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是因為業緣而同在一個單位、一個部門共事的人,也是人們接觸較多的人群。處理好同事的關系,也離不開忍讓。在這方面,戰國時期趙國上卿藺相如可以稱得上我們學習的榜樣。
藺相如最初是宦官繆賢的門客,趙惠文王從繆賢那里得到和氏璧之后,被秦昭王得到了消息。于是秦王就派使者去趙國,說秦國愿意用十五城換和氏璧。趙王明知秦王不會給趙國十五城,當然不想將和氏璧送給秦王,可是秦國勢力強大,又不敢違抗秦王之命。于是繆賢向趙王推薦了藺相如,讓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
藺相如到了秦國之后,秦王果然不兌現諾言,于是藺相如告訴秦王:“大王,這塊璧有些缺點,請讓臣指給您看。”秦王不明實情,將和氏璧交給了藺相如。藺相如拿好和氏璧,后退幾步,靠近王宮的大柱子,怒氣沖沖地說:“大王只想得到和氏璧,根本不想給趙國十五城。和氏璧乃天下至寶,而大王卻將它給后宮女人玩,如此沒有誠意,F在和氏璧在我手中,大王如果強逼,我的頭就和璧一塊撞碎在柱子上。”
秦王愛玉,立即阻止了藺相如,還拿出地圖,指出劃給趙國的十五城。藺相如見狀,又和秦王約定齋戒五天之后,舉行隆重儀式交換和氏璧。秦王只好答應了藺相如。
藺相如回到賓館,當晚就讓手下人偷偷將和氏璧帶回了趙國。
五天后,秦王舉行儀式,想借此機會炫耀一下秦國勢力。藺相如空著雙手來到秦王宮中。秦王大怒,藺相如不慌不忙地說:“秦強趙弱,如果大王真的給趙國十五城,趙國不會將和氏璧留著不給大王的!
秦王沒有辦法,只好將藺相如放了。就這樣,秦國沒有給趙國十五城,趙國也沒有將和氏璧給秦國。
秦王沒有占到便宜,心里不痛快。于是,公元前279年,秦王又耍了個花招,請趙惠文王到澠池去會見。趙惠文王開始怕被秦國扣留,不敢去。大將廉頗和藺相如都認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國示弱。趙惠文王決定硬著頭皮去冒一趟險,就讓藺相如隨同一塊兒去,讓廉頗留在本國輔助太子留守。為了防備意外,趙惠文王又派大將李牧帶兵五千人護送,相國平原君帶兵幾萬人在邊境接應。
到了預定的日期,秦王和趙王在澠池相會,雙方酒至半酣,秦王說:“聽說趙王彈得一手好瑟。請趙王彈個曲兒,以助酒興!闭f罷,真的吩咐左右把瑟拿上來。
趙王不好推辭,只好勉強彈了一首曲子。這時,秦國的史官把這事記了下來,并且念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趙王在澠池相會,秦王令趙王彈瑟!
趙王受到侮辱,氣得臉色發紫。這時候,藺相如拿了一個瓦盆,突然跪到秦王跟前,說:“趙王聽說秦王也會演奏秦國的樂器。我這里有個瓦盆,也請大王賞臉敲幾下助興吧!
秦王勃然變色,不理藺相如。藺相如說:“大王未免太欺負人了。秦國的兵力雖然強大,可是在這五步之內,我可以和大王同歸于盡!”
秦王被逼無奈,只好拿起筷子在瓦盆上胡亂敲了幾下。藺相如回過頭來叫趙國的史官也把這件事記下來,說:“某年某月某日,趙王和秦王在澠池相會。趙王令秦王敲擊瓦盆!
秦國的大臣見藺相如竟敢這樣傷秦王的體面,很不服氣。有人站起來說:“請趙王割讓十五座城給秦王上壽!碧A相如也毫不示弱地說:“請秦王把咸陽城割讓給趙國,為趙王上壽!
秦王眼看局面十分緊張,而且事先已探知趙國派大軍駐扎在臨近地方,真的動起武來,恐怕自己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就喝住秦國大臣,說:“今天是兩國君王歡會的日子,諸位不必多說!
這樣,兩國澠池之會總算圓滿而散。
藺相如兩次出使,保全趙國不受屈辱,立了大功。趙惠文王十分信任藺相如,拜他為上卿,地位在大將廉頗之上。
廉頗很不服氣,私下對自己的門客說:“我是趙國大將軍,出生入死,立了多少汗馬功勞。藺相如不過耍耍嘴皮子,有什么了不起的?現在他竟然爬到我頭上來了。哼!我見到藺相如,總要給他點兒顏色看看。”
廉頗的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里,藺相如就裝病不去上朝。
一天,藺相如帶著門客坐車出門,正是冤家路窄,老遠就瞧見廉頗的車馬迎面而來。藺相如立即叫車夫把車退到小巷里去躲一躲,好讓廉頗的車馬先過去。
這件事可把藺相如手下的門客氣壞了,他們責怪藺相如不該這樣膽小怕事。藺相如對他們說:“你們看廉將軍跟秦王比,哪一個勢力大?”門客說:“當然是秦王勢力大!碧A相如說:“對呀!天下的諸侯都怕秦王。為了保衛趙國,我就敢當面責備他。怎么我見了廉將軍反倒怕了呢。因為我想過,強大的秦國不敢來侵犯趙國,就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兩人在。要是我們兩人不和,秦國知道了,就會趁機來侵犯趙國。就為了這個,我就得忍讓點兒!
有人把這件事傳給廉頗聽,廉頗感到十分慚愧。于是,廉頗赤裸上身,背著荊條,來到藺相如府上請罪。見到藺相如后,廉頗說:“我是個粗人,見識少,氣量窄,不知道您竟然這么寬宏大量,這么忍讓我,我實在沒臉來見您。請您責打我吧!
藺相如連忙扶起廉頗,說:“咱們兩個人都是趙國的大臣。將軍能體諒我,我已經萬分感激了,您怎么還來給我賠禮呢!
兩個人都激動得熱淚盈眶,從這以后,兩人成了知心朋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401187.html
相關閱讀: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內心
兒孫勝于我,要錢做什么——做人要講奉獻
糊糊涂涂避禍災
節制的智慧
鷹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