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讓是做人的一種大智慧,有時忍讓是為了改變不利的處境,贏得勝利的機遇,如果在不利的情況下不學會忍讓,硬拼蠻干,就會把老本都輸光,連扳本的機會都沒有了。
西楚霸王項羽當年何等英雄,“力拔山兮氣蓋世”,當他兵敗至垓下的時候,漢兵追來,烏江亭長駕船前來接他,亭長說:“江東雖然狹小,地方也有千里,百姓幾十萬人,也足以稱王了,希望大王趕快渡江!現在只有我有船,漢軍來了也沒有辦法!表椨鹦χf:“老天要亡我,我還渡江干什么,即使江東父老可憐我,我又有什么臉面去見他們!辈豢仙洗炎约旱淖T送給了亭長,自刎而死。
對于項羽自殺垓下的所為,后世見仁見智,莫衷一是,評說頗多。記得女詩人李清照寫過一首詩:“生當為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辟潛P項羽的傲然骨氣躍然紙上。而唐朝詩人杜牧寫的《題烏江亭》則說:“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期!辟H抑項羽缺乏忍讓智慧的行為盡在詩中。杜牧的意思是說項羽的逆商不夠高,忍受羞恥的能力不夠強,因此喪失了機遇。如果項羽乘船過了烏江,東山再起,卷土重來,中國的歷史重寫也不是沒有可能。我倒是贊成杜牧的觀點,高逆商的人才算真正的男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409885.html
相關閱讀: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內心
兒孫勝于我,要錢做什么——做人要講奉獻
鷹之死
糊糊涂涂避禍災
節制的智慧