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結果是鄭碩士被錄用,張博士被淘汰。社長和主編決定錄用鄭碩士的理由是:對報紙的評價中肯,策劃基本到位。而不錄用張博士的理由是:雖然策劃也基本到位,但對該報紙的評價過于偏激。
為什么高學歷而有工作經驗的張博士被淘汰,而相對學歷低一些的鄭碩士被錄用。難道真應了“忠言逆耳”那句古訓?實際上,問題并不出在張博士該不該指出這家報紙的缺點和不足,而是他指出的方式并不符合一般人接受批評的心理,尤其是當他在求職時,沒有把握好主次關系,因而無法贏得老板的心。
通常我們在聽到別人對我們的某些長處贊揚之后,再去聽一些令人不痛快的建議,總是心態好得多。就好像牙醫用麻藥一樣,病人仍然要受鉆牙之苦,但麻醉藥卻能消除痛苦。
在報告中,張博士雖然也使用了麻醉劑——贊揚,但是他沒有任何“鋪墊”,直接批評報紙的不足,讓老板感到他幾乎是在全盤否定該報紙。而否定顯然不符合該報紙的現狀,盡管名列當地傳媒的次要位置,因為它能生存,就說明它的主辦者并非庸才。否定報紙就是否定它的老板,當然不可能引起老板的共鳴,相反只能導致老板的反感。
秦始皇吞并六國前,意欲擴大御花園來大量飼養珍禽異獸。這要消耗許多民力國力,可是皇上的命令誰都不敢不聽。當時,有個侏儒叫優旃,能言善辯,他對秦始皇說:“好,這個主意很好,多養珍禽異獸,敵人就不敢來了,即使敵人從東方打過來的話,只需下令派鹿用角把他們頂回去就足夠了!
這種委婉含蓄的建議,使秦始皇從這種謬性中想到必須養精蓄銳以對付可能來犯的種種敵人。秦始皇聽從了他的勸諫,收回成命。
直言直語不是一把可以劈荊斬棘的開山刀,而是一把讓人心冷并討厭的雙刃劍,許多人都害怕被它刺痛。
小趙是一公司的中級職員,大家公認他的心地“好”,可是一直升不了職,和他同年齡、同時進公司的同事不是外調獨當一面,就是成了他的頂頭上司。另外,別人雖然都稱贊他“好”,但朋友并不多,不但下了班沒有“應酬”,在公司里也常獨來獨往,好像不太受歡迎的樣子。
其實小趙能力并不差,也有相當好的觀察、分析能力,問題是他說話太直了,總是直言直語,不加修飾,于是直接、間接地影響了他的人際關系。
其實“直言直語”是人性中一種很可愛、很值得大家珍惜的特質,因為也唯有這種直言直語的人,才能讓是非得以分明;讓正義邪惡得以分明;讓美和丑得以分明;讓人的優缺點得以分明。只是在人性叢林里,“直言直語”卻是一種致命傷。
對人方面,直言他人處事的不當或糾正他人性格上的弱點,這不會被認作“愛之深,責之切”,而會被看作和他過不去;而且,你的直言直語也不會產生多少效用,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個內心的堡壘,“自我”便縮藏在里面,你的直言直語恰好把他的堡壘攻破,把他從堡壘里揪出來,他當然不會高興。
所以,智者委婉含蓄的建議在生活的人群中會暢通無阻,而愚者的直言直語則處處遇紅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383148.html
相關閱讀: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內心
鷹之死
兒孫勝于我,要錢做什么——做人要講奉獻
糊糊涂涂避禍災
節制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