相關閱讀:兒孫勝于我,要錢做什么——做人要講奉獻
糊糊涂涂避禍災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內心
節制的智慧
鷹之死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