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功成而弗居,做人大智慧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人生智慧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道德經》曰:“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也就是說,生養萬物而不據為己有,培育萬物而不自恃己能,功成名就而不自我夸耀。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功績才不會泯沒。老子的這番論述,深刻地揭示了如何居官做人的智慧。

  居功為何不能自傲?仔細想來,有以下幾條原因:

  首先,“功”是人為設定的東西,既有一定的客觀性,但也有一定的主觀性。對功的評價也很難有一個完全科學的客觀標準,比如現在許多企業實行的年終評比,這種設定先進比例,無記名投票的方式,能夠保證評出的先進都很過硬嗎?沒有評上的人能夠服氣嗎?顯然是難以做到的。

  其次,從經濟學原理來看,也不能居功自傲。經濟學是解決資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的。比如陸地上的空氣是無限的,很少因為空氣而發生糾紛的案例。而名利則是一種有限資源,因此發生紛爭的案例在古今中外比比皆是。古時候因功封王封侯,賜地賞銀,這些都是人們羨慕和追求的東西,而國家的財物和土地是有限的,你多得別人就會少得,別人若想多得,就要想辦法讓你少得,于是就出現了嫉妒、奪權、去位、陷害、謀殺。因此,要想保住榮華富貴,就不能居功自傲。有時候,居功不傲都面臨這樣或那樣的風險,如果驕傲的話,那只會加速敗亡。因此,有些時候激流勇退乃是明智之舉。

  其三,從政治學的角度考慮,居功也不能自傲。無論是宋朝的趙匡胤,還是明朝的朱元璋,在奪取天下之后,都要處理那些同生共死、浴血奮戰、勞苦功高的開國元勛,只不過他們采取的方式略有不同罷了。趙匡胤的方式比較柔和,他用“杯酒釋兵權”的策略,為開國元勛們留了一條生路,讓他們遠離權柄,頤養天年。而朱元璋采取的手段卻比較殘忍,開國元勛們大都被他找各種借口殺掉。這些開國皇帝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其實道理很明顯。有些開國元勛功高蓋主,如果他們居功自傲的話,哪個皇帝能容忍呢?還有些開國元勛培植自己的勢力,則更是皇帝不能容忍的。另外,開國皇帝還要考慮基業長青的問題,如果繼位的小皇帝年幼功薄,將如何指揮這些功高蓋世的老臣呢?因此,從政治學的角度來講,如果能夠做到居功不傲,自行收斂,將能起到很好的自我保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383152.html

相關閱讀:糊糊涂涂避禍災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內心
節制的智慧
鷹之死
兒孫勝于我,要錢做什么——做人要講奉獻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